仇池山位于
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南境的
大桥镇,
地理位置在东经105°20'与北纬33°45'之间,
海拔1791米,自然高度793米,山顶面积约5×3平方公里,小舟之状,四周红岩石壁、险要无比,西汉水由西北绕山脚南下,洛峪河从东南沿山麓西来汇入西汉水,二水汇流山下,形成三面环水,一面衔山的天险胜地,历史上,军、寇多次安营扎寨,故又有大山寨之称。
位于甘肃西和县大桥镇的仇池山,是古
仇池国所在地,山上的八沟十坡中有小有洞天、八仙上寿、
伏羲仙崖、洞油神鱼、麻姑山洞、金龙戏珠、石勺奇潭、无根之水等
仇池八景以及玉泉洞、汪猴洞、峰崖洞、骆驼洞等古洞。
山上出一种石头叫
仇池石。仇池石是一种柱状布满瘤状石质的石灰岩,表面有圆瘤或小孔洞,涡洞相通,嶙峋异趣,颜色为淡红淡绿,石质软硬相间,硬若玛瑙,软如吸水石(图十六)。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任陕西风翔县判官时,偶得一方仇池石,置于一个由朝鲜进贡的高丽铜盆之中,供于案上,每逢闲暇之际,或邀友共赏,或独自观赏,望石自乐,迷恋遐思,爱不释手,视若珍宝,并留有《仇池石》一诗:
赵逵夫教授认为,之所以把“常羊之山”认定为仇池山,主要理由有3条:其一,《山海经》中对常羊之山位置的描述,和仇池山的方位相符;其二,常羊山在古代的华阳国内,古代民间传说记载,有
娇氏女“女登”感应神龙于华阳之常羊山。而
伏羲为龙神,古代传说生于
仇池。则有娇氏女所感应的神龙的常羊山无疑就是仇池山;其三,仇池山在古代又叫仇夷山、仇维山,而“仇池、仇夷、仇维”和“常羊”的读音相同或相近。依据这些理由,可以基本确定常羊山就是仇池山。
而《山海经》中记载的三只眼睛的居民,其实就是
氐人的一种习俗。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还有人在成都街头看到过长着“三只眼睛”的人,这些人的额头中间有一个立着的眼睛,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眼睛,而是小时候人们将其额头中间划开,放入一个墨珠,长大后远远看上去就如同眼睛一样。这也是氐人的古老习俗。
“有互人之国,
炎帝之孙,名曰灵,灵生互人,是能上下于天。”据
郝懿行《
山海经笺疏》注:“互人国即《
海内南经》氐人国。氐、互一字盖以形近而讹,以俗‘氐’正作‘互’字也。”
由于
氐人善于养马,故而非常崇拜马神,早期以白马为图腾,他们的白马神、
马王爷大都是三只眼睛。“马王爷
三只眼”由此而来。三只眼睛的杨二郎传说在陇南相当流行,而天界“四大元帅”中的
马元帅也是三只眼睛,他们都是氐族的祖先神。“那个马元帅在
民族融合中被编入了‘四大元帅’中,在天界的‘统一战线’的阵营中,拥有显赫的位置。”
仇池山位于甘肃省
陇南地区西和县南境的
大桥乡,地理位置在东经105°20’与北纬33°45’之间,海拔1791米,自然高度793米,山顶面积约5×3平方公里
仇池山是人文始祖
伏羲的诞生地,仇池山神殿里有三皇塑像。(原伏羲塑像是一个童子像,兽头人脸,头上有两个角,眼睛是向上立起的,全身是毛,脖子和腰上有树叶,左手撑着日月、右手撑着太极九宫八卦。)仇池山也是伏羲、女娲的祖母仇池金母、母亲华胥和父亲雷公诞生之地,后人称伏羲的祖母、母亲和女娲为无敌三母。《河图》曰“大迹在
雷泽,华胥履之而生伏羲。”《
太平御览》云“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密牺。”密牺即伏羲也。学者研究认为,伏羲生于仇夷(
仇池),长于成纪(汉水)。当地百姓传记的《原始天神人祖宝卷》、《羊麻城之战——媳妇溜天降神龙》、《人皇出野湾——母望儿雄关》中有对人文始祖
三皇诞生、修炼于仇池山有详细记载。每年正月十五仇池山雷公河(西汉水)举行<太极九宫八卦祭坛>。
传说刑天和
轩辕黄帝曾在常羊山决战,轩辕帝斩断了刑天的首级,刑天立而不倒,挥舞干戚(干,盾牌;戚,大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