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洛阳地区,沿洛水之北自东向西洛河两岸,于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
二里头遗址、
偃师商城遗址、周王城遗址、
汉魏洛阳城遗址和
隋唐洛阳城遗址等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都城遗址分布密集,联系密切,时间跨度大,在全世界罕见。
最早的中国--
二里头遗址。位于距洛阳东20公里的偃师二里头村。占地8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30余座,距今约3500年以上,为夏都斟所在地(学术界大多共识)。二里头遗址被考古界称为“一个不断改写中国之最的地方”。在这里,考古专家发现了迄今中国最早的大型宫殿建筑群和宫城遗址、最早的青铜礼器群、最早的铸铜作坊、最早的双轮车辙痕迹等。2002年,又发现一件距今至少3700年的大型
绿松石龙形器,为中华民族龙图腾找到了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源。这件龙形器全长0.645米,共由2000余绿松石片组合而成。中国人称自己为龙的传人,而远在夏王朝,龙就是中国人的图腾。
夏商文化界标--
偃师商城遗址。 距二里头遗址仅6公里,位于洛阳偃师尸乡沟一带,为商朝的开国之都。面积约20平方公里,距今约3600年,为商都西亳。西亳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商代早期城址中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座帝都。它开都城建城墙之先河,共有城墙5400米,设7座城门。它首次用石头砌下水道,首次为朝中大臣专设宫殿,在我国都城建设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武王定鼎地--周王城,指西周王朝在洛阳建的王城、成周两城.王城遗址在今洛河以北、涧河以东地区王城公园一带,成周遗址在今白马寺东一里,在后来的汉魏洛阳故城址之下。有史书载:“王城南北九里七十步,东西六里十步。”“王城四方,方各三门,门当三涂 ,宫城在四方之中,从中划一直线,前为三朝,中为帝后之寝,后为三市。”“故王城居天下之中,宫城又居王城之中,寝又居宫城之中,故王居者,天下之至中也。”这样的布局,形成了中国建筑“中枢严立,左右对称”的模式。
世界文化遗产--
汉魏洛阳城遗址,位于今洛阳白马寺东一里,占地100平方公里,此城始建于西周,称“成周”,后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朝代相继以此为都,使其作为都城的时间共近600年。汉魏故城是我国所有都城遗址中,定都总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且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城遗址。保护区现存有内城、宫城、金墉城、外廓城、永宁寺、太学、辟雍、明堂、灵台、白马寺等重要文物遗迹。
隋唐洛阳城遗址位于今洛阳市中心、洛河两岸,占地47平方公里,当时人口逾百万,为世界最大都市之一。保护区现发现隋皇家园林西苑、天津桥、大运河洛阳段码头及粮仓等遗迹,发现唐应天门、明堂、上阳宫等遗迹。其中明堂南北各宽300尺,高294尺,气象雄伟,庄严辉煌,“去都百余里,遥望见之” 。
洛阳隋唐都城的中轴线上,有著名的七天建筑,即:天阙(
伊阙)、天街、天门(
定鼎门)、天津桥、天枢、应天门、
天堂,南北纵贯隋唐东都洛阳城中,
隋唐洛阳城中轴建筑群是中国古代最华丽的都城中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