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
互联网概念
产业互联网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和生态,对各个垂直产业的产业链和内部的价值链进行重塑和改造,从而形成的互联网生态和形态。产业互联网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利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将互联网的创新应用成果深化于国家经济、科技、军事、民生等各项经济社会领域中,最终提升国家的生产力
分类
1.交易平台
交易平台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产业互联网应用的模式。交易平台不仅仅体现为简单B2B电商,更体现为对产业信息的集成、产业技术的交易、产业商品定价的话语权。显示供求信息仅仅是交易平台最原始的功能;交易的撮合、支付的集成、线下物流仓储的集成是交易平台的中级模式;而对产品标准化、指数化、金融化,进而影响行业商品的定价是交易平台的高级模式。
2.增信融资平台
传统的金融机构获取小微企业的信息成本以及服务成本相对产出来说较高,而互联网环境下的增信融资平台给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较好途径。小微企业通过增信信息平台提交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融资请求,增信平台对信息真实性进行一定的审核,然后提交给银行。从而降低了银行小微客户的获取和服务成本。
3.智能制造平台
智能制造平台通过对行业最新技术的跟踪和智能装备的研发,为产业提供在工业互联网时代具有竞争力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其核心在于不仅能为企业提供制造装备,还能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在原料技术、制造技术领域提供最新的解决方案,提高装备的智能化程度和联网能力,适应柔性化个性化的制造趋势。
4.物流交付平台
互联网对企业的物流体系和交付方式正在产生重大改变,无论电商平台还是企业自身都在构建适应互联网环境下的物流交付体系。
5.服务业重构平台
在产业互联网背景下,服务产业很多通过互联网进行了重构,比如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旅游等等,互联网整合资源对传统的模式进行了重构,塑造了全新的体验,这也是产业互联网的一部分。
在消费互联网中国已经发展十分成熟的当下,但是互联网对于产业的前端效率提升还有更大的潜力,不管是投资界还是企业界,都将目光投向了产业互联网,未来需要踏实前行。
产业互联网白皮书
产业互联网的转型升级,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传统产业中积极突破创新,需要从企业家到“产业家”格局的思考和行动,也需要更多地研究借鉴以少走弯路、规避风险。
由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产业互联网研究中心、AMT(上海企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清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产技融创新平台结合多个产业互联网案例研究和咨询服务实践总结整理形成的《2019产业互联网白皮书》,系统总结中国产业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全面盘点产业互联网的前沿理论和最佳实践,为产业互联网转型提供实践指南。
五种类型
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实践推进,出现了各类由区域政府或者产业骨干企业打造的产业互联网平台。由于各产业平台发起背景和资源能力优势的不同,因此其发展路径也有所差异:
(1)行业龙头企业的裂变式增长
大型行业龙头企业发起推动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其特点是将过去在产业积累的客户、人才、技术等方面的综合资源优势和核心能力通过平台开放化,打造产业级生产性服务业共享平台,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赋能,以大企业带动产业链中小企业共同发展,实现产业链整体转型提升,同时自身也在传统业务之外打造出一家基于互联网的新模式公司,实现裂变式增长。
(2)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
以区域政府、行业协会或产业骨干企业多方共同发起打造产业互联网平台,带动区域产业集群的整体转型升级,将成为推进县域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这类产业互联网实践具有鲜明的县域产业集群特色,通过产业链的打通实现一二三产的融合。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往往由当地政府支持行业协会中的骨干企业以及当地国有投资控股企业、金融和投资机构等联合发起,具有熟悉产业生态、掌握产业关键资源要素、易获得投资等天然优势,也更容易得到政策倾斜、孵化期资源支持等,但同时需要避免发生架构不稳定、落地执行效果差等问题。要保证这类平台的健康发展,必须设立合理的公司市场化运作股权架构和治理体系,同时考虑对于核心管理团队的激励机制。
(3)专业商贸市场的数字化转型
专业商贸市场具有天然的平台优势,以及丰富的产业资源,通过数字化转型,将线下客户资源优势与线上平台一体化融合打通,可以为产业链上的从业者提供从交易、支付,到物流、供应链金融等领域的供应链专业服务,通过线上交易数据的累积,为交易双方提供信用保证体系,促进交易双方的强粘性服务,提升复购率和交易效率,大大降低交易成本,推动整个产业生态的提升。
(4)商贸/物流商到供应链集成服务商转型
在传统产业链中提供贸易、物流等服务的企业,基于过去比较好的品牌影响力、线下资源等优势积累,正在进一步向产业供应链的集成服务商转型。
