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存款余额
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截止到某一时点的以人民币种存储金额的总和
人民币存款余额是指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截止到某一时点的以人民币种存储金额的总和,包括储蓄和对公的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存放同业及存放中央银行等的人民币存款之和。
解析
人民币存款余额不该是“笼统账”
2013年7月13日,有关“我国人民币存款突破百万亿”、“中国人均存款77623元”的消息受到广泛关注。不少人惊呼自己“拖了后腿”。但事实果真如此吗?专家指出,人民币存款的统计口径既包括个人存款,也包括企事业单位存款和财政性存款等,计算人均存款不能简单地用人民币存款总额除以中国人口总数。据记者测算,以全国人口总数13.5亿计算,截至2013年5月底,中国人均存款为32719元。
“中国人均存款77623元”这一消息的确误导了公众。尽管人民币存款首次突破了百万亿元,但存款总余额主要是由三部分构成的,总额减去企事业单位存款和财政性存款后才是个人存款,再除以中国人口总数,才能得出人均存款数据。显然,记者测算出人均存款32719元,这个数字才是基本准确的,这种计算方式才是合理的。希望有关机构在披露、发布人民币存款数据时,能够实事求是、科学计算。
之所以出现“中国人均存款77623元”这一错误数据,首先在于有关部门披露的数据不详细,只是称“截至6月末我国人民币存款余额达100.91万亿元”,即只是披露了人民币存款总的余额,没有分别披露企事业单位存款、财政性存款是多少,或者分别占多少比例,再加上某些消息发布者没有科学计算,就导致错误数据受到广泛关注,让一部分公众有“拖了后腿”的认识。
显然,人民币存款余额不能是“笼统账”,首先要披露存款余额的构成、利息和各项平均数据。不仅要分别披露个人存款、企事业单位存款和财政性存款的具体余额,还应该分别披露人均存款、单位平均存款和财政账户平均存款。只有详细公开这些数据,才能让我们看清楚“储蓄率世界排名第一的国家”,究竟是谁的存款最多——是政府、企业还是居民?如果财政性存款过多,不仅意味着“税负”、“费负”过重,而且说明财政资金没有用好。
其次,应对个人存款、企事业单位存款、财政性存款进一步“解剖”。比如,个人存款中,应按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等来分类,看看到底是哪些行业人员的存款多,哪些地区的居民存款多。公开这样的数据有利于让收入分配改革精准化,因为从个人存款差异可以看出收入和贫富差异。再比如,企事业单位存款中,事业单位、国企、民企各自的存款分别是多少,也应该一一披露,以判断不同单位和企业的资金储蓄状况。
其三,详细披露各类存款的增减数据,并给出官方解释。从报道来看,个人存款的增长很明显,2012年年底中国个人存款余额为41.1万亿元,2013年前5个月就增长了3万亿元。但是,从各种报道中却看不到最近几个月企事业单位存款和财政性存款的增减情况。如此,我们就无法判断当前企业资金和财政资金处境。而且,令人遗憾的是,有关部门公布人民币存款数据后,不见官方对数据进行解释,那么,相关数据就会有各种解读、猜测甚至误读。
无论是人民币存款总的余额,还是各类平均数据,或是储蓄率,不应该只公布一个“总数”,还应该详细统计并公布各种分类数据,并对各种数据的变化进行分析和解读。这样,一方面能避免错误数据传播,另一方面能满足公众知情权。更为重要的是,最近决策层提出“盘活存量货币”和“激活存量财政资金”,只有详细统计和公开人民币存款情况,才能发现问题、把握调控的方向和尺度,才能有效盘活存量货币和激活存量财政资金,让存款发挥正能量,而不是沉睡。
宏观数据
人民币存款余额和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有什么区别
人民币存款余额和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区别为:居民储蓄存款包括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和农民个人储蓄存款两部分,是指城乡居民存入银行及农村信用社储蓄的时点数,如月末、季末或年末数额。
二者区别是个范围的概念:人民币存款余额是大范围的概念,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则是小范围的概念。
存款情况
2024年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84.3万亿元,增加25.7万亿元。
2025年1月14日,央行公布2024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7.99万亿元。
2025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02.3万亿元,增加18.0万亿元。
最新修订时间:2025-02-28 10:55
目录
概述
解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