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塞维鲁
罗马帝国塞维鲁王朝末代皇帝
马库斯·奥勒里乌斯·塞维鲁斯·亚历山大(Marcus Aurelius Severus Alexander,208年10月1日-235年3月18日),罗马帝国塞维鲁王朝最后一个皇帝
人物介绍
亚历山大·塞维鲁斯任内任用著名的罗马法专家图密善·乌庇亚努作为顾问,这个人对于皇帝最大的贡献,是恢复皇帝与元老院的合作统治体系。并且在元老院下成立摄政团的机构,让元老院的议员们可以针对法案进行充分的参与。
同时把在尼禄皇帝时期所兴建位于万神殿附近的浴场,重新大幅度的改建,完工之后称为尼禄·亚历山大浴场(Thermae Neronianae Alexandrinae)。
出身
从母系和父系两方面亚历山大·塞维鲁的家庭均出自叙利亚。他的父亲格修斯·阿勒夏努斯是一名检察官,他出生地的骑士。他在亚历山大·塞维鲁当皇帝前就已经逝世了。他的母亲莫米娅是皇后尤利亚·多姆娜的妹妹尤利亚·玛伊莎的两个女儿中小的那个。他母亲的家庭来自当代叙利亚的霍姆斯,在当地是望族。尤利亚·多姆娜是皇帝塞维鲁的妻子,塞维鲁是以他命名的王朝的奠基人。因此亚历山大·塞维鲁并非该王朝的直接亲属,而只是皇后家的亲属。
生平简介
出生与得名
据《罗马君王传》记载,由于其父母在亚历山大神庙举行祭祀时生下了他,因此取名亚历山大。当天有位老妇人送他母亲一枚紫色鸽蛋,同一天他父亲挂的图拉真皇帝的画像落在他的床上。
他的母亲在分娩前梦见自己怀着一株紫色龙蒿,同一天父亲梦见自己借助罗马胜利女神的翅膀被带到了天上。
亚历山大后来读了亚历山大大帝的传记,对他十分推崇,但指责他酗洒以及残忍对待朋友。
经历动乱
217年4月8日塞维鲁的儿子皇帝卡拉卡拉被杀。参加谋杀的禁卫军长官马克里努斯成为其继承人。这意味着一个王朝更改,对于亚历山大的家族来说它意味着被逐出王权。由于塞维鲁的后代中的男性全部都死了,亚历山大的祖母尤利亚·玛伊莎决定为自己的后代夺取皇帝的宝座。亚历山大的姑姑尤利亚·索艾米亚斯(Julia Soaemias)14岁的儿子埃拉伽巴路斯于218年被立为皇帝。他的支持者能够战胜马克里努斯。此后玛伊莎带着他的女儿和孙子埃拉伽巴路斯和亚历山大赴罗马。玛伊莎成为年轻的埃拉伽巴路斯的执政。
上台
但是很快就显示出年轻的皇帝埃拉伽巴路斯独意孤行,为所欲为,而且不听别人的劝告,因此他很快就把自己弄得被人憎恨。这样一来他导致了一个巨大的危机,220年和221年这个危机越来越严重。因此亚历山大的祖母玛伊莎和他的母亲莫米娅开始准备让亚历山大成为埃拉伽巴路斯的继承人。他们传谣言说亚历山大是埃拉伽巴路斯的私生子。
221年亚历山大正式被立为太子。埃拉伽巴路斯被迫收亚历山大为养子。性情和善的王子是帝国仅次于皇帝的二号人物,很快就赢得民众的爱戴,但却激起暴君的嫉妒,决心要他败坏品德来同流合污,再不然就取他的性命,以结束这危险的竞争关系。他空洞的计谋很快因自己多嘴而泄露出去,被谨慎的马梅娅安置在她儿子身边的谨慎而忠心的仆人给破坏。
亚历山大和他的母亲莫米娅与埃拉伽巴路斯和他的母亲索艾米亚斯之间开始了生死搏斗。玛伊莎则支持亚历山大。最后玛伊莎于222年3月11日唆使叛军杀死了埃拉伽巴路斯。13岁的亚历山大成为皇帝。
内政
一开始玛伊莎和莫米娅共同执政,同时还挑选了一个由16名有威望的元老组成的顾问团。玛伊莎年纪已经很大了,她于224年逝世。此后莫米娅实际上成为单独统治者。一直到最后她也没有放弃她的权力。她让亚历山大获得非常好的教育,但是不允许他做任何决定。她与元老院保持着良好关系,将埃拉伽巴路斯做的不受欢迎的决定取消。向外她体现追崇罗马传统的美德和价值观。