商贸/物流商到供应链集成服务商转型,其关键成功要素是从全产业链的视角对于产业场景需求和痛点的挖掘,在前期需做好产业互联网的顶层设计规划。
(5)行业资讯平台/SaaS解决方案商的产业互联网升级
在早期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一批行业资讯平台,往往名称为“XX网”,为行业圈子提供行情资讯、价格指数等,积累了大量的行业用户信息和流量。由于缺乏服务深度和粘性,往往难以为继,因此纷纷转型产业互联网,从提供撮合交易到产业链的集成服务。
还有另一类行业SaaS解决方案提供商,基于行业大数据的优势积累,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应用,进一步往产业供应链服务延伸。
五大核心能力
产业互联网的发展需要不断夯实和积累产业洞察、资源整合、平台赋能、技术实现和运营管理方面的核心能力:
1、产业洞察能力:互联网企业转型做产业互联网往往很难成功的关键就是缺乏对产业的深层理解。开展产业互联网的“产业家”很多都是来自实体产业,其对产业链上下游的痛点、价值诉求、利益诉求、运作规则更清晰,从而可以有效的选择切入点。
2、资源整合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是产业互联网平台能够获得快速发展的关键。产业中的龙头企业、上市公司,或者是所在行业协会的领头企业发展产业互联网容易成功,因为其在产业中的地位使他们有更好的资源掌握和整合能力。
3、平台赋能能力:产业互联网平台要对所有参与主体提供赋能,其核心就是让参与主体在这个平台上获得比自己单打独斗有更快的能力提升。而赋能的基础是产业大数据的沉淀、产业相关知识库的积累、产业链流程的优化再造、产业人才培养能力等。
4、技术实现能力:产业互联网的领导者多数来自实体产业,很多平台的技术实现都依靠来自互联网技术行业的人员,然而在进行产业互联网平台IT系统建设时,发现两者较难融合。合适的规划方案有赖于技术的真正落地实现,怎么把产业中精细化的流程和标准规则、供应链金融场景设计等用IT系统落地实现,并获得用户良好的体验,是产业互联网平台型企业需打造的核心能力之一。
5、运营管理能力:有效运营是平台保持长久竞争力的核心。不管互联网再炫,回归到生意的本质还是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落实到产业链上的产品品质保证、供应交付保障、客户服务体验等。平台是否盈利和能否建立壁垒,最终还是要靠精细化的流程设计和运营管理能力。
十二大模块
在帮助产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开展联合运营的过程中,总结了产业互联网整体运营的12大类型:
1)战略运营:就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方向、理念价值观在相关的管理团队和利益主体间取得共识,具体包括与产业互联网有关的战略导入与培训工作,与项目配套的组织架构设计与管理体系优化等。
2)客户关系运营:实现增长运营的关键是始终围绕客户工作:获得新客户、留住老客户、为客户创造价值。具体的客户关系运营包括客户关系管理与开发、在线客户服务及客户反馈的响应、新客户的增量拓展、潜在客户唤醒及僵尸客户激活、客户体验调查与互动等。
3)平台设计需求运营:IT开发是技术部门的工作,但是在IT开发的过程中也需要配套的与系统设计有关的需求验证运营,包括平台客户需求的验证、平台功能有效性验证、业务流程正确性验证、平台功能客户体验验证等,才能保证系统真正实现线上线下流程融合与客户体验。
4)线上系统运营:线上系统运营包含了一系列为客户的线上服务和流程处理工作,包括网上交易及支付等业务在线处理、订单/交易的状态处理、平台系统的运营维护等。
5)线下业务运营:包括深入到产业客户场景,与客户面对面沟通,对客户进行指导,并获得线下实体业务开展的真实信息资料来反馈平台等。
6)品牌运营:持续的建立平台在产业中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包括平台品牌营销推广、人脉圈建立和平台口碑形成等。
7)产品营销推广:平台推出的各类服务产品的营销推广,包括产品内容说明、产品市场推广及培训指导等。
8)大数据运营:基于大数据的分析,为风险管控和运营优化提供指南。包括各类销售数据和竞争力分析、客户分布及行为分析、市场分析、同行数据对比分析、销售计划及客户预测分析、数据分析结果动态展示等。在平台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稳定的可积累的数据经营分析架构。
9)风险管理运营:平台运营中的风险监控,尤其是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控制至关重要,包括客户信用管理、交易风险控制、资金风险管理等。
10)持续改善运营:产业互联网平台必须要具备快速迭代的能力,从大的商业模式持续创新到具体系统功能界面客户体验的改善,使识别问题/机会——改进落实成为一种常态化管理。
11)资本运营:持续提升平台的市值,获得资本的助力,包括资本路径规划、投资管理、融资管理等。
12)外部关系管理:包括政策研究、获得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等外部政策支持、政府关系维护、行业关系维护、合作伙伴关系维护等。
三期估值
产业互联网的建设和发展阶段都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因此通过股权融资,适时的引入战略资本的力量,可有效推进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和市值提升。
在股权融资中,企业比较关心的是产业互联网公司该如何估值?白皮书总结了产业互联网企业三期估值的方法:
1)早期项目估值:早期项目一般商业模式未确定,凭借产业经验,创始人对于未来发展有大体思路。此阶段估值,首先看标杆。可以对标海内外同行,通过与同行各项创业要素的对比获得公司估值;如果公司属于行业首创,商业模式被认可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一定估值溢价。其次,看天资。在没有对标企业的情况下,考虑所在产业市场空间是否足够大,对于行业现有痛点的解决程度,市场空间越大、行业痛点越突出,估值越高;同时,产业互联网项目具有一定服务半径,创业企业所在区域产业密度是否足够,如果有1000亿市场空间则足够创业企业发展,是否是龙头企业转型、是否背靠大树、有天使客户等都是估值的重要参考。最后,看团队。产业互联网属于商业模式创新,未来能否成功取决于资源整合能力、商业模式迭代速度和运营效率,因此,创始人团队在行业内资源积累、是否连续创业、执行能力等都会成为估值的重要参考。
