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灌井排
水利工程学科术语
井灌井排技术是通过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资源,同时降低和控制调节地下水位,达到防治旱、涝、渍和土壤盐碱化,改造中低产田的目的。
理论发展
井灌井排技术有以下几种井型结构,选择时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管井:通常指井管直径小于1m的竖井。筒井:通常指井筒直径大于1m的竖井,包括大口井。辐射井:由大口径的竖直集水井(一般深度为10~30m)和若干条水平辐射管(或孔)组合成的复合式井型,能在多种情况下抽取地下水,其出水量远大于同等深度管井或筒井,降低地下水位的作用显著。根据地层结构和灌排要求,可作成多层辐射管或在集水井底再增加竖直井管的综合型辐射井。
真空插管井
真空插管井(又称穴井):当地下一定深度存在较厚且连片的黏土层时,可用底部敞开的密封井管插入黏土层下面的细粒含水层中,利用真空原理抽取地下水,吸出大量细粒形成空穴,利用此空穴汇集地下水流,起到井灌井排的作用;其深度视黏土层底板出现部位而定,通常真空井的深度为10~30m。除上述几种井型外,各地结合当地条件,还创造了一些其他井型,如大骨料井、子母井等,已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该项技术适用于平原或坡地受旱、涝、渍、咸威胁,需要改造与治理的中低产田,地表水资源不足,有一定的地下水资源可供开采利用的地区。
作用
⒈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土壤返盐。
在井灌过程中,由于对地下水的开采,在水井附近和整个开采区内,地下水位将随地下水的排出而下降,地下水位的降低值包括两部分,一部分称为动水位降,它是由于地下水向水井汇集过程中发生水头损失而形成的,距抽水井愈近,其值愈大,在水井附近达到最大值。动水位下降曲线见图中的虚线。另一部分可称为相对静水位降,它是由于井群长期抽水,地下水补给不及,消耗一部分地下水储量,在抽水区内及其周边产生一个地下水下降漏斗而形成。水井抽水对地下水而言,是人工的排泄,从而改变了大面积的地下水动态,地下水位降低后,加大了地下水的埋深,减少了地下水的蒸发,因而可以起到防止土壤返盐的作用。大面积井灌并排对于降低地下水位的作用更加显著。如河南省温县青峰岭和修武县郇封岭等地。由于大面积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显著下降。已形成区域性的水位下降漏斗。大量发展井灌之后,山东省聊城、河南省新乡等地区土壤次生盐碱化的面积均显著减少。
⒉除涝防渍,建立地下水库。
应用实例
我国井灌面积为1.76亿亩,绝大部分在北方地区。其中部分井灌是在原中低产田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已成为高产稳产农田。由于开采地下水进行灌溉,保证了干旱期作物用水,在抽水同时也降低了地下水位,起到了排水作用。井灌井排技术的运用,使原有土地得到改良与治理,配合有效的农林业等综合技术措施,可将大面积中低产田转变为高产良田。
单井灌排控制地下水的作用不明显,应采用由多井构成的群井系统,并在较大范围内合理布设与正确运用,才能保证有效开发控制地下水,达到井灌井排的目的。利用深度不超过40m的浅井或较浅机井,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一般情况下可影响到潜水位,起到调节控制作用。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10-11 18:51
目录
概述
理论发展
真空插管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