禁卫军的叛乱
亚历山大和莫米娅政权最大的弱点是他们没有自己的权力基础,因此他们必须依靠禁卫军的支持。223年禁卫军危机就已经显示出这个弱点有多么严重了。222年莫米娅任命乌尔比安为禁卫军首领。由于小分歧导致禁卫军与罗马市民之间爆发了为期三天的街战。乌尔比安借此机会在此后的权力斗争中胜过他的两名副手,将他们处死。但是一年后禁卫军又发生叛乱,乌尔比安逃到皇宫。但是莫米娅无法保护他,结果他被当着莫米娅和亚历山大的面杀了。
婚姻
莫米娅为亚历山大挑选了女贵族欧比安娜为妻。欧比安娜出身于一个有声望,但是没有政治权利的家庭。225年两人结婚,他们没有生孩子,婚姻也没有持续多久,原因是莫米娅与欧比安娜和她父亲之间发生冲突。227年她强迫两人离婚。欧比安娜被流放到非洲,她的父亲试图唆使禁卫军叛乱,被莫米娅处死。这一次禁卫军是向皇帝效忠了,但是从此以后莫米娅不敢再为亚历山大提婚了。因此亚历山大没有后嗣,这更加加剧了王朝的动荡。
史学家赫罗提安报道说亚历山大本人支持他的妻子和他的丈人,但是不敢违背他的母亲。这个报道是否确切无法考证。据史书《罗马君王传》记载:亚历山大在私生活上非常节制,性生活不频繁,禁绝男妓。
为人
亚历山大以重视道德,为人友善自律为史家称颂,人们说他是个圣人。《罗马君王传》记载亚历山大穿着如同平民的白衣,体态优雅,有阳刚之美,又高大健硕。
他疾恶如仇,对于恶人他恨不得用手指掏出他的眼睛。他厌恶逢迎,对于逢迎者施以严刑。
他将自己尊敬的历代圣贤及伟人的像挂在房子中,人们说那座房间充满圣洁的气息。从不伤害朋友与随从,从不在装饰上投入太多花费,并说最高大权在于美德而非外表的艳丽,从不使用金器,不穿丝织的衣服。
他总命令传令官宣读这样的话:“不愿在你自己身上发生的事,不要对他人做。”他极其看重这句话,以至于下令将之写在宫殿以及公共建筑上。这句话与中国的圣人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食兔作诗
据《罗马君王传》记载,亚历山大每天享用一只兔子,当时盛传吃兔子会在接下来的七天里变得美丽。
有位诗人讽刺亚历山大作诗说:
“你看我们的王是个漂亮人,
叙利亚人的孩子,漂亮的尤物,
他去狩猎,野兔被吃了下去,
由此他得到了持续的魅力(此处原文是双关词,也可以用作野兔)。”
亚历山大被他的朋友告知此诗后,作诗答道:
“不幸的人啊,由于人云亦云的传说,
你认为你们的王是个漂亮人,
如果你们想的是对的,我并不生气。
只是我希望你吃点小兔子,
以便去掉那些邪恶的想法,
不再用罪恶的念头仇视漂亮之人。”
为政举措
宗教政策
基督教在埃拉伽巴路斯统治时就已经不被受迫害,亚历山大和莫米娅容忍基督教。莫米娅与著名的基督徒俄利根有联系。4世纪和5世纪基督教文献称皇帝周围的部分人,或者甚至莫米娅本人皈依了基督教的说法不可信。亚历山大和莫米娅似乎比较偏向于将各种宗教融合到一起。4世纪出现的说法称亚历山大在他的私人圣叹里除了供奉被尊为神的皇帝外还供奉耶稣、亚布拉罕和俄耳甫斯,但这种说法也被大多数学者怀疑,根据有基督教圣女则济利亚就是在亚历山大统治的230年殉道的。
军事举措
一个这么不稳定的政府应该避免外部纠纷,但是虽然如此还是发生了两次大的军事冲突,原因是对方认识到罗马的虚弱并借机进攻。
对外交流
亚历山大在期间,罗马商人秦论于226年受到孙权接见,孙权询问秦论很多罗马的风土人情。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是中外交流的一件盛事。
