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旦作和戴主簿
陶渊明诗作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诗作。此诗表现了诗人一贯的豁达态度。诗人从时光的流逝、季节的回环往复和景物的荣衰更替,而体悟到人生有始亦必有终的道理,认为人们只要认识到了这种自然的规律,不必去求仙访道,便可以逍遥任性,随顺自然,无喜无忧,以终天年。全诗语言通俗,思想通达。
作品原文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⑴
虚舟纵逸棹,回复遂无穷⑵。
发岁始俛仰⑶,星纪奄将中⑷。
南窗罕悴物⑸,北林荣且丰⑹。
神萍写时雨⑺,晨色奏景风⑻。
既来孰不去⑼?人理固有终⑽。
居常待其尽⑾,曲肱岂伤冲⑿。
迁化或夷险⒀,肆志无窊隆⒁。
即事如已高⒂,何必升华嵩⒃。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五月旦作:指五月初一写这首诗。旦,这里的解释是农历初一。和(hè):唱和,用诗歌酬答,依照戴主簿所赠之诗的题材、格律而写诗。戴主簿:姓戴的主簿,诗人的朋友,事迹不详。主簿,官名,主管文书簿籍。
⑵“虚舟”二句:化用《庄子·列御寇》“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之意,比喻迅速流逝的时光。虚舟,空船,这里可解释为“轻舟”。逸,快疾、迅速的意思。棹(zhào),长的船桨,是划船的工具。
⑶发岁:开岁,一年之始。俛(fǔ)仰:即俯仰,形容时间短暂。俛,同“俯”。
⑷星纪:星次名,这里指癸丑年。古代星岁纪年法,把周天划为十二分次,每分次有一专名,星纪即其中之一。岁星运行一个分次,就是一年。《晋书·天文志》:“自南斗十二度至须女七度为星纪,于辰在丑。”晋义熙九年(413)即为癸丑岁。奄:通“淹”,忽然的意思。将中:将到年中,指五月。
⑸罕:罕见,稀少。悴:憔悴,这里是枯萎的意思,指干枯之物。
⑹荣且丰:繁荣茂盛。荣、丰,都有茂盛的意思。
⑺神萍:雨师。一作“萍光”,一作“神渊”。《楚辞·天问》:“蓱起雨,何以兴之?”王逸注:“蓱,萍翳,雨师名也。”写:同“泻”,倾注。
⑻奏:通“凑”,聚集。景风:古代指祥和之风。《尔雅·释天》:“四时和为通正,谓之景风。”《列子·汤问》:“景凤翔,庆云浮。”也指南风或东南风,如《说文·风部》:“南方曰景风。”《史记·律书》:“景风居南方。景者言阳气道竟,故曰景风。”《淮南子·墬形训》:“东南曰景风。”
⑽来:喻指生。去:喻指死。
⑽人理:人生的道理。
⑾居常待其尽:安于贫困,等待命终。晋皇甫谧高士传》:“贫者,士之常也;死者,命之终也。居常以待终,何不乐也?”
⑿曲肱(gōng):“曲肱而枕之”的省略,即弯曲胳膊作枕头。语本《论语·述而》:“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岂伤:哪里妨害。冲:虚,淡泊,指道的最高境界。《老子》:“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⒀迁化:指时运的变化。夷:平坦。险:险阻。
⒁肆志:随心任性。肆,是放肆、放纵的意思。窊(wā)隆:谓地形洼下和隆起,引申为起伏,高下。窊,是低洼、低下。隆,是隆起、突出。
⒂即事:就事,对眼前事物的认识。
⒃华嵩:华山和嵩山,传说为神仙所居之地。
白话译文
时光流逝日月如梭,往复回环于是无穷。
新年刚过转眼之间,忽然又到一年之中。
南窗之外枯木稀少,北面树林一片繁荣。
雨神及时降下甘雨,清晨吹拂祥和南风。
人既生来谁能不死?人生规律必然有终。
处于穷困等待命尽,安贫乐贱何妨道隆。
时运变化有顺有险,随心任性并无卑崇。
倘能遇事达观视之,何必访仙攀登华嵩。
创作背景
此诗是唱和之作。题明“星纪”,星纪是丑年,再结合诗歌内容,可推定此诗作于晋安帝义熙九年(413),与《形影神三首》创作时间相近。这年陶渊明四十九岁。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这首诗表现了陶渊明一贯的豁达态度。“虚舟纵逸棹”,字面意思是在轻舟上飞快地划着船桨,说的是速度快。“回复遂无穷”,诸家注本都说,这里说的是时间,“时光不停,迅速流逝,四季循环,无穷无尽”。这两句是虚写,写大的概念,时间流逝极快,且循环反复至于无穷。接着两句,具体地写。在日常生活中,一天天、一年年,很快就过去了。“发岁始俛仰”,在抬头与低头之间,一年才刚开始,马上就到五月了。“星纪奄将中”,在一俯一仰之间,马上就要到年中了。《离骚》中说,“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说的是时间匆匆而过,不为人们而停留,在眨眼之间,春天走了,秋天来了,循环反复。
