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荥
五输穴名
五输穴名。指五输穴中的井穴和荥穴。《素问·水热穴论》:“冬取井荥。”张隐庵注:“夫井,木也,木生于水,故取井木以下阴气,易使其发生而上逆也;荥,火也,故取荥穴以实阳气,乃助其伏藏也。盖冬令闭藏,以奉春生之气,故冬取井荥……。”
解读
“井荥”就是指五输穴中的井穴和荥穴。
十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称为井、荥、输、经、合的五个腧穴,合称“五输穴”。有关记载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古人把经气运行过程用自然界的水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变化来形容,把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
“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喻作水的源头,是经气所出的部位,即“所出为井”。
“荥”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喻作水流尚微,萦迂未成大流,是经气流行的部位,即“所溜为荥”。
其中六阴经的井穴属木,荥穴属火;六阳经的井穴属金,荥穴属水。“经脉-井穴-荥穴”的对应关系是:手太阴肺经-少商-鱼际;手厥阴心包经-中冲-劳宫;手少阴心经-少冲-少府;足太阴脾经-隐白-大都;足厥阴肝经-大敦-行间;足少阴肾经-涌泉-然谷;手阳明大肠经-商阳-二间;手少阳三焦经-关冲-液门;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前谷;足阳明胃经-厉兑-内庭;足少阳胆经-窍阴-侠溪;足太阳膀胱经-至阴-通谷。
中医应用
临床上常用井穴用来治疗神志昏迷,用荥穴用来治疗热病。
冬取井荥
《素问·水热穴论》提出了“冬取井荥”的观点。
文中对此解释道:冬天水气开始当令,肾气开始闭藏,阳气已经衰少,阴气更加坚盛,太阳之气伏沉于下,就见不到盈满充实的阳脉了,所以针刺要取阳经的“井”穴以降其阴逆之气,取阴经的“荥”穴以充实阳气。因此说:“冬取井荥,春不鼽衄”,就是这个道理。
按四时所主之气,冬令当受寒邪。此时人体阳气伏沉,阴精闭藏,若受阴寒之邪,则扰动在下之阳气与阴精上逆。但冬令阳气阴精当伏藏于下,不当浮越于上。阳气过于浮越,则阴精随之消亡,至春天反而造成阴精不足,火势上炎则为鼽衄之症。若能在冬天及早治疗,不使阳气浮越,到春天就不致发生鼽衄之症了,针刺井荥的目的就在于此。《素问·生气通天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皆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金匮真言论》云:“冬不按蹻,春不鼽衄”,也都是这个道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4 21:10
目录
概述
解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