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灌
利用提水设备提取井水灌溉农田的措施
井灌,是利用提水设备提取井水灌溉农田的措施。在中国浙江省余姚河姆渡遗址第二文化层有木结构水井,是已发现的最原始的水井,距今约5700余年。春秋时期已用桔槔提取地下水灌溉园。在战国遗址中也曾发现用于农田灌溉的水井,瓦圈水井就是当时打井技术进步的一个标志。
历史沿革
井灌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王祯《农书》记载:“按周书云:‘黄帝穿井’。又世本云:‘伯益作井,汤旱,伊尹教民凿井以灌田’”。1973年在河北省藁城县商代遗址中,发现了一眼直径2.95 米、深5.9 米的水井,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波斯人在公元前200年就发明了井灌用的水车。但直到19世纪,人们还只是用人力工具打浅井,靠人力或畜力提水工具提取浅层地下水,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随着机械打井工具、内燃机、电动机和水泵的出现,开始有了机井。打井的深度由过去的十几米发展到百米以上,每眼井每小时的出水量由过去的十几立方米增加到几十立方米甚至上百立方米。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工农业用水量剧增,许多地方都因地表水资源不足而发展井灌。根据有关资料,美国现有井灌而积660余万公顷,印度1300多万公顷。中国以前的灌溉水井主要依靠畜力或人工提水,农用机井是在1949年以后才发展起来的。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北方地区持续干旱,地表水资源严重匮乏,为解决工农业用水的需求,修建了大量机井以开采利用地下水。到2000年底,全国拥有配套机井398万眼,其中电配井236万眼,装机容量20400 MW,机配井162万眼,装机容量15500 MW。全国井灌面积达到1512万公顷。
唐代开始应用水车提取井水。明代徐光启在《农政全书》的《旱田用水疏》中,根据不同的砌护材料将水井分为石井、砖井、苇井、竹井和木井等,并明确提出井以深、大为佳。20世纪50年代初期,研制成的解放式水车,在华北平原广为普及,推动了井灌事业的发展。60年代大锅锥的研制成功,为在砂类地层进行人工快速打井提供了工具。70年代,又根据转盘钻机冲洗原理发展而成为水冲钻,提高了钻进速度,减轻了劳动强度。深井灌区还广泛采用各种钻机如冲击式钻机、回转式钻机、转盘回转钻机和立轴回转钻机等。现代化探测技术,如电测井、钻孔照相及井下电视等在钻孔中也已开始应用,以获取重要的水文地质资料。辐射井成井工艺的研究和推广,为在含水层水平导水差的黄土或其他类型地层的地区开采地下水创造了条件。
井型选择
井型按开采含水层的程度可分为完整井和非完整井两大类。前者是井筒穿过取水的一个或几个含水层的整个厚度,井底直接承托在不透水层上,水由井壁进入井筒;后者是井筒没有穿透最下含水层的整个厚度,水可由井底、井壁进入井筒.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打井机械、提水机具等因素选择井型。一般情况下多用完整井,以取得较多水量,其井底坐落在隔水层上也较为稳定。但深层取水,或含水层厚度较大时,也可采用非完整井。
优点及建设管理
井灌的优点:地下水资源在多年间的变化比较稳定,只要合理开采,灌溉保证率较高;井灌工程输水线路短,灌溉水利用率较高;投产时间短,收效快。中国还在渠灌区中打井,以实行井渠结合灌溉,既提高了灌溉保证率,又起到了控制和降低地下水水位的作用,是预防和改良盐碱地的有效措施。
在井灌区的建设和管理上,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应在对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对井灌区进行规划设计,并合理地确定年开采量和井灌面积。在运用中要加强对地下水的监测和管理,以防止超采引起地下水大幅度连续下降。②要做到水井、抽水机具、输变电设备、出水池等设施的合理配套和维修管理,降低能耗,以提高机井装置的效率。③井灌区可采用喷、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也可对渠道采用防渗措施或低压管道输水,节约用水,以提高井灌区水的利用率。④要降低灌溉成本,扩大经济效益。⑤合理利用地上、地下两种水源,在有条件地区可开展井渠结合灌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10-25 14:4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