这首诗写的时间是五月。紧接着写的,就是在五月的时候,自然万物的情况。“南窗罕悴物,北林荣且丰”,不论是南窗还是北林,花草树木都生机盎然。这里是互文。互文的特点,是互相呼应,互相补充。比如这句,不能说南窗没有枯萎的花草,北边的树木很茂盛。不能这么分开说。它们是一个整体,是在描述这个季节的自然景象。这两句写树木,下面两句写风雨。“神萍写时雨,晨色奏景风”,在五月份的时候,天上下着应时的雨;清晨的时候,万物都很美好;在这时候,还伴随着五月的和暖的南风。此时正是五月份,又有温暖的南风吹过来,真是好时节。
花草树木也好,风和雨也罢,陶渊明在这里不只是要写大自然的美好,他是在说,什么样的季节,有什么样的自然景象,它们是应时而来的;季节一过,它们也就会消失了。紧接着他就说了,“既来孰不去”,在五月这样的季节,这些都来了,都应时地出现了,但是它们是肯定要去的,要离开的,这是自然规律,有来必有去。这样的道理,和人生是一样的,有生必有死。“孰不去”是问句,其实是明知故问。“人理固有终”,人这一辈子,和大自然的花草树木是一样的道理,有繁盛美好的时候,也会有凋落的时候。“固有终”,就是“人固有一死”,是不可抗拒的。既然如此,那么人们能做的就是“居常待其尽”,坦然地面对,安心地生活吧,死亡是终究会来的。这个意思,和春秋时期荣启期所说的“居常以待终”,意思是一样的。对于读书人来说,生活上的清贫是常事,人要坚守得住,不要因为生活贫困,就轻易改变人生准则,就去曲意逢迎或者自怜自哀;至于死亡,则是所有人都会面对的,没什么值得害怕。那么,能够认清楚这一点,再苦的生活都不算什么,人照样可以每天快快乐乐的。《论语·述而》说,吃粗粮,喝冷水,“曲肱而枕之”,这样的生活也很有乐趣的。陶渊明在这里说“曲肱岂伤冲”,意谓这样的生活,不会有损于“冲虚之道”。这个“冲”“虚”,是道教里经常出现的字眼。到这里可以看出,这个戴主簿大概是个学道求仙一类的人,而陶渊明写这首唱和诗,来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
“迁化或夷险,肆志无窊隆”,日月星辰是不断在变换的。大自然如此,人生也一样。在这样不断的迁移变化当中,总不免有顺利的时候、也会有艰难险阻的时候。人生有时候平坦有时候艰难,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那么,“肆志”就好了,只要能做到纵心任性,能够保持心志的自由,那就无所谓“窊隆”了。说的是心灵要自由,不要总惦记着富贵,惦记着长生不老那些事情,那样心会被束缚住的。心志只要是自由的,是纵心任性的,那么就无所谓穷通贵贱了。所以,最后诗人说,“即事如以高”,对于自然变化、生与死、穷困与富贵这些事情,如果有很高明、通达的认识的话,便可以逍遥任性,随顺自然,无喜无忧,以终天年,那么,“何必升华嵩”,就不必上华山和嵩山求仙访道祈求长生了。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结。
这首唱和诗,它所唱和的,大抵是戴主簿这个人,乐衷于寻仙访道,或者,彼此间有过类似的交流,在这里,陶渊明就用这首诗来阐述自己的人生观。这首诗的口气非常坚定,可以看得出来陶渊明归隐之后的决心。生与死、贫穷与富贵这些问题,他用平常心去对待,恬然自得。他就认定了人生应该这样。
名家点评
清人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笺》:“虽天道有盈虚,而此心确乎不可拔,非夫知命不惑而有潜龙之德者,其孰能之!”
近人龚望陶渊明集评议》:“譬喻起。起法自奇。”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晋书》《宋书》均谓其为系陶侃曾孙。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写及对人生短暂的焦虑和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人生观念,有较多哲理成分。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有《陶渊明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3 20:14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