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下游兴建的第一个大型引黄自流灌溉工程。渠首位于河南省黄河北岸武陟县秦厂村。工程于1951年3月开工,1952年第一期工程竣工,并开始受益。以后又经续建、扩建,1987年总灌溉面积达88.5万亩。受益范围涉及武陟、获嘉、新乡、原阳、延津、卫辉和新乡市郊区。
人民胜利渠灌区位于
黄河、
沁河冲积
平原。土壤类型为潮土(浅色草甸土),质地以轻壤、中壤为主,含盐量约0.1%,灌区西部盐碱地含盐量高达 0.3%~0.5%。灌区地势低平,地下水位较高,多年平均埋深大部为2~3m,地下水矿化度一般为1~2g/L。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17mm,但季节分配不均,夏秋约占83%。因此,灌区历来就是旱、涝、碱灾害并存的地区。黄河水含沙量高,引黄灌溉存在泥沙淤积问题,所以灌区从工程规划设计之初就注意综合治理旱、涝、碱和解决泥沙淤积。
灌区工程主要由灌溉、排水、沉沙和机井四项工程组成。①灌溉工程系统:包括渠首闸,总干渠和干、支、斗、农、毛五级渠道及附属建筑物,各级固定渠道共计2070条。渠首为无坝引水,渠首闸为框架式结构,设计正常流量60立方米/秒,加大流量85立方米/秒(见彩图)。②排水工程系统:由干排、支排和斗排三级组成,总计677条。干排为东、西孟姜女河,由天然河道开挖而成;承泄区为卫河。③沉沙池:共有9处,分布在渠首附近及灌区内部,总面积5万余亩。根据30多年观测统计,引入渠首闸的泥沙有36%淤积在沉沙池中,其余进入渠道、农田及泄至卫河。渠道及卫河均进行过清淤。④机井:灌区内有机井8000多眼,大部分灌区实现了井渠结合灌溉。
管理组织:灌区设管理局,局下按渠系设管理段,实行分级管理。同时,由灌区群众民主推选,组成灌区委员会和按渠系设立的干、支、斗管理委员会,形成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在经营管理上,实行批量售水,按方收费。
①灌、排并重,各级渠道基本配套齐全;②井渠结合,
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③进行灌溉渠道衬砌,减少渠系渗漏损失,大部分干渠及支渠已采用不同材料衬砌;④严格控制地下水位,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⑤注意渠首防沙,避开河水沙峰期引水;并采取沉沙与改土结合,以改造盐碱沙荒地;⑥加强管理,实行计划用水,开展科学观测与试验工作,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通过多年管理运用,为当地农业稳产高产起了显著的作用。70年代后期以来,灌区粮食亩产超千斤,皮棉超百斤,并给新乡市提供了工业、生活用水,为引黄输水至天津市做出了贡献。
主要问题有:①
渠系有效利用系数仅0.4~0.5,用水有浪费现象;②沉沙大部淤满,渠道清淤工作量将随之增大;③局部工程老化、失修,维修、改建任务较大等。因此,仍需进一步完善其灌排工程,进行灌区技术改造;继续合理运用渠井结合灌溉方式,提高井水用水比例;加强用水管理,推广
节水灌溉技术;研究引浑水灌溉及提水沉沙技术措施,减少渠道泥沙淤积,利用泥沙淤地肥田;同时,要开展多种经营,并为城市用水提供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