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语意一词广泛的用在1980年代的
工业设计中,起因许多
哲学家诸如:巴贺德,福莱契蒙等人对语意上的探讨,更早的起源则为20世纪初的
语言学的发展。
这些著作在索绪尔时为语言哲学的探讨,巴贺德在1950年代将之作了扩充到意义、书写语言与口述语言的区别、物体语言与意象语言的区别.巴贺德认为物体与意象并不只指示了一些基本的功能(意义),更牵扯出个后设的意义,而且在物体语言与意象语言的操作上这些后设的意义也犹如〞记号Sign〞般进入语言的操作。
总之,巴贺德企图探讨物体、环境及事件的社会心理机能,认为如此将可带来比表面一敝更为深入的意义联结.上述的过程即为对符号的探讨的语意学,兴起于1970年代早期的
左派对
资本主义社会(西方社会)的攻击上。很快的就被引用到商业设计的广告上,如:威廉森1978年的《广告解读》一书在
广告设计界就产生极大的影响,使
广告效果的追求,不只光在追求视觉的第一眼印象,更可深入到〞交叉参照〞所达成的效果.这表示物体的符号作用可以〞转移〞(或称
移情作用)。在产品语意上同样利用这种〞转移〞,只不过许多设计者往往误用成〞式样〞。这种转移多半利用物体的形、色、质感、大小的特征对产品〞添加〞意义的联结,使产品更加本土的可亲性,也使产品与使用者之间的〞沟通〞更为顺利与明晰。产品语意从设计的角度是上述的方法达成,这个方法也可以逆向操作,这逆向操作就是对既有产品的语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