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接
台湾文据 一八九五年六月二日,光绪二十一年五月初十日,明治二十八年六月二日,基隆。 大清国大皇帝陛下及大日本国大皇帝陛下为照在马关所定和约第五款第二条交接
台湾一省。
内容
文件内容:
大日本国大皇帝陛下简派台湾总督海军大将从二位勋一等子爵
桦山资纪;
各为全权委员,因两全权委员会同于基隆,所办事项如左:
中、日两帝国全权委员交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即明治二十八年四月十七日,在马关两帝国钦差全权大臣所定和约第二款中国永远让与日本之
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并
澎湖列岛,在英国格林尼次东经百十九度起至百二十度止,及北纬二十三度起至二十四度之间诸岛屿之管理主权,并别册所示各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均皆清楚。为此两帝国全权委员愿立文据,即行署名盖印,以照确实。
光绪二十一年五月初十日
明治二十八年六月二日
订于基隆,缮写两份。
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并澎湖列岛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属公物件清单:
一、台湾全岛澎湖列岛之各海口及各府县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属公物件。
一、台湾至福建海线应如何办理之处,俟两国政府商定。
事件经过
1895年5月10日,即
烟台换约后的第二天,日本政府为以武力割占台湾,下了一道命令:“兹将海军军令部部长桦山资纪晋升为大将,任命他为台湾总督兼军务司令官,即日赴台。”?5月13日上午10时,日本政府从东京致电美国驻北京公使田贝并转给清政府,要求派员去台湾办理交割手续。其电文如下:“日本朝廷业已派
水师提督子爵桦山资纪作为台湾、澎湖等岛
巡抚,并授以钦差大臣之职,准其按照马关所立条约之第五款末节办理一切事宜。该抚约于两礼拜之内赴任。抵任时,即行办理特委事件。日本政府即希中国政府立派钦差大臣一员或数员,前会该抚。至中国所派钦差之姓名、官阶,亦望即行照会日本政府。”
科士达知道此事
便来见
李鸿章说:“台湾交割断不可游移,借故诿延,以致另起波澜,生出意外危险。”李鸿章深知交割之事十分棘手,而且在目前台湾军民交愤,反对日本割占台湾的情况下,更为难办。李鸿章想出一个脱身之计:建议朝廷责成台湾巡抚
唐景崧与日本大员商交台湾。这个计策被朝廷否定了:“该署抚唐景崧系守台之官,无权与之交割。究竟有何办法,如何补救,著妥复奏。”
正当李鸿章无法回复皇上的时候,刑部给
侍中谢隽杭上奏,指名要李鸿章父子亲赴台湾交割。
谢隽杭的
奏折这样写道:“此事即系李鸿章、李经方主谋,岂有功届垂成,反自逍遥事外之理?且该大臣等即能定割地请和之策,自必具有用夷变夏之才。请旨饬派李鸿章、李经方等迅速亲赴台湾,依限交割。”军机处认为谢隽杭的奏折极有道理,于5月18日将谕旨电寄李经方:“著派二品顶戴前出使大臣李经方前往台湾,与日本派出大臣商办事件。钦此。”?李经方接到这个谕旨大吃一惊,心想如果此次去台湾,非但事情难办妥,而且连性命也会不保,还是装病不去为妙,便请父代奏。李鸿章写了一个奏折,致电北京说:“李经方自马关随同回津后,因忧劳成疾,回南方就医。商交台湾事体繁重,似未便令对情形隔膜、资浅望轻之员搪塞外人,必至贻误。李经方实不胜任,请旨收回成命,另行简派。”
然而,李鸿章非但代奏无效,还吃了一顿批评。光绪帝下
谕旨道:“李鸿章身膺重任,当将此事妥筹结局,岂得置身事外?现倭使将次到台,仍著李经方迅速前往,毋得畏难退避。倘因迁延贻误,唯李经方是问!李鸿章也不能辞其咎!钦此。”
李鸿章读毕上谕
