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分上下两部分:上半部为两个大小相同的扁长方套筒组成的活页,可作90度展开,为屏风右翼障的下转角构件。下半部为力士托座,取自“越人操蛇”的传说。力士身着右衽褐衣,短裤,跣足。两眼圆瞪,眼珠外突,口咬一两头蛇。双手操蛇,双足跪坐夹蛇,五条蛇相互绞缠,玲珑通透。是两千多年前越人抓蛇吃蛇形象的再现。原通体
鎏金,并有黑漆绘线,现仅留斑点。
坐落于解放北路象岗山上的
南越王墓是西汉早期建都
番禺的南越国第二代王,秦统一岭南的将领
赵佗之孙,自称文帝的赵眛的陵墓,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墓于1983年偶然发现。因盖宿舍楼铲平象岗山,发现陵墓隐蔽在山下20米深处。全墓由750块大石砌建,分前朝后寝两部分,共7室,由两道石门隔开,各室有各自的功能。
经过数年挖掘,现已出土珍贵文物1000多件(组),有15位殉葬人。墓中出土文物尤以铜器和陶器最具南方越族文化的特色。其中的人操蛇屏风铜托座--对,是漆木屏风左右翼障的下转角构件。下部以越人口衔、手抓、脚夹5条相互绞缠的蛇为造型,纹饰玲珑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