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经幡是在
西藏,随处可见挂在山顶山口、江畔河边、道旁以及寺庙等各处被认为有灵气地方的五彩经幡。
之所以被称作
经幡,是因为这些幡上面都印有佛经,在信奉
藏传佛教的人们看来,随风而舞的经幡飘动一下,就是诵经一次,在不停地向神传达人的愿望,祈求神的庇佑。这样,经幡便成为连接神与人的纽带。风幡所在即意味着
神灵所在,也意味着人们对神灵的祈求所在。风幡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经幡有长有短,图案也各不相同。最长的经幡有3—5
米长,60厘米宽,上面印有佛经和鸟兽图案,颜色或红或白,一般侧挂在广场、寺庙前的经幡杆上。短的经幡一般是呈蓝白红绿黄五色的方形经幡,上面印有佛经和鸟兽图案,往往被穿在一根长绳子上,横挂在人烟稀少的山口。挂在房顶上面的经幡一般是星火无字幡,由上面五块蓝白红绿黄色的幡条和下面一块单色镶边的主幡组成。随风舞动的经幡又被人们称作风幡。
经幡藏语称“隆达”。是一种用棉布、
麻纱、丝绸等材料制成的长方形彩旗,共有蓝、白、红、绿、黄五种颜色,色序不能错乱,分别象征天空、祥云、火焰、江河和大地。藏传佛教又赋予五色为
五方佛及五种智慧之含意。一些学者更认为
五色经幡还融入了
中华民族古老的
五行说,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据传经幡缘起
藏族先民崇信自然的祭祀山神的仪式。经幡上多印有经文咒语、佛像神马等图案,是
西藏古老的本教文化、藏传佛教的
密宗文化,并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交融发展的产物。
悬挂经幡是千百年来流传于藏民族地区的一种宗教习俗,有着自身修行、利益众生的功德。风每吹动一次经幡,就如同将上面的经文诵读了一遍。上苍诸佛保护一切制造和悬挂经幡的人们,哪里有经幡,哪里就有善良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