2)中期项目估值:产业互联网中期项目一般商业模式已经确定,同时,平台流水迅速提高,公司营收和团队规模逐渐扩大,但是仍然处于快速抢占市场的投入期,公司尚未盈利,建议采用EV/S估值,PS估值方法作为参考:
确定估值水平需要考虑的三个要素:a)平台GMV成长性:成长性高的平台获得的估值更高;b)交易流水质量:针对不同行业平台,大宗商品类等相对交易流水较易做大的平台估值水平较低;c)平台粘性及客户价值:交易平台对于客户生产经营非常重要,处于核心位置,而且可以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增值服务,该类平台估值更高。
3)成熟期项目估值:产业互联网成熟期项目一般市场竞争地位初步确立,商业模式确定,营收和利润具备一定体量,该阶段企业具备了走向公开资本市场的基本条件,市场集中度提升成为未来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该阶段企业建议首选PE作为估值方法,兼顾项目成长性,考虑PEG。由于该类企业一般规模较大,一级市场融资逐渐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建议对标公开市场估值情况,考虑上市。
应用领域
产业互联网在传统产业的推动作用日趋明显。
制造业领域
互联网作为创新最为活跃的产业,正加速向制造业各环节渗透,驱动制造业组织变革和生产变革,赋予制造业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生产等新特征,重构了制造业价值链
一是产业互联网再造制造研发模式。产业互联网通过对传统研发模式进行改造创新,打通了研发与消费之间的通道,消费者及企业员工都可以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全过程,推动制造研发模式从封闭走向开放,精准匹配用户需要,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既能最大程度弥补市场需求缺口,又能最大限度防止产能过剩。
二是产业互联网再造生产模式。产业互联网推动传统生产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生产模式过渡、由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向大规模柔性定制方向转变。
三是产业互联网再造制造组织模式。制造企业组织架构向扁平化、网络化、虚拟化方向发展,显著提高了企业组织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
农业领域
对于农业产业而言,产业互联网将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的价值创造和实现方式,全面推动农业结构快速调整、充分释放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活力。
产业互联网将打破传统的、不再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农业经营模式,拓宽与农业生产相关企业边界,形成一体化农业产业格局新产业链条,实现农业现代化转型。
产业互联网将打破传统的生产模式,通过部署众多的传感设备和大数据技术,搭建智能化农业生产体系,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精准化,推动农业生产发展方式转变。
产业互联网将再造农产品流通形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众多电子商务平台下沉,扩大了农产品的传播途径和销售方式,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交通物流领域
互联网与交通产业相结合,对传统交通运输产生颠覆性影响,既满足了群众出行的个性化需求,又提升了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的运行效率。互联网的深度应用,推动居民出行方式发生巨变,交通运输行业供给与居民需求实现有效对接,加快了交通运输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基于互联网平台、移动应用平台能够实现物流运输从订单、运单、交付到结算的全过程覆盖,能够实现信息集中统一汇集与处理,减少货物中转次数与多次装卸,可以实现物流公司与货主有效的服务与沟通,改善信息服务和结算服务,提升综合物流运输效率和服务流程。
文化领域
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我国仍存在起步晚、创新缺乏、同质竞争、结构趋同等问题,导致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应用,正在深刻改变着传统文化产业和媒体格局,驱动文化产业内部整合、转型与升级。
产业互联网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几个领域,而是在金融、旅游、能源、环保、教育、医疗等更广泛的范围内推进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和转型升级,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释放了新的活力。
安全生产领域
安全涉及到各行各业,是发展的前提,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压实安全责任的同时,实现从“人防”向“技防”转变,是从长远上消除安全隐患的重要保障。面对人的不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等不确定因素,采用产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兴安”推动安全生产实现本质安全。
