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塘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旧址,为钟万善厅厦,位于江西省赣州市
于都县黄麟乡井塘村新屋组,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2月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2月,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迁驻此。
历史沿革
清代,建井塘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旧址。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2月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2月,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迁驻于井塘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旧址。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0月中旬,中央机关及中央红军主力从于都集结出发长征后,敌人对中央苏区进行疯狂的“围剿”。为掩护和支援中央机关及中央红军主力的战略转移,以
项英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分局和以陈毅为主任的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办事处,领导留在中央苏区的红军及地方武装约三万余人以及广大苏区人民,继续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同年10月下旬,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机关从瑞金梅坑转移至于都宽田,12月下旬转移至黄麟乡井塘村。
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在领导根据地人民坚持武装斗争的过程中,为了便于统一行动,各机关单位均编成部队形成随军活动。当时的工农剧社在时任中共苏区中央分局宣传部部长瞿秋白等领导下分成三个剧团:火星剧团、红旗剧团和战号剧团。他们以两个月为期,在各自划定的地区巡回开展宣传活动。演员们抓紧编排话剧、歌舞剧和新山歌,利用赶集、庙会等机会,向群众宣传工农政府的政策,动员群众参军参战、支援前线、支援红军。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2月间(元宵节前),火星、红旗、战号三个剧团分别接到通知,到中央分局驻地进行文艺汇演。三个剧团云集在井塘村。热情的群众为剧团送来了门板、桌椅作道具,还为剧团搭了一个有顶棚的舞台,并在舞台上设置布景。井塘汇演是中央苏区的最后一次汇演,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敌斗争的决心和信心,有力地掩护了中央红军战略转移。
20世纪70年代,井塘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旧址被确认为革命旧址。
建筑格局
井塘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旧址为钟万善厅厦,是一栋赣南较为特殊的“一进两堂三横”式不对称传统民居建筑,面阔40.44米,进深24.25米,建筑面积约1211平方米。旧址坐东向西,砖木结构,悬山顶,平面大致呈“凹”字形,由门楼、厅厦、院落构成,厅两侧有廊通配房,正门内北侧前房为
项英旧居。当年,厅堂地下打的全部是地铺,住了红军。
文物遗存
综述
井塘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旧址文物遗存有项英妻子张亮赠送给老乡的绸缎被单,中共中央分局使用过的行军锅等。
行军锅
井塘会演之后,项英、陈毅等根据中央指示,将留守苏区的红军游击队化整为零,分路突围。一天,项英把钟家人钟伦扬叫起了床,说要把一口大行军锅送给他。“我们这次行军要轻装上阵,这几天给你们家增添麻烦了,这口锅就当是红军的一份礼物送给你们了。”钟伦扬高兴地收下了锅。红军走后,在国民党挨家挨户搜查时,钟家人想起这口锅还在火上,害怕被搜查出来,当时钟伦扬背起锅往后山跑,被发现,国民党的子弹打在锅上,钟伦扬受了点轻伤。国民党军撤离后,钟伦扬把被枪打了个洞的锅背回了家,由于没法再用了,他便留起来做纪念。
绸缎被单
项英的妻子张亮离开井塘时,将随身携带多年的一床绸缎被单送给了钟家媳妇、红军遗属谢招娣,表示感谢。红军走后,谢招娣舍不得用,并把它“保管”起来,决心等红军回来后再交回给红军。2004年,于都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在进行文物普查工作期间,钟家人钟正予主动把它捐献给了县博物馆,并最终转入纪念馆保存展出。
价值意义
井塘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旧址是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长征后,中央苏区党政军的最高领导机关所在地,是留守红军从掩护主力红军转移的正规作战到分兵游击作战过渡时期的关键物证,是红军长征后中央苏区的政治中心和苏区军民一段时间内的希望所在,为保卫中央苏区,掩护主力红军战略转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
保护措施
2018年3月,井塘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旧址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7日,井塘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旧址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井塘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旧址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黄麟乡井塘村新屋组。
交通信息
自驾:自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井塘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旧址,路程约32.1千米,用时约4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