主要战争
波斯战争
由于亚历山大·塞维鲁来自叙利亚行省的埃美萨,因此较多保留了当地的东方和希腊文化特点,非常希望在文治武功方面能够与亚历山大大帝比肩。
然而在此时的伊朗地区,却出现了与之相反的文化变迁。公元226年,强盛一时的帕提亚阿萨西斯王朝,被一位地区附庸国王阿尔达希尔一世推翻。后者出生所在的波西斯,正是曾被亚历山大击败的阿契美尼德王朝的龙兴之地。所以,为了显示自己继位的合法性,阿尔达希尔自称为那个古老帝国的正统后裔。
政治上,阿尔达希尔着力弘扬传统波斯文化,排斥异域希腊文明,并积极准备采用武力手段恢复昔日祖先的荣耀。此举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他与罗马皇帝新亚历山大之间的冲突。
由于他的名字在希腊语中叫做“阿塔薛西斯”,也是古波斯帝国的国王们所经常拥有王号。于是,他们两者之间的对抗,就被再次赋予了亚历山大力敌波斯帝国的传奇色彩。
性格狡诈而严厉的阿尔达希尔选择先下手为强。公元230年,他首先入侵并洗劫了罗马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卡帕多西亚行省,挑起了两国争端。不仅如此,当亚历山大皇帝试图以外交途径解决上述争议时,波斯国王居然派遣了一支挑衅意味十足的使团。
这些使者总计有400人,各个都是衣着华贵、穿金戴银的魁梧大汉。他们骑着高头大马、背披精良弓箭组,并无礼地要求罗马人退出从赫勒斯滂海峡直至波斯边境之间、昔日阿契美尼德王朝曾占据过的所有土地。毫无疑问,此举彻底激化了两大帝国之间的矛盾,让原本以为能够以理服人的亚历山大不得不示之以武力。
罗马皇帝在公元231年抵达了叙利亚首府安条克,与之同行的还有太后莫米娅和禁卫军长官等一系列帝国军政要员。按古典传记著述《奥古斯塔史》之载,为了给予波斯人严厉的惩罚,亚历山大至少征集了东方6个军团的兵力。这已经超过了当地所有军团数量的一半。此外,他还从多瑙河边境的军团中抽调了部分战力强悍的菁英参战,加上自己率领的禁卫军大部,人数可达7万之众。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匹敌甚至超越那位同名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皇帝还效仿古代的马其顿军队,组建了自己的金盾兵和银盾兵。仍觉得不过瘾的他,甚至将那6个军团的士兵改编为一个3万人规模的巨型方阵。实际上这一所谓的方阵并非严格意义上的马其顿方阵,仅仅是要求军团士兵组成的密集战阵。其武器训练与一般军团并无二致,仅仅提高了待遇而已。这就更加凸显了马其顿军事体系的重要影响。毕竟在这个时期,罗马军团在装备上已经同之前数世纪的先辈们,有了较大区别。圆盾开始逐步取得长盾,而长矛比例提高,逐渐替代了昂贵的重型标枪。
与此同时,针对新兴波斯的入侵计划也已经被制订出来,同时代的历史学家赫洛狄安亲历了上述战备形势。在他的笔下,罗马皇帝将所有军队分为三部:
第一支军队首先从卡帕多西亚省出发,经东方的亚美尼亚山区,入侵伊朗高原西北部的阿特洛帕特尼米底。
第二路部队,随后以叙利亚东部的希腊化城市——杜拉-欧罗波斯为基地,沿幼发拉底河南下,攻击波斯人非常看重的两河流域重地巴比伦尼亚。
亚历山大自己则率领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主力部队,一路抵达美索不达米亚中部的辛加拉。企图利用从该城经哈特拉直抵泰西封的商贸要道,直接围攻波斯人的首都。
