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喷泉
始于明朝的人文景观
人工喷泉本是明朝园林建筑中的景观,由明熹宗朱由校发明。
景观类型
(1) 水池喷泉:这是最常见的形式,设计水池,安装喷头、灯光、设备。停喷时,是一个静水池。
(2)旱池喷泉:喷头等隐于地下,适用于让人参与的地方,如广场、游乐场。停喷时是场中一块微凹地坪,缺点是水质易污染。
(3)浅池喷泉:喷头于山石、盆栽之间,可以把喷水的全范围做成一个浅水盆,也可以仅在射流落点之处设几个水钵。美国迪斯尼乐园有座间歇喷泉,由A定时喷一串水珠至B,再由B喷一串水珠至C,如此不断循环跳跃下去周而复始。
(4)舞台喷泉:影剧院、跳舞厅、游乐场等场所,有时作为舞台前景、背景,有时作为表演场所和活动内容。这里小型的设施,水池往往是活动的。
(6) 自然喷泉:喷头置于自然水体之中。
(7)水幕影像:上海城隍庙的水幕电影,由喷水组成10余米宽、20余米长的扇形水幕,与夜晚天际连成一片,电影放映时,人物驰聘万里,来去无影。
中国应用
水法这种造园手法,最早和最集中的仿建之处在苏州园林和圆明园,包括谐奇趣、海晏堂、远瀛观周边的大型喷泉群在内,共有大小水法二十多组。其后,水法进入私家园林,规模有所缩小,但同样注重设计感并与园林整体协调。时下,城市喷泉成为人们消暑度夏的方式一种。
最新修订时间:2022-01-13 19:34
目录
概述
景观类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