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市辖区名。详见
丰林县。原五营区隶属黑龙江省
伊春市,位于伊春市东北部,小兴安岭南坡腹地。五营区(局)为伊春市(林管局)管辖下的政企合一体制行政区(局)之一。地理坐标为东经129°06′-129°30′,北纬47°54′-48°19′。东与
红星区为邻,西与
上甘岭区接壤,南与
美溪区、
乌马河区搭界,北与
友好区、逊克县毗邻。
建制沿革
五营是原属汤原县管辖的林区,1952年10月,设置伊春县后,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逐渐发展成为小城镇。
1955年8月,设立县属五营区,翌年12月设置五营镇。
1957年11月,伊春撤县设市后,撤销五营镇,设立伊春市五营区。
1960年3月,于区境北部分设五星区。
1963年4月13日,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撤销五星区,并入五营区。
1964年8月,五营区人民委员会与林业局合并,实行“政企合一”管理体制,隶属伊春特区。1967年改隶伊春市。
1992年,五营区成为伊春市管辖的市辖区。
行政区划
至2006年,五营区辖2个街道,4个林场、4个经营所;分别为:五营街道、
五星街道2个街道;翠北林场、前丰林场、丽丰林场、杨树河林场等4个林场;永丰经营所、平原经营所、平山经营所、丽林经营所等4个经营所。区政府和五营林业局驻地五营街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五营区位于黑龙江省
伊春市东北部,小兴安岭南坡腹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29°06′-129°30′,北纬47°54′-48°19′。东与
红星区为邻,西与
上甘岭区接壤,南与
美溪区、
乌马河区搭界,北与
友好区、逊克县毗邻。面积147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五营区位于汤旺河上游地段,小兴安岭南坡腹部,其区域以山脉为分界线,自西北向东南呈枫叶状,周界以主要山脉分水岭划定,全境地貌除汤旺河沿岸有少量冲积开阔地外,绝大部分属小兴安岭山地。整个地势呈东南略高,西北略低,山地居多,平原较少,地势平缓,属于低山丘陵地带。境内山脉纵横,多为无名山。
气候
五营区属中
温带季风气候。除受纬度、地理条件和大气环流控制外,还受森林和局部地形影响,致使五营林区四季气候变化很大。冬季在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下气候严寒、干燥并漫长;夏季受副热带海洋气团的影响,降水集中,雨水充沛,气候湿热,日照时间长,适宜作物生长,但时有洪涝和低温冷害发生;春、秋两季,天气多变,春季多大风,降水少,易发生干旱,秋季降温急剧,常有早霜、冻害发生。
近30年(1981年-2010年),五营区年平均气温为0.6度,年最高气温为37.5度(2010月6月),年最低气温为-42.5度(1990年1月);年降水量为609.6毫米,年最大降水量为826.6毫米(1995年),月最大降水量315.9毫米(1985年8月),日最大降水量102.5毫米(2006年7月11日);年日照时数为2197.6小时,无霜期为117天,大于或等于10度的积温为2645.5度,全年以西南风和偏南风为主导风向。
水文
五营区内河流、小溪密布,最大的河流为汤旺河,该河是小兴安岭的一条主要河流,在本区流经26千米,流经区域无工业和生活污染,其它大小河流共有9条,以及季节流水的山间小溪纵贯五营区。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截至2012年,五营区地下蕴藏着储量丰富的铁、铜、锡、
铅、锌、
石灰石等10多种矿产资源。
水资源
五营区境内有天然湖泊“天赐湖”,总占地面积为6万平方米,其中湖水面积5万多平方米,湖水最深处可达6米,平均水深也有2米,是由森林清泉汇聚而成。
土地资源
截至2012年,五营区总面积147000公顷,其中林业局施业区面积120573公顷,林业局局址面积235公顷,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8165.4公顷,实验林场面积8128公顷。
生物资源
五营区位于小兴安岭中麓,素有“红松故乡”之美誉。五营区的红松原始森林,是中国重要的林产区之一,森林总蓄积112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3.2%。。除木材这外,截至2012年,林下生长有
人参、
刺五加、五味子等300多种野生药材;
蕨菜、
猴腿、刺嫩芽等20多种山野菜。
猴头、灵芝、
榛蘑、元蘑等20多种野生菌类;
山葡萄、越桔、
蓝靛果等20多种山野果;林内栖息有
马鹿、黑熊、
野猪、
麝、
飞龙、榛鸡等230多种野生动物。
人口民族
截至1992年末五营区总人口4.4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31万人;满族、回族、蒙古族、
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3%。
截至2004年,五营区总人口34049人。
截至2010年,五营区五营区总人口40707人。
截至2012年,五营区常住人口4.5万人。
经济概况
综述
