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偏肺病毒
人类呼吸道病原体
人类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 HMPV),是2001年发现的一种会引发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毒,血清学研究表明它已在人类中存在60多年,且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流行史
人类偏肺病毒最早发现于2001年, 荷兰学者van den Hoogen在儿童中发现了一种与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的新型病毒, 并将其命名为HMPV。HMPV从第一次命名至今只有20年的历史,但其导致呼吸道感染的历史至少60年。
2018年,在5岁以下儿童中,有1400多万人感染HMPV病毒,其中60多万人住院,超1.6万人死亡。
2023年5月31日,据美国疾控中心(CDC)的呼吸道病毒监测系统显示,2023年春季以来,人类偏肺病毒(HMPV)在美国各地区呈现高发态势,该病毒正肆虐美国各大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和儿科医院。
病原学
HMPV属于肺炎病毒科,偏肺病毒属,为有包膜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平均直径大约200nm。HMPV包括A和B两个基因型,可分为A1、A2、B1、B2四个亚型,这些亚型常常同时流行,各亚型病毒传播力和致病性未见明显差别。
HMPV对热敏感,60℃ 30分钟可灭活;对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敏感;1%次氯酸钠等含氯消毒剂、5%福尔马林、2%戊二醛、1%碘伏等常用消毒剂可灭活病毒;对0.1%脱氧胆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曲拉通X-100(TritonX-100)等去污剂敏感。
传播途径
根据目前的报道推测与2种途径有关,①接触污染的分泌物,②密切接触。污染的分泌物包括大颗粒气溶胶、飞沫或污染物,而不包括小颗粒气溶胶。因此,6英尺以上的物理距离可阻断气溶胶传播。
结构特点
①有包膜,②反义RNA病毒,③包含A亚群和B亚群,每个亚群有2个亚型(命名为A1、A2、B1和B2),这些亚型常常同时流行2,3。有人推测HMPV可能源自禽类,但动物实验表明,HMPV并不是禽类病毒。
临床表现
潜伏期3-9天,多为3-6天。多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声音嘶哑等,约1周左右症状逐渐缓解。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毛细支气管炎、重症肺炎和ARDS,COPD患者感染后病情可加重,支气管哮喘患者可诱发急性发作。严重下呼吸道感染多见于幼儿、老年人等人群。肺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感染后症状更重,病死率也相对较高。
检查
(一)常规化验检查
1.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病例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
2.血液生化:可有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和肌酐等升高。
3.动脉血气分析:重症患者可有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和氧合指数下降,酸碱失衡。
(二)病原学相关检查
1.病毒核酸检测:采集呼吸道标本(鼻咽拭子、咽拭子、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采用荧光定量PCR、病毒基因测序等方法检测HMPV核酸。核酸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
2.病毒抗原检测:酶免疫法、胶体金法和免疫荧光法等方法检测呼吸道标本中HMPV抗原,但病毒抗原检测阴性不能除外诊断。
3.病毒培养分离:从呼吸道标本培养分离HMPV。
4.血清学检测: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IgM抗体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
(三)影像学检查
HMPV感染的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当引起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时,可见斑片影、磨玻璃样病变、肺过度充气、肺不张,偶可出现肺实变。
诊断
(一)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作出诊断。
(二)诊断标准
有HMPV感染相关临床表现者,具有以下一种或以上病原学、血清学检查结果:
(1)HMPV核酸检测阳性;
(2)HMPV抗原检测阳性;
(3)HMPV培养分离阳性;
(4)IgG抗体转为阳性或恢复期IgG抗体水平为急性期4倍或以上升高。
(三)重型和危重型病例
1.重型
成人符合下列任何一条且不能以HMPV感染以外其他原因解释:
(1)出现气促,呼吸频率(RR)≥30次/分;
(2)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
(3)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300mmHg(1mmHg=0.133kPa);高海拔(海拔超过1000米)地区应根据以下公式对PaO2/FiO2进行校正:PaO2/FiO2×[760/大气压(mmHg)]。
儿童符合下列任何一条:
(1)超高热或持续高热超过3天;
(2)出现气促(<2月龄,RR≥60次/分;2~12月龄,RR≥50次/分;1~5岁,RR≥40次/分;>5岁,RR≥30次/分),除外发热和哭闹的影响;
(3)静息状态下,吸空气时指氧饱和度≤93%;
(4)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喘鸣或喘息;
(5)出现意识障碍或惊厥;
(6)拒食或喂养困难,有脱水征。
2.危重型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
(2)出现休克;
(3)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
六、鉴别诊断
HMPV感染主要与流感病毒、新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等呼吸道病毒感染以及百日咳、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等鉴别。
治疗
(一)住院治疗标准(满足下列标准任意1条)。
1.引起急性毛细支气管炎、肺炎,经过医生评估需要住院治疗者。
2.基础疾病明显加重,如:COPD、支气管哮喘、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肝硬化等。
3.符合重型或危重型诊断标准。
(二)住院患者应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治疗。
(三)对症支持治疗。保证充分能量和营养摄入,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高热者可进行物理降温、应用解热药物。合理选用退热药物,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及其他水杨酸制剂。咳嗽咳痰明显者可给予止咳祛痰药物。
(四)鉴于目前尚无证据证明有对HMPV有效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故不建议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五)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六)重型、危重型的治疗以积极防治并发症,治疗基础疾病,预防继发感染,及时进行器官功能支持为主。对低氧血症患者,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不同的呼吸支持方式,如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或无创通气(NIV)、有创机械通气等。有其它器官功能障碍时给予相应的支持治疗,同时进行营养风险评估,保证必要的热量和蛋白质摄入。
(七)中医治疗
1.疫毒袭表证
症见:发热、咳嗽、鼻塞、流涕,甚者喘闷等。
治法:解表宣肺,清热解毒
推荐方剂: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
2.疫毒闭肺
症见:喘促,高热,大便不通,痰少等。
治法:宣肺开窍,泻肺平喘
推荐方剂:宣白承气汤合三拗汤,安宫牛黄丸。若肢冷汗出,合用参附汤及生脉散。
预防
1. HMPV可能通过与受污染的分泌物或密切接触而传播,建议采取接触隔离、在所有环境情况下洗手。
2. 住院患者需采取接触预防措施,对于需要住院的有HMPV明确感染的患者,应在单人病房或与其他HMPV感染 者同住来接受治疗。
3. 如有可能,HMPV感染患者应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分开接受治疗,因为这两种病毒容易发生混合感染,使病情急剧加重
4. HMPV感染患儿可持续数日甚至数周排出感染性病毒,但因HMPV感染在儿童中普遍存在,所以一旦患儿症状消退即可重返学校。
5. 任何年龄的免疫功能低下者均应避免接触处于急性HMPV感染期和恢复早期的儿童。
6. 目前还没有疫苗获得上市。早在2014年,以赵晓东为首的团队曾采用定点诱变法成功制备 F蛋白去N连接糖链减毒重组活疫苗株,在小鼠动物模型中证实该疫苗株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作用,具有临床应用前景。但目前尚没有获批的疫苗。
各国情况
中国
中国国内HMPV感染的高峰季节多集中在冬春季,而香港、广州地区则以春夏为流行高峰。
美国
据统计,在2023年3月中旬的高峰期,全美所有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超过19%的PCR检测结果和超过10%的抗原检测结果呈HMPV阳性。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5 14:35
目录
概述
流行史
病原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