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基督教
亚洲基督教各派的统称
亚洲基督教各派的统称。亚洲总人口约36.92亿(2000年)。有基督徒约3.17亿,约占总人口8.58%。其中新教有宗派1731个,约6751.7万人,独立宗派有2659个,约1.26亿人,圣公会有宗派33个,约69.3万人,天主教有宗派77个,约9584.5万人,东正教有宗派114个,约1135.3万人,新兴宗派有246个,约1188万人。其中亚美尼亚、格鲁吉亚以及菲律宾等国基督徒占人口大多数。亚洲差遣出来的传教士中新教、独立宗派和圣公会总计约6.9万人,由601个机构差派。有110种语言的足本《圣经》译本,199种语言的《新约圣经》译本。
亚洲为基督教的发源地,也是基督教非最大宗教的大洲。据说公元初,基督教开始传入印度、斯里兰卡等地。4世纪后,基督教被罗马帝国奉为国教,主要在欧洲流传。7世纪,传入中国。至16世纪后,基督教各教派随着西方殖民主义者大规模传入亚洲各国,如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中国、朝鲜和日本等国。传统上,基督教在亚洲从未达到道教、佛教、伊斯兰教等东方宗教给予亚洲文明的影响程度。
菲律宾是亚洲国家中天主教徒人口比重最大的国家。亚洲另一以基督教为主要宗教的国家是塞浦路斯,其居民大多是希腊族,信奉希腊正教。叙利亚和黎巴嫩历史上曾是罗马帝国的行省,当时大部分居民信奉基督教,后伊斯兰教成为该地区的主要宗教;现在叙利亚,为阿拉伯国家中基督徒较多的国家;现在黎巴嫩,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信徒各占人口的一半。其余亚洲诸国中,基督徒总人口的比例一般不到10%。由于早期亚洲殖民传教活动比较注重兴办文化教育事业,并形成传统,因此信奉者多为文化阶层人士,形成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在文化领域和科学界有很大影响。这一情况在亚洲诸国中较为普遍。近年来,印度基督教组织在国际上十分活跃,1970年曾与美国和日本联合发起组织“世界宗教和平大会”,影响广泛。韩国成为全球基督教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拥有全球最大的五旬节派长老宗循道会卫理公会的教会以及最大的神学院,是最大的非西方传教士差派国家。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0 09:30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