如此一来,罗马军队既可以利用三路大军齐头并进的优势,让波斯军队顾此失彼。又能够避免主力云集,所带来的巨大后勤压力。可谓是一箭双雕!如此优秀的战略规划,似乎已完全能够保证新亚历山大重现5个半世纪前那位同名前辈的辉煌业绩。
战争爆发之初,罗马人也确实取得了一系列小冲突的胜利。拜亚美尼亚人的援助所赐,先期入侵米底的第一路分遣军,在公元 232年夏顺利到达当地。他们随即洗劫焚毁了周围的众多富裕村庄,迫使阿尔达希尔将军队主力悉数调来御敌。
而就在波斯主力尽出、巴比伦尼亚防守空虚之际,第二路罗马分遣军按照事先的计划,突然越过边境。他们南下幼发拉底河,直取巴比伦尼亚腹地,让完全没有准备的波斯人措手不及。
倘若亚历山大在此时带着中路的主力大军,也顺势从辛加拉杀向对方首都,新崛起的萨珊王朝将不可避免地陷入腹背受敌的险恶局面之中。遗憾的是,这位与马其顿征服者同名的罗马皇帝,虽然时刻不忘模仿其前辈的行事作风,但一到关键时刻就暴露出自己与后者在胆识魄力上的真实差距。
诸多史家均提到,自从登基以来,亚历山大皇帝就一直受到其外祖母和母亲的影响。他在面临重大抉择时,往往不由自主地屈从于她们的想法,此次也不例外!
陪同亚历山大一起东征的太后莫米娅一经听闻大军出征的计划后,便非常担忧儿子的安危。在她看来,身为一国至尊的罗马皇帝亲自挂帅出征,并非多么显赫的荣耀之举。相反,却是以身犯险的愚蠢行为。因此不断劝告儿子不要轻举妄动,只有等两路大军占尽优势且敌人无力反击的时候再尽遣主力,方能在不用历经危险的情况下获得战功。
于是,在如此浅薄的妇人之见影响下,年轻的皇帝同意了母亲的安排,导致错过了战争制胜的最佳时机。
与优柔寡断的新亚历山大不同,新波斯的那位国王阿尔达希尔却远比当年的大流士三世勇敢。自公元 212年正式起兵反叛原宗主国帕提亚之日起,他先吞并克尔曼和埃兰,接着攻灭帕提亚,击败贵霜帝国。几乎每战必勇往直前、身先士卒,甚至在奥尔米兹达甘平原战役亲自将帕提亚国王阿尔塔巴努斯四世(阿尔达班五世)射杀。因此,不仅在军中牢牢地树立起自己的威望,也获得了久战厉兵的宝贵经验。
阿尔达希尔最初被进军米底的罗马人吸引了注意力,将主力部队北调予以抵抗。但当他听闻另一路更危险的罗马分遣军冒犯巴比伦腹地的战报后,第一时间就将大部分军队重新调回西部。也正是这招兵贵神速的战术调动,决定了整场战争的胜负。
阿尔达希尔麾下的波斯军队组成也与前波斯帝国的大流士时代差异明显。亚历山大战后对元老院的报告称,敌人拥有700头战象、1800辆卷镰战车、12万骑兵,其中包括1万名人马披甲的具装骑兵。毫无疑问,以上数据是极度夸张的结果。因为考虑到伊朗地区近20年的长期战乱影响,阿尔达希尔的全军数量最多也不会超过4万。但其军队以骑兵为骨干和主力的记载却是真实可信的。
此时的萨珊骑兵和帕提亚时期一样,由骑射手和具装精锐组成。他们很擅长在开阔领地发挥自己在机动穿插和冲锋陷阵方面的娴熟骑术,却往往在地形崎岖之处发挥欠佳。此前阿尔达希尔之所以无法驱逐侵入米底的罗马分遣军,就是受制于地形缺陷。当地的多山环境,也是罗马重步兵最易发挥战力的理想场所。
但是在一望无际且地势平坦的巴比伦尼亚农耕区,波斯骑兵正好能将自己的所有优势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一点恰恰又是罗马军团的软肋。仅仅15年前的尼西比斯之战,罗马人还在对方人数劣势的情况下,挫于帕提亚骑兵之手。如今,这支罗马远征军面临的形势几乎与15年前没有二致。战场平坦而又缺乏掩护的地形,自己因分兵而不占优势的数量。
