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大论,为五部在印度所造的
大乘佛教的论典,所指的有二者,一为注解
唯识经典的
弥勒五论,另一是藏传佛教佛学院僧人必读的的五部大论 《现观庄严论》、《入中论》、《释量论》、《俱舍论》、《戒论》。
戒律
一、总的来说,包含小乘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和密乘三昧耶戒。藏地盛行的小乘戒为一切有部律,最重要的论著是功德光尊者的《戒律根本论》(另译名为《律经》),共九卷二千七百颂。
尊者自幼善学一切明论,在根本说一切有部出家,曾师从世亲菩萨深入研习大小乘教法,通过勤奋修持生起胜妙证德,尤其饱餐世尊戒律甘露之精华,为上师四大心子之一。他造的《戒律根本论》总摄一切有部律学精要,依出离戒广释应止应行之学处,是声闻乘增上戒学的大珍宝藏。
该论从生起出离心后如何求戒受戒讲起,次第述及受戒后如何防止犯戒、如何严格奉行出家人的生活行持等,条理井然谆谆教诲,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此外,
释迦光尊者的《戒律三百颂》,萨嘎拉阿罗汉的《花鬘论》(汉译名《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颂》)等律学要典,也很受重视。通过对增上戒学的广闻博思和精严行持,使藏地出家僧众得以善护戒体,从而为证取出世无漏智慧提供了保障。
俱舍
二、在藏传佛教中,有“上下”俱舍之说。“上俱舍”是指无著菩萨的《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此中有与小乘共通之处,也有大乘的不共观点;“下俱舍”即世亲论师的《
阿毗达磨俱舍论》(含颂词及自释)。
藏地大德于大乘俱舍多有阐扬,然小乘俱舍学的兴盛繁荣,则更胜一筹,几乎每座正规寺院,都将世亲俱舍定为必修课。该论述及的蕴界处、器情世间、业果随眠、道位智定等基本法理,不仅是小乘学人所应研习之处,对于大乘安立世俗名言、发展理论体系等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
因明
三、此是内道和外道共有的学科,然而严格来讲,二者之间有很大差异。其共通处为三相推理的量式(即宗法、同品周遍、异品周遍)等,不同处主要体现在各自欲成之法上。外道希望通过推理成立神我,大自在天等遍计法,而内道却以之证成:佛陀是量士夫;佛法是解脱正道;前生后世、因果轮回真实不虚……,同时兼破外道邪说。
内道因明学,最早见于佛经,后于祖师论著(如《瑜珈师地论》)中也有述及。真正开宗立派、将其弘扬光大者,乃陈那、法称论师。陈那论师根据第三转说法所述因果之能生所生关系及法的不变本性,撰写了一百余部短小精辟的因明论著,后得文殊菩萨加持摄受,将这些零散篇章辑为《集量论》一书,含现量品、自利品、观违碍品、他利品、观譬喻品、观能破品共六品内容。
法称论师是陈那论师的再传弟子,为进一步阐发《集量论》深义,撰写了“因明七论”,其中《释量论》、《定量论》、《理滴论》为主论,《因滴论》、《关系论》、《悟他论》、《诤理论》为支分论。《释量论》专从句义两方面解释《集量论》,广
破他宗,建立自宗,最高抉择到唯识见,被后人奉为随理唯识的根本论典。后来,藏地号为“第二法称”的大智者萨迦班智达将“因明七论”所有义理总摄一处,撰写了《量理宝藏论》。此论一经问世,便迅速传播开来,各教派争相传讲,成为通达因明学的一部要典。
中观
四、佛陀于第二转般若无相说法诸了义经部中,宣说了远离一切边执戏论、极为不住之大空性,圆满开显了现空双运密法界的胜义空分。在《楞伽经》等教典中,世尊还金口授记大车龙树当来应世,阐演般若经妙义。按藏传佛教观点,龙树菩萨有六部自空中观方面的代表论著(“龙树六论”),即《
中观根本慧论》(简称《中论》)、《六十正理论》、《七十空性论》、《回诤论》、《细研磨论》、《名言成立论》。(此为自宗宁玛派讲法,格鲁派则以《中观宝鬘论》代替《名言成立论》)。
龙树菩萨心子圣天(提婆)论师撰写了《中观四百论》,继续阐扬龙树自空中观妙义及修持方便。(玄奘法师译出的《广百论》仅为该论后八品,故《四百论》向无完整汉译本。近代高僧法尊法师入藏求法时,亲睹西藏佛教界对此论的高度重视,遂据藏文译出前八品以成完璧之美。)此时,还没有出现自续派和应成派的分流,因此龙树父子学说被称为“根本中观”。
二派的出现,始于龙树高足佛护论师造《佛护论》解释《中论》义,强调只破不立无有承认的应成精神。由此引发了清辨论师的不同意见,他于《般若灯论》中认为,佛护论师抉择空性时“未分开二谛,未加胜义简别”不对。后代论师分别站在二人的立场,造论发挥,由此逐渐形成应成、自续两大流派。简要来讲,应成派主要抉择圣者菩萨入根本慧定时大空离戏的胜义境界,附述出定修法;而自续派则主要宣说菩萨出定位境界,最终仍述及入定实相。因此,二派仅于抉择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实际并无矛盾,对于相应根性的众生而言,皆是胜妙甘露。
将应成见发扬光大的一位杰出祖师,是那烂陀寺大堪布月称菩萨。他造有《中论》的句释《显句论》和义释《入中论》,以及归摄中观实修窍诀的《入慧论》,无余开显了龙树中观妙义。此外,月称论师还著有《六十正理论广释》、《中观四百论广释》等大量论典,为阐扬中观应成派大空离戏的了义正见作出极大贡献。
千百年来,藏地讲授自空中观时,普遍采用的教材即是《中论》、《中观四百论》和《入中论》。无数学人通过研习这些善说,生起清净的空性正见,证悟胜义实相。
于此需要特别指出,第三转说法的了义精髓——光明如来藏,在藏地一般称做“他空中观”,并且受到了极大重视。《宝性论》等阐显如来藏妙义的殊胜论典,被华智仁波切、麦彭仁波切等圣祖誉为连接显密教法的桥梁,广为弘扬。自空中观和他空中观的完美结合,为大乘佛子生起现空双运中道实相正见铺平了道路。
般若
五、此处的“般若”,特指开显第二转说法实际修证次第的《现观(证)庄严论》,由于此论内容与抉择空性见解的中观论典侧重点不同且相辅相成,故有必要专列一科加以阐扬。虽然般若经本身就含有现证空性的修道次第,然普通学人凭自力难以通达,所以弥勒菩萨就造了这部论著加以开显。
《现观庄严论》把般若经的每一会都分作八大段来阐释:一、一切相(种)智;二、道相(种)智;三、一切智;四、圆满一切相现观加行;五、顶现观加行;六、渐渐次现观加行(或称次第现观加行);七、一刹那现观加行;八、法身。由此构成《现观庄严论》八品的主要内容,前三品讲境,次四品加行讲因,末一品法身事业讲果,共有七十种法义,此即藏地常说的“八品七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