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战争审判》是全球首部全景式聚焦二战后各同盟国对日本BC(乙丙)级战犯审判的纪录片,讲述了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犯下的暴行以及战后国际社会以法理精神惩治战争罪行的历史。影片还聚焦二战中的中国故事,讲述中国人民营救和保护同盟国军人的感人事件,展示中国与世界携手反法西斯的伟大历程。
剧情简介
揭秘最新历史发现与学术成果
相比审判A级战犯的
东京审判,聚焦BC级审判的亚太战争审判,时间跨度更长,涉及的地理范围、人员更广,从某种程度上说,更能反映二战后对日审判全貌,但是国际上对于亚太战争审判的学术研究非常有限,史料极为匮乏。
摄制组远赴澳大利亚、俄罗斯、美国、英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巴布亚新几内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实地拍摄和采访,在29所世界级档案馆里挖掘了大量珍贵历史影音资料,其中“日军父岛吃人事件”、“九州大学活体解剖事件”、“日本大久野岛毒气工厂”、“地狱航船事件”等相关影音档案都是首次与世人见面。
挖掘大量二战中不为人知的中国故事
《亚太战争审判》除了展示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
抗日战争,还将目光聚焦中国人民与同盟国军队的深厚友谊,其中包括中国东极岛渔民舍身营救落水英军战俘,中国衢州百姓营救杜立特行动美国飞行员等事件,讲述了中国人民对二战胜利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以及中国与世界携手反法西斯的伟大历程。
抢救性地采访海内外历史事件亲历者以及后人
为了更好地还原历史事件真相,摄制组努力找寻历史当事人,抢救式地采访了大量亲历者及其后人,而他们很多都已是耄耋老人,如“地狱航船里斯本丸”英国一名健在的幸存者101岁的丹尼斯·莫里,日本大久野岛毒气工厂一名实名揭露日本制毒事实的94岁的藤本安马,主持日军南京受降工作的中国老兵107岁的韩灿如,中国河北“北疃惨案”幸存者李庆祥、李钦友等,他们的口述实录带我们走近那场残酷的世界大战。
多角度立体式展现国际社会的理性思考
摄制组专访了50余位该领域内的国际学者及政要,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是首次接受中国媒体采访,其中包括:英国剑桥大学亚洲与中东研究学院教授顾若鹏、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洲历史学教授罗伯特·克利伯、德国纽伦堡原则学院院长克劳泽·莱克维奇、前联合国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法官纳薇·佩利,以及三位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士、
菅直人、
鸠山由纪夫。
分集剧情
幕后制作
在整个拍摄制作过程中,摄制组跨越了4大洲1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实地拍摄,行程近9万公里,在29所世界级档案馆里挖掘了大量珍贵历史影音资料,其中大部分都是首次和世人见面。节目采访了近50位国际专家学者以及40多位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和后人,其中包括对多位百岁老人的抢救性采访。力求用生动的故事展现宏大叙事,丰富的镜头语言重现历史真实。
为还原历史真相,摄制组曾赴英国收集资料、采访,并在退役英军军官布莱恩·费恩祺帮助下拍摄了莫利老人生前的珍贵资料。
英国当地时间2022年9月2日,在位于伦敦市中心的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BAFTA),举办了《亚太战争审判》英国篇纪录片展映活动。
作品评价
上海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王建军表示,纪录片《亚太战争审判》以国际视野向世人回顾了70多年前,同盟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牺牲和贡献,通过大量海内外专家和亲历者及后代的讲述,唤起人类的共同国家记忆,改变我们以往自说自话的传播方式,让内容具有非常高的对外传播价值。
人民网副总编辑潘健认为,整部纪录片拍摄脉络清晰,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挖掘出很多难得一见的历史影像,可谓拨云见日。对影片中拍摄的一些执着于追求历史真相的人们致以最真挚的敬意,非常令人感动。
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主任程兆奇表示:该系列纪录片平和、理性、以理服人。此片与以往国内相关纪录片的最大不同,首先是所涉内容更为广泛,认识问题更为深入;更具有“以理服人”的力量,后者毋宁说是更为宝贵的特点。
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主任李逸表示,《亚太战争审判》是纪录片中心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而精心打造的,整个系列以鲜明的创作风格和国际叙事手法,充分展现中国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不可替代的东方主战场的正面作用。
获奖记录
纪录片《亚太战争审判》先后获得第42届美国泰利奖电视系列片历史类金奖,国家广电总局2020年度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优秀系列片”、“优秀国际传播”、“优秀导演”三项表彰,以及第30届上海新闻奖国际传播一等奖等海内外纪录片奖项。
2022年11月,入围第3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电视纪录片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