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什字街和小什字街是位于大东区南部的两条南北走向的道路,均南起小河沿路,北至草仓路。其中,大什字街长1800米,宽14米;小什字街长1745米,宽16米。
“东斜西毒”
清朝初年,在沈阳古城东侧建两条横向路(东西走向)和两条纵向路(南北走向),东西南北4条路相交呈“井”字形。因东西走向的两条路与古城大东门和小东门相通,故称大东路和小东路;南北走向的两条即称为大什字街和小什字街,清朝迁都北京后在故宫四周也建有大、小什字街。
建国后,民间流传沈阳有“东斜西毒”之说,“西毒”是说铁西区污染太严重;而“东斜”是说大东区少有东西南北垂直的大路。其实,大东路和小东路、大什字街与小什字街是大东区东西南北交错比较直的道路。
民间说法是大什字街“小”,小什字街“大”,有一定的缘由。据说最初“大”“小”是因为道路宽窄不同而命名的,然而街道的发展起了变化。到了20世纪80年代,大什字街还只是一条宽不过10多米的小道,而小什字街却成了大东区仅有的3条南北道路中的一条。故有“大什字街小,小什字街大”一说。
名胜古迹
大东区的名胜古迹多集中在大什字街、小什字街的两侧,其中有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盛京医科大学(今辽宁省肿瘤医院)、盛京户部府、盛京恒知府、盛京治中衙署、盛京三陵衙署、奉天达而罕王府、魁星楼以及奉军的杨宇霆公馆、吴俊升公馆等。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魁星楼了,魁星楼原建于明崇祯元年,清道光、咸丰、光绪年间进行过三次重修,在1968年被当做“四旧”拆毁。魁星楼的主祭神是魁星,其右手高举,并执有点状元的笔。此楼据说为状元之地,明、清盛行科举制度,一些文人、书生,每当赴京赶考前,先要到魁星阁三拜魁星,以求中举。据史料记载:“魁星阁高峙城东,夕照晚霞一望千里。‘星阁晴霞’是盛京八景之一。”
1910年春天,12岁的周恩来在奉天(今沈阳)东关模范小学堂读书,闲暇之时,他常到小河沿魁星楼观看。上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与邓颖超到沈阳视察工作时,还曾利用休息时间去探访魁星楼,追寻少年时的难忘记忆。
宝昆遇害恒知府
说到大、小什字街,就不能不提到革命烈士宝昆(1880-1912年),宝昆系满洲旗人,其父恒泰,历任四川成都知府多年,后调东边道按察使。膝下有六子,宝昆排行老六,乳名叫“小六子”,家住奉天城大东关小什字街恒知府胡同(现沈阳市大东区小什字街太川胡同)。因父与兄同朝为官,对清王朝效忠有功,其家世在晚清显赫一时。宝昆就是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封建贵族世家。
宝昆虽然是公子哥儿出身,又接受封建礼教的教育,但他眼见清政府政治腐败、丧权辱国、民不聊生,便产生了治国的志向,探求革命。
为了寻求革命道路,他结识了革命党人张榕,因志同道合,两人经常来往,关系密切,同时也结识了另一个革命党人田亚斌。他们三人不只是结交诗友,吟诗作画,更主要是广交朋友进行鼓动和组织军事力量。他们经常在宝昆家聚会,进行革命活动。
1912午1月23日夜里,张作霖得到赵尔巽的密令,在奉天西关平康里德义楼杀害了张榕。同时派兵两路,一路直奔田亚斌家将其杀害,另一路包围了宝昆的恒知府,直闯宝昆宅内将宝昆杀害,终年32岁。1982年宝昆的名字载入了东北辛亥革命的史册,成为辛亥革命烈士。
政治经济中心
如今,这条街随着年代的变迁,早已从原来宽10米的小胡同变成了可以并排行4辆机动车的大马路。随着沈阳城市的发展变化,大什字街、小什字街均显现出各具特色。小什字街两侧是大东区党政机关的驻地;大什字街发展成为商业街,如今,大什字街和小什字街都是沈阳市大东区名副其实的政治经济中心。
2007年7月,沈阳地铁小什字街站(后更名“东中街站”)土建工程完工,成为沈阳地铁史上首个主体工程竣工的车站。小什字街车站的顶板
钢筋混凝土厚度是800毫米,中板厚800毫米,底板厚900毫米,完全可以承受来自各方向的压力。小什字街站长166.7米,标准宽17.3米,是双层岛式结构,乘客从中间向两侧站台乘车。22根钢筋混凝土支柱支撑着车站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