甚至更糟的是,他们还缺乏必要的警惕。由于相信皇帝和他的主力大军已经攻击到了蛮族腹地,这支分遣部队自大地认为自己的推进将会很进展顺利,不会遇到丝毫危险。他们想当然的以为,蛮族的主力全都被抽调前往应付皇帝主力的威胁去了。因此,当全副武装的波斯骑兵迅猛地出现于自己眼前时,巴比伦尼亚的入侵者完全没有防备,几乎立即就被敌人包围。如同当年的尼西比斯之战一样,蛮族骑射手突然从四面八方向被围者射出自己愤怒的羽箭。具装精锐则闪避在安全距离外养精蓄锐,等待合适机会冲散敌阵。
罗马士兵不得不一方面组织龟甲阵抵挡对手的箭矢火力,另一方面不断退守至合适地带。他们勉强用盾牌和夯土构筑起一道简易工事防御,用己方的弓箭和标枪给予对手同样的伤害。但终因实力相差悬殊而失败。
尽管如此,罗马人的反击无疑是阿尔达希尔一生征战以来遭遇的最难堪时刻。因为数量上占据优势的波斯军队,反过来受到这一小撮顽强抵抗的守军的重创,相当多的骑士因此丧命。显然,如同尼西比斯之战的经历一样,若非这支罗马远征军寡不敌众、孤立无援,他们最后绝不会遭受全军覆没的结局。
一直到此时为止,那位导致以上灾难的罪魁祸首,还未来得及从辛加拉踏出任何出征的步伐。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长期居留辛加拉亚历山大皇帝在南路军失败的时,因无法适应美索不达米亚的干热气候而染上疾病。
在听闻南路军失败的消息后,这位皇帝更加意志消沉,以至于丧失了任何继续征战的欲望,并下令将仍在米底的北路军全部撤回安条克。这个草率的决定也导致了更严重的军事伤亡。赫洛狄安记载,由于时值冬季最冷的时节,回撤的北路军队遭受到难以忍受的疾病和时疫折磨,许多士兵都再未看到安条克的城门。
亚历山大皇帝企图重现马其顿征服者业绩的雄心壮志,最终就因其母浅薄的见识和自己的爱慕虚荣而半途而废。不过,我们也不能说新亚历山大在与新阿塔薛西斯的博弈中完全处于下风。由于南路军士兵的英勇战斗,波斯军队同样伤亡惨重。更不用说罗马北路军在米底的劫掠,也让萨珊王朝经济受到了较大影响,其战争潜力因此次惨胜而大幅削弱。以至于情报人员向亚历山大汇报时称,波斯人在4-5年内没有再次发动挑战的本钱。就这一形势而言,罗马皇帝的东征仍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他那半途而废的攻势所带来的战略优势也就仅此而已。
这次战争结束不久后的公元235年,亚历山大就与其母一起,在日耳曼边境被哗变士兵杀害。三年后,恢复元气的阿尔达希尔又一次发动了对罗马帝国的征战。
历时四个世纪之久的罗马-波斯战争就此拉开了帷幕。愈发虚弱的罗马人,一次次因各种令人咋舌的原因发作后,不断将从东方行省收取的赋税又交到了波斯人手里。尝到甜头的波斯人,也就在数百年里,养成了定期去叙利亚打秋风的习惯。
日耳曼战争和被杀
由于波斯战争罗马将莱茵河和多瑙河防线上的军团撤出,233年和234年日耳曼人借机对罗马占地进行劫掠,并摧毁了部分防御设施。日耳曼人的行动对罗马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以至于莫米娅和亚历山大不得不再次亲征。他们显然没有他们信任的人来领兵。罗马的总部设在美因茨。
亚历山大此时已经26岁了,但是依然完全受他母亲的控制。因此士兵看不起他。而莫米娅作为妇女在前线更加缺乏威权。在这种情况下野心勃勃和受士兵喜爱的军官特别容易叛乱。尤其是亚历山大无嗣,因此人人有成为皇帝的机会。在东部就已经有过一个托里努斯试图篡权,但是由于他淹死在幼发拉底河中,因此没有成功。
