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里集镇,隶属于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地处
齐河县西南部,东、东南与
赵官镇、马集镇为邻,南、西南与
东阿县接壤,西与聊城市
茌平区毗连,北、东北与潘店镇、胡官屯镇相连,行政区域面积125.33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仁里集镇户籍人口为53351人。
建置沿革
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长清县八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8月,属河西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二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6月,属长清县二区。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5月,属河西县二区。
1950年5月,属长清县十区。
1952年8月,九区(大王)、十区(仁里集)合并为十三区。
1956年,改属齐河县,称仁里集区。
1958年3月,撤仁里集区设辛店屯乡、牛集乡、松林赵乡;同年9月,3乡合并成立仁里集公社(驻仁里集村)。
1965年5月,析仁里集公社西部设立大张公社,东部仍称仁里集公社。
1968年12月,大张公社并入仁里集公社。
1969年12月,又将大张公社划出。
1984年4月,改公社为仁里集乡和大张乡。
2000年6月,大张乡、仁里集乡合并为仁里集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仁里集镇辖99个行政村:张塘子、北潘、北王、边庄、菜园、曹庄、柴洼、大柴、大高、大田、大张、翟寺、东李庄、东潘、东王、东张、董集、董营子、段庄、高赵、官庄、郭庄、国庄、海子、韩胡、后刘、后宋、后屯、后王、后燕、花赵、黄楼、黄庄、蒋庄、靳庄、靖池、客王、李集、良庄、刘庄、马庄、曼庄、梅庄、南潘、南张、牛集、牛庄、前刘、前宋、前屯、前王、前燕、仁东、仁南、仁西、荣庄、汝庄、三合、尚庄、石桥、石围子、史庄、松林赵、宋集、苏塘子、孙庄、索庄、田东、田西、王北、王东、王南、王堂、王西、魏官、魏庄、武庄、西柴、西高、西李庄、西刘、肖姚、辛北、辛东、辛南、辛铺、辛西、辛中、姚庄、枣杨、张铺、犍子张、律目赵、郑坊、郑营子、郑庄、周庄、朱庄、左庄。
截至2020年6月,仁里集镇辖99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仁里集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仁里集镇地处
齐河县西南部,东、东南与
赵官镇、马集镇为邻,南、西南与
东阿县接壤,西与聊城市
茌平区毗连,北、东北与潘店镇、胡官屯镇相连,行政区域面积125.33平方千米。
土地资源
2011年,仁里集镇有耕地面积111737亩。
人口
2011年末,仁里集镇总人口52334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506人,城镇化率6.9%。另有流动人口3750人。总人口中,男性26690人,占51%;女性25644人,占49%;14岁以下17240人,占32%;15—64岁27526人,占52%;65岁以上7568人,占14%。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52318人,占99.97%;有满、土家2个少数民族,共16人,占0.03%。2011年,人口出生率9.5‰,人口死亡率8.0‰,人口自然增长率1.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17人。
截至2019年末,仁里集镇户籍人口为53351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仁里集镇完成财政总收入290万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0万元,比上年增长40%。
2019年,仁里集镇有工业企业38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0个。
农业
2011年,仁里集镇实现农业总产值5.6亿元。
仁里集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0.9万吨,人均2082.3千克,其中小麦5.6万吨,玉米5.3万吨。
仁里集镇主要经济作物为棉花、蔬菜。2011年,棉花种植面积为2万亩,产量500吨;蔬菜种植面积1.5万亩,产量4.1万吨。
仁里集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牛饲养量2万头,年末存栏2.8万头;生猪饲养量8万头,年末存栏4万头;羊饲养量3.6万只,年末存栏2.2万只;家禽饲养量160万羽。
工业
仁里集镇工业
以化工、纺织、机械加工、木材加工为主。2011年,工业生产总值11.5亿元,占生产总值的65%。2011年,工业企业95家,职工450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3.2亿元,比上年增长16.8%。
商业外贸
2011年末,仁里集镇有商业网点420个,职工1620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2.6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城乡集贸市场8个,年成交额7亿元。外贸产品生产企业2家,2011年,出口总额1500万美元,比上年增加500万美元,主要产品有阻燃剂,销往日本、东南亚、欧美及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金融业
2011年末,仁里集镇境内有2家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1亿元,比上年增长11%;各项贷款余额1亿元,比上年增长15%。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仁里集镇有幼儿园11所,在园幼儿792人,专任教师34人;小学12所,在校生2930人,专任教师20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798人,专任教师61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文体事业
2011年末,仁里集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37个;各类文化专业户55户;各类图书室40个,藏书20余万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124人。
2011年末,仁里集镇有广播电视站1个,有线电视用户1.1万户,入户率92%。
2011年末,仁里集镇有学校体育场2个。30.5%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8%。
医疗卫生
2011年末,仁里集镇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2个,门诊部(所)37个;病床5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张,固定资产总值112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45名,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6人,注册护士4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0.8万人次。99个村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仁里集镇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02户,人数2454人,支出207万元,比上年增长30%,月人均70元,比上年增长31%。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62人,抚恤事业费支出94.3万元,比上年增长10%。社会福利费20万元,比上年增长31%;敬老院床位102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75人。社区服务设施31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30个。慈善分会1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4万元,使35人(次)困难群众受益。五项社会保险(不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55万元,比上年增长18%;基金支出合计55万元,比上年增长18%。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6万人,参保率98%。
邮政电信
2011年末,仁里集镇有报纸、期刊累计发行1.5万份(册)。2011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2万门,固定电话用户6000户,电话普及率达到40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12000户;互联网用户1500户。
交通
2011年,仁里集镇境内有胡潘路横贯全镇,县乡道18.9千米。
历史文化
仁里集镇因镇人民政府驻仁里集村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