产业互联网打破了安全生产依赖“人”的传统模式。通过在工艺设备上加装物联感知设备,可以实现对各种静态及动态安全数据进行全方面感知、分析、辨识及计算,以及对物的风险实时监控、对安全问题实时掌握、对人员行为实时预警、对不合规问题动态示险。
发展前景
产业互联网赋能实体经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当前,产业互联网正在为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和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能、释放新的活力,并在农业、制造业、文化、交通、旅游等领域展现出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产业互联网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并且随着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创新不断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障碍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互联网已渗透到各个产业领域,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制造、医疗、交通、能源、教育等行业不断融合,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商业模式和发展模式创新迭代速度加快,产业互联网价值快速显现,发展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发展障碍
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产业互联网存在很多的壁垒:
1.有优势产业资源地位
优势产业资源地位一方面体现在区域经济里面的优势地位,比如地理位置优势,临近资源产地、消费地、存储地;一方面体现在产业链中的核心位置;或者拥有广泛的渠道网点资源等。
2.有企业用户资源
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开放接入模式,整合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经营销售等各个领域资源,促进了产业生态圈各方供需对接,优化了各方资源配置。制造龙头企业积极发挥自身力量布局工业互联网,对内实施产线智能化改造,对外提供生产经营、能力共享、工业电商等平台服务。
有的线下交易平台触网后往线上迁移,其本质是拥有大量的企业客户或者营销网络,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提供更高效的服务,提高客户黏性。
拥有企业用户资源是通向产业互联网之路的重要保障,可以发展针对细分行业的交易模式的互联网应用,也可以发展针对通用行业的互联网金融、虚拟运营商、企业培训、企业社交等应用。
3.具备互联网思维与互联网服务能力
具备了优势产业资源与企业客户资源并不意味着企业一定能够成功转型为产业互联网公司,企业还需要有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服务能力。
企业的决策者需要以数字人的思维去部署决策,而不能停留在大规模生产、大规模销售和大规模传播的工业化思维时代。从企业的战略部署到组织结构都要进行适应互联网的改造,企业需要更开放、更关注用户的体验、组织结构扁平化。
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
要理解产业互联网的概念,必须先把握消费互联网的概念。消费互联网是过去20年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成果,它是以满足消费者在互联网端的消费需求而产生的互联网类型。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以消费者为主体;二是具有媒体属性,即主要由提供资讯的门户网站和社交媒体组成;三是具有产业属性,即主要由为消费者提供生活服务类的电子商务组成。可以说它是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早期。
产业互联网是服务于生产的互联网,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主要以生产者为主体,实现所有行业、企业、生态链关系和企业迭代周期的互联网化。也就是说,产业互联网就如同人类的生产力从蒸汽时代迈人电气时代的发展,是生产力脱胎换骨的改变。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所能罗列的制造业、教育行业、农业、医疗行业、交通、运输以及市政管理甚至公务员行业都会被互联网化,随之而来的将是企业的生产方式、组织运营方式、产业边界和商业模式的巨变。
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的区别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用户主体不同,消费互联网针对的是个人用户,产业互联网针对各行各业的生产者;另一个是兴起动因不同,消费互联网的目的在于满足人们的某些生活体验和消费需求,产业互联网的目的在于通过生产、资源整合实现快速发展。
可以说,产业互联网是消费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而它也将再一次改变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和发展历程。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7 11:30
目录
概述
分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