另一个威胁是亚历山大的前任埃拉伽巴路斯非常看重军队,给军队大量的钱。但是长期地这样的耗费罗马无法支撑。莫米娅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减轻了税收。她自己花费非常节俭,因此许多人怨恨她小气。埃拉伽巴路斯时期拨给军队的特别费用都被她免掉了,这引起了军队里的巨大不满。再加上作战没有任何巨大的胜利,而皇帝本人又缺乏男子汉气质。这一切最后都导致了亚历山大和莫米娅的悲惨命运。
由于军队不受她的指挥,莫米娅试图收买日耳曼人,通过付钱来买得和平。这使得没有获得特殊支付的军人更加不满。对于他们来说假如更朝换代的话他们可能可以从新皇帝手中获得更多钱。因此他们推举一位色雷斯人,马克西明为皇帝,这位异族人在塞维鲁及他儿子统治的时期,已经升为百人队队长,在亚历山大登位后,他被指派担任第四军团的司令官,士兵们非常喜欢他,常常把他称作埃阿斯和赫拉克勒斯。由于这位异族人得到了士兵的普遍赞许,他被接连提升,一直作到了全部军队的最高指挥官。马克西明答应军饷加倍,支付特殊奖金,以及赦免所有纪律处分。
亚历山大未能找到忠于他的军队,没有人想为他和他母亲战斗。马克西明于235年3月下令将莫西娅和亚历山大在美因茨杀害,正在营帐睡觉的亚历山大惊醒说:“怎么了,战友?你难道是来通知什么敌讯?”士兵们拿着刀冲了进来,杀死了亚历山大身边手无寸铁,进行抵抗的人,大喊:“死吧!滚吧!”。亚历山大又哭又叫苦苦哀求,指责玛梅娅的贪婪和放纵是他覆灭的主要原因,于是他和他的母亲都被杀死。马克西明下令对他们进行除忆诅咒。这样塞维鲁王朝就结束了。
赫罗提安详细地描写了亚历山大之死的过程,尤其强调了他对他母亲的依靠,但是这些细节很可能是文学艺术性的夸张。亚历山大享年26岁。
238年马克西明死后亚历山大不但被平反,而且被尊为神。
人物评价
关于亚历山大·塞维鲁最重要的文献来源于当代人赫罗提安和卡西乌斯·迪奥以及一个世纪后产生的《奥古斯都传记汇编》。卡西乌斯·迪奥在亚历山大在位时任执政官,他的观点代表了元老阶层的观点,在他们看来亚历山大和莫西娅的政策是好的。《奥古斯都传记汇编》中对亚历山大夸大的赞扬显然有神话的成分,总的来说历史学家认为它的内容可靠性很小。赫罗提安的描述则充满了戏剧性,此外他喜欢通过他的描述来发表他自己的道德评价,因此这也降低了他的可信度。
总的来说这些文献对亚历山大·塞维鲁非常赞扬,而对他的前任和继任的批评则非常激烈,这造成了一个非常鲜明的对比。塞维鲁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似乎是一位和善、充满美德、公正和受热爱的统治者。现代研究则更加从政治和军事成就上来评价一位统治者。从当代的观点来看尤其他的不独立性非常的糟糕。即使当代的史学家在他们的赞扬中也无法掩盖这个事实。
皇位传承
继任罗马皇帝:马克西米努斯
文艺形象
弗朗切斯科·卡瓦利在1667年创作的歌剧《Eliogabalo》中亚历山大·塞维鲁和埃拉伽巴路斯都启用女高音饰演。
他还在日本游戏《埃拉伽巴路斯》中出现。
参考资料
Eliogabalo.Opéra national de Paris.
147. Eliogabalo (Cavalli) – The Opera Scribe.147. Eliogabalo (Cavalli) – The Opera Scribe.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8 16:20
目录
概述
人物介绍
出身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