深知严旨不可违抗,便一面上奏朝廷,要求命科士达同往襄助;一面打电报给在上海的儿子说:“赴台交割之事万难辞退,俟各员到齐后刻日前往。”这两份电报发出后,李鸿章为其子的安全计,想出一个在澎湖交割的办法。当天又给伊藤博文发了一份电报,全文如下:“台湾主权已经交给日本,日本自应派遣水陆各军以资弹压,保守平安。李经方拟即前往澎湖,与日本特派大员会晤。”
收到电报
伊藤博文收到李鸿章的电报
读后知道中国大员去台湾有危险,便想出一个办法,让中国大员先来
长崎,然后乘日本船一同到台湾。5月22日,伊藤的复电到天津,其中说:“如中国特派大员先来长崎,带同日本国家船只前往,以资护卫,更为稳妥。”
李鸿章认为这个办法虽能确保安全,但会招致议论,本来自己被看做倭党,如果这样做,更要被骂为卖国贼了。他想来想去,最后想出一个办法——在台湾
海口会晤。23日李鸿章的办法得到朝廷的批准。
5月30日,李经方偕道员
马建忠,顾问科士达,外文翻译伍光建,日文翻译卢永铭、陶大均,文官张柳、黄正,武官吕文经、高轩春等,还有警卫40名,登上德国商船“公义”号,从上海启航。6月1日凌晨“公义”号驶抵淡水海面,由日舰“千代田”号护送至基隆以东海面的三貂澳附近,在日本大员乘坐的“横滨丸”右舷抛锚。是日下午4时30分,李经方派陶大均前往“横滨丸”,告知中国特派大员到达,并商定会商时间。
6月2日上午10时,李经方带领日文翻译卢永铭、陶大均坐小船登上“横滨丸”。桦山资纪上甲板迎接,引入舱内坐定。桦山说:“奉命来台,以为和约批准,交接甚易,不料到淡水后派小兵轮进口,清兵开炮阻挡。因而来基隆,又遭清兵炮击,不得已暂泊三貂澳。现陆军1万人已登陆,日内可取基隆。”
李经方说
:“奉命照约来此,专与贵委员商办事件。台湾如何交接,望先明告。”桦山说:“俟我攻取基隆,到台北府后再徐议交接。”李经方说:“和约批准,中国已将台湾治理权交与日本了。此次我来,照约将堡垒、军器、工厂及其他公物交给贵委员。现台民已变,岂能登岸一一点交?若候贵委员登岸到台北府,不知何时。台地甚大,民变非一日可平,恐非数年不能交接清楚。”桦山说:“虽然如此,交接事大,不能迁就。”这样,两人辩论到中午,没有结果。因风浪大,李经方昏眩不支,桦山便说:“请回船,我即来商议。”
下午2时,桦山资纪来到“公义”号上,先开口说:“和约批准,愿两国实心和好,永远不改。”李说:“诚然。”桦山又说:“既然如此,为什么淡水、基隆的清兵放枪放炮呢?此处又见清兵告示,令军民人等抗拒呢?”
李经方心想
便解释道:“和约批准后,大皇帝即派我来台交接,又下特旨令全台文武各官陆续内渡,这是我国实心和好的凭据。台民不服生变,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民不奉朝廷,官久无权,告示皆台民所为,官岂能过问?”两人辩论良久,最后桦山说:“但愿抗拒各事如贵委员所说,非官所为。”
李经方接着问:“那么交接之事究竟如何办理?”桦山答:“如早间所说。”李经方叹一声道:“太固执了。似非和衷。”桦山反问:“那么你看怎么办?”李经方说:“照约办理,别无他法。”桦山说:“那末须有清单。”李经方说:“不是地方官,何从开具清单。”桦山说:“清单任凭贵委员如何写法,总须有此名目方合款式。”李经方便执笔写个清单的样式,交给桦山。桦山看了说:“权且如此吧。”
此时天色已黑
李经方便在船上宴请日方代表。饭后,日本新任台湾民政局长水野遵同李经方商定交接台湾文据。文据中说:“中国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并澎湖列岛,即在英国格林局东经119度起至120度止,及北纬23度起至24度之间诸岛屿之管理权,并别册所示各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均皆清楚。为此,两帝国全权委员立此文据,即行署名盖印,以昭确实。”当天深夜,将文据缮写中文和日文各两份,桦山资纪和李经方分别在文据上签名盖章。
结局
6月3日零点30分,交割手续完毕,“公义”号拔锚解缆,驶离台湾海面。当时科士达写道:“夜半,中国船拔锚,在日本海军礼炮声中,我们向上海开行。我们在台湾海面36个小时,没有一个官吏是比完成任务的李经方更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