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镇,隶属于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地处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中部,东邻
长乐坪镇,南与湖南省
石门县相邻,西与
采花乡、
湾潭镇毗连,北与
傅家堰乡和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接壤,行政区域面积439.14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五峰镇户籍人口为33637人。
历史沿革
明洪武四年(1371),容美土司领五峰石宝、石梁下峒、水浕源通塔坪等长官司;
明嘉靖元年(1522)五峰长官司被迫从鹤峰北佳坪迁至买管的长阳县地芝麻坪,始创五峰古镇;
清雍正十三年(1735),将五峰等司地与长阳、石门、宜都、松滋等县划出地合而设长乐县,隶属宜昌府。次年,知县张曾谷新建署衙,构筑城垣,正式成为县治,属长乐县仁育乡本城保;
民国时期设一区城关;
1930年建立城关区苏维埃政府;
1943年属五峰县忠孝乡;
新中国成立之后,初属城关区;
1953年设置城关镇;
1958年为城关人民公社;
1961年改称城关镇公社;
1981年改设县辖五峰镇;
1984年属自治县五峰镇;
1984年1月,建立城关区;
1987年9月,撤区建五峰镇;
1996年,将原水浕司乡、谢家坪乡、后河乡并入五峰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24年12月,五峰镇辖3个社区、13个行政村:北门社区、正街社区、长坪社区、石梁司村、香东村、小河村、楠木河村、水尽司村、油菜坪村、黄粮坪村、谢家坪村、麦庄村、怀抱窝村、茅坪村、长坡村,后河村,镇人民政府驻万马池10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五峰镇地处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中部,东邻
长乐坪镇,南与湖南省
石门县相邻,西与
采花乡、
湾潭镇毗连,北与
傅家堰乡和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接壤,行政区域面积439.1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五峰镇全境皆山,境内海拔1600米以上的山峰有14座,其中1900米以上的山峰有7座。最高点位于白溢寨的顶峰黑峰尖,海拔2320.3米;最低点位于天池河出境之地——中溪河与天池河交汇处,海拔230米。
自然资源
2011年,五峰镇有耕地面积4.5万亩。
人口
2011年末,五峰镇总人口39338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2000人,城镇化率30%。另有流动人口3308人。总人口中,男性20638人,占52%;女性18700人,占48%。总人口中,以土家族为主,达38944人,占99.9%。2011年,人口出生率8.8‰,人口死亡率5.5‰,人口自然增长率3.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90人。
截至2019年末,五峰镇户籍人口为33637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末,五峰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3亿元;人均纯收入2701元;地方财政总收入2428万元;一般预算收入1164万元。
2019年,五峰镇有工业企业22个,其中规模以上6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0个。
农业
五峰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马铃薯、大豆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11638吨,人均446千克。
五峰镇经济作物以茶叶、蔬菜和烟叶为主。2011年末,全镇茶叶面积达到33232亩,烟叶种植面积达到4763亩,高山绿色蔬菜种植面积10538亩。畜牧业以生猪、山羊和家禽养殖为主。2011年,生猪出栏38286头,山羊出栏10986只,家禽出笼27005万羽。
工业
五峰镇工业企业主要是蔬菜、魔芋、茶叶的深加工。2011年末,实现工业总产值8549万元,工业增加值3220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五峰镇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397人,专任教师18人;小学3所,在校生407人,专任教师5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213人,专任教师8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094万元,比上年增长6.3%。
文化事业
2011年末,五峰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5个,各类文化专业户73户,各类图书室15个,藏书3万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人员300人。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1.2万户,入户率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五峰镇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26个,门诊部(所)26个;病床60张,每千人拥有病床1.5张;固定资产总值577万元。专业卫生人员86名,其中执业医师16人,执业助理医师8人,注册护士17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1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4905人,参合率95%。
社会保障
2011年末,五峰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46户,人数622人,支出111万元,比上年增长0.7%;医疗救助134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498人次,共支12万元,比上年增长0.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669户,人数2498人,支出180万元,比上年增长0.7%。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54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00万元,比上年增长0.7%。敬老院1家,床位5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39人。
邮政电信
2011年末,五峰镇拥有固定电话2338部,移动电话17539部,电话普及率58%。
交通
五峰镇境内有325省道经过。
2024年12月31日,沿江高铁宜昌至涪陵段开工建设。沿江高铁宜涪段起自在建的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宜昌北站,经湖北省宜昌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丰都县、涪陵区,接入涪陵北站。新建正线全长约471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建设工期6年。全线共设宜昌北、长阳东、五峰、后河、鹤峰、恩施南、利川、黄水、石柱东、丰都、涪陵北11座车站,其中,利川、黄水、丰都、涪陵北为既有站,其余为新建车站。沿江高铁宜涪段在涪陵北站与在建的重庆至万州高铁连接,并通过宜兴联络线与郑州至重庆高铁互联互通,路网地位十分重要。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川渝地区与华中地区的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新通道,极大便利沿线人民群众出行,对于完善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历史文化
五峰镇因镇人民政府驻地坐落于五峰山脚下得名。
风景名胜
长生洞位于五峰镇南4.5千米,鸦来公路两侧150米处山腰,海拔680米,有一洞口高悬天池河畔峭壁之上。此即有“地下龙宫”之称的长生洞。长生洞是一个天然形成的溶洞,结构非常复杂,纵横交错,回还曲折,有厅堂、长廊、峡谷、地下河,自然进出口三个,洞高50—100米,纵深300米,南北横跨1500米,上下5层,高约50—100米,洞中石柱、石笋、石藻、石花色彩斑斓。
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三峡南岸,地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境内,总面积10340公顷,是武陵山的东北门户,中国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域,华中植物区系的核心地带。该区域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是武陵山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