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亲
蒙古国小说家、蒙古新文学奠基人之一
仁亲(蒙古语:Бямбын Ринчен;1905-1977)蒙古国作家、小说家、是蒙古新文学奠基人之一。出生于蒙古北部的恰克图布尔萨莱地区。幼年时受到良好教育,7岁学蒙文,9岁学俄文,打下了扎实的文化知识基础。1922年中学毕业后到前苏联列宁格勒东方语言学院留学。从1935年起长期在蒙古国《真理报》和《火星》、《曙光》、《科学》等杂志任主编和编委。
个人作品
20年代发表了为数不多的几首诗,《给黄色寄生虫们》是最著名的一篇,描写上层反动喇嘛贪财好色,揭露其虚伪性。30年代很少写文学作品,致力于蒙古语文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蒙古《真理报》工作,发表了反映苏联卫国战争的随笔和短篇小说。
1944年创作的电影剧本《朝克图台吉》,被拍成了电影,先获乔巴山奖金,后又受到批判,被指责为美化历史人物,宣扬阶级调和,有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倾向。作者后又被指责有民族主义思想,多次受到批判。
三部曲《曙光》(1951-1955)是重要的长篇小说,描写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约60年间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变,主要反映封建上层人物领导的自治运动和蒙古人民革命党领导的人民革命。主人公西尔臣因家贫被卖,后来当了兵,为“外蒙古自治”流血打仗,可是自治并没有给贫穷牧民带来任何好处。书中的一个人物说:“现在蒙古什么都有了。有了自己的汗……,还有了蒙古自己的官吏,而生活却越来越苦了。”西尔臣从亲身经历中认清封建统治者根本不会为牧民的利益着想,便投身革命,胜利后成为全国劳动模范。
60年代和70年代,有长篇历史小说《扎阿那—扎鲁岱》和《大游牧》出版,小说反映匈奴时代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在内容上和《曙光》有连贯性。
出版图书
人物荣誉
仁亲是蒙古最著名的学者之一,1956年在匈牙利获语言学博士学位,为蒙古科学院院士。学术著作有《蒙古语比较语法》(4卷)、《蒙古民间传说故事》(5卷)和《蒙古萨满教研究资料》(3卷)等。他通晓多种外文,还翻译了不少作品。撰写过评论中国电影《白毛女》和赵树理的小说《李家庄的变迁》的文章。中国出版有《曙光》的中译本。
仁亲通晓俄语、德语、英语、法语、捷克语、波兰语、世界语和保加利亚语等多种语文,从原文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绞刑架下的报告》等作品。其代表作为长篇小说《曙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18 15:56
目录
概述
个人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