截至2012年6月末,五营区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663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38.0%,同比2011年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391万元,同比2011年增长13.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586万元,同比2011年增长5.1%;第三产实现增加值12686万元,同比2011年增长23.3%。三次产业占GDP比重为14.3%∶44.3%∶41.4%。
截至2012年6月末,五营区固定资产投资现已开工3项,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07万元,完成年计划的31.7%,同比2011年增长20%。累计完成税收1286万元,比2011年同期增收112万元,同比2011年增长9.6%。城镇居民人均月可支配收入1068元,同比2011年增长37.3%。其中∶工资收入749元,同比2011年增长21.4%,转移性收入323元,同比2011年增长115%。
2014年,五营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0484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237万元,同比2013年增长28.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283万元,同比2013年增长13.6%;完成税收2077万元,实现财政收入1431万元,同比2013年增长3.3%。
第一产业
截至2012年6月末,五营区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391万元,同比2011年增长13.0%。
2014年,五营区完成中幼龄林抚育11万亩,补植补造1.5万亩,育苗生产107.5亩,退耕还林69亩,病虫害防治6万亩。全年累计销售蓝莓组培苗118万株,实现销售收入474万元;全年种植黑木耳4000万袋。
第二产业
截至2012年6月末,五营区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586万元,同比2011年增长5.1%;累计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9069万元,同比2011年增长4.7%,完成年计划的42.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4475万元,同比2011年增长3.5%。规模以下工业完成增加值4595万元,同比2011年增长5.9%。预计完成非国有经济增加值22300万元,同比2011年增长12.0%,完成年度计划的44.6%。累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1601万元,同比2011年增长12.1%,完成年度计划的64.6%。全区能源消耗由上年同期的1.01吨标准煤下降到0.9吨标准煤,同比2011年下降7.7%。下降幅度控制在计划之内。
2014年,五营区2个食品深加工项目竣工投产,年产5000吨蓝莓饮料及500吨蓝莓果酒建设项目全面启动。
第三产业
截至2012年6月末,五营区第三产实现增加值12686万元,同比2011年增长23.3%。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855万元,比2011年同期增长18.2%。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销售额6863万元,住宿餐饮业完成零售额3389万元,分别比2011年同期增长13.1%和53.6%。
2014年五营区接待游客人数19.38万人,森林公园实现收入723.7万元,同比2013年分别增长18.9%和76.5%。
社会事业
教育
2014年,五营区有各类学校4所;分别为五营区幼儿园、五营区第一小学、五营区第三小学、五营第一中学;其中维修改造了各中小学校舍,学前儿童入园率由办园前的50%提高到76%;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发展到3所,达标率提高到75%;中考成绩再创新高,省、市重点高中录取人数提高10%。
医疗卫生
2014年,五营区有各类卫生机构7所;其中五营医院成立于1957年,为国家二级甲等医院,设有科室15个,包括内、外、妇、儿、急诊、五官、口腔、针灸、按摩、手术室、化验、放射线、B超、心电、药局等。
文体
2014年,五营区成功举办系列文艺演出、五营区第十一届运动会等文体活动。
城建
2014年,五营区启动了新一轮棚改工程,开工新建楼房8栋,完成了上年结转棚户区改造建设项目及相关配套工程建设。投资650万元,对中心街两侧人行步道、机动车停车位等进行了改造。投资1300万元,完成了临街两侧24栋旧商住楼节能改造和亮化工程,在中心大街和永建路更换和新装路灯75盏。对城区1610延长米主支排水管网进行了清淤和改造,对滨河广场重新进行了修缮,更换或安装了大量辅助设施,新建水岸明珠小区健身休闲文化广场一处。完成了204省道五营出口处标志性景观大门、交通客运分站等工程。加快了中心林场所建设,全面完成了翠北林场平房改造工作,开工了平原经营所平房改造一期工程,改造平房206户。
社会保障
2014年,五营区养老、城镇基本医保参保人数,同比2013年分别提高7%和14.3%;按照调资政策为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上调工资500元,为环卫工人增加3个月的御寒补贴并免费提供了健康检查。
交通
五营区境内有204省道、铁路汤林线过境。
风景名胜
名优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