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思替非文字
中国元代官方对阿拉伯语的称谓
中国元代官方对阿拉伯语的称谓。为阿拉伯语Istifa'之音译,其意为“选择”。因该词系穆罕默德别称“穆斯塔法”(Mustafa,即被选择者)的词根,故被引申指穆罕默德之文字。
历史变革
元代随蒙古人入华的回回人,多为操波斯语或受波斯文化影响,而其母语为突厥语的中亚穆斯林,他们的书面语主要是波斯文。至元中,元政府中会亦思替非文字的人已经很少,经曾任回回译史的麦术丁的请求,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设回回国子学,主要教习波斯文,同时亦由翰林院益福的哈鲁丁教授“亦思替非文字”。整个亦思替非文字的教育教学活动由麦术丁本人负责。元仁宗延祐元年(1314),别置回回国子学,以掌“亦思替非文字”官属归之。学术界亦有人认为亦思替非文字是波斯文或粟特文。
历史记载
元代文献中关于亦思替非文字有下面一些记载:
“至元二十四年正月初八日,通制院使桑哥、帖木儿左丞等奏:前者麦木(术)丁说有来,‘亦思替非文书学的人少有。这里一两个人好生的理会得有。我则些少理会得。咱每后底这文书莫不则那般断绝了去也么?教学呵,怎生?’道有来。么道,奏呵。‘麦木(术)丁根底说者,交教者。’么道。圣旨了也。”(《通制条格》卷五《学令·亦思替非文书》)。
“世祖至元二十六年夏五月,尚书省臣言:‘亦思替非文字宜施于用,今翰林院益福的哈鲁丁能通其字学,乞授以学士之职。凡公卿大人与夫富民之子,皆依汉人入学之制,日肆习之。’帝可其奏。是岁八月,始置回回国子学。至仁宗延祐元年四月,复置回回国子监,设监官。 以其文字便于关防取会数目,令依旧制,笃意领教。泰定二年春闰正月,以近岁公卿大夫子弟与夫凡民之子入学者众,其学官及生员五十余人,已给饮膳者二十七人外,助教一人、生员二十四人廪膳,并令给之。学之建置在于国都,凡百司庶府所设译史,皆从本学取以充焉。”(《元史》卷八十一《选举志一·学校》)
“翰林兼国史院,……(至元)二十六年,置官吏五员,掌管教习亦思替非文字。……延祐元年,别置回回国子监学,以掌亦思替非官属归之。”(《元史》卷八十七《百官志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15 20:19
目录
概述
历史变革
历史记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