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镇,隶属于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地处
互助土族自治县西北部,东邻威远镇和
台子乡,南望
西山乡,西与
大通县接壤,北倚
南门峡镇,距县城约12千米,是互助县的西大门,区域总面积88.35平方千米。
建置沿革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文峰乡改名五峰乡。
1955年2月,全县12个区统一更换名称,第二区为五峰寺区。
1956年10月18日,五峰寺区撤区改为五峰乡。
2006年8月,五峰乡改设五峰镇。
行政区划
2011年,五峰镇下辖五峰镇社区1个社区,上庄、新庄、上马、下马一、下马二、陈家台、转嘴、七塔尔、仓家沟、支高、兴隆、纳家、平峰、白多峨、石湾、北沟、后头沟、海子18个行政村;有124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2019年,五峰镇下辖五峰镇社区1个社区,上庄村、北沟村、苍家村、海子村、后头沟村、纳家村、平峰村、七塔儿村、上马村、下马一村、下马二村、石湾村、新庄村、兴隆村、支高村、转咀村、白多峨村、陈家台村18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五峰镇地处
互助土族自治县西北部,东邻威远镇和
台子乡,南望
西山乡,西与
大通县接壤,北倚
南门峡镇,距县城约12千米,是互助县的西大门,区域总面积88.3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五峰镇属半浅半脑地区,平均海拔2561米,地貌形态以高山为主,地势北高南低;大部分地表覆盖着厚达几十米的第四纪黄土;在沟谷两侧,已侵蚀出第三纪红土,呈现黄土高原中期侵蚀地貌,地形破碎,坡大沟深,丘陵起伏。
气候
五峰镇属大陆性高原气候;由于地形复杂,热量资源分布不均衡,气温分布总的趋势是由北往南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而增高。年均气温3℃—3.5℃,年均降水量480—550毫米。该地区春季干旱多风,冬季寒冷,夏季气候温和。五峰镇大气稀薄,空气干燥,透明度好,雨量少。
水文
五峰镇分布在五峰山和龙王山一带的山区基岩裂隙水总径流量1630万立方米。
自然资源
五峰镇境内已探明的有石英矿、石灰岩、玄武岩矿、白云矿、粘土矿、煤矿等6个矿种;石英矿主要分布于扎板山,储有量20万吨;玄武岩矿主要分布于石湾村,储有量10万吨;粘土矿保有储量1000万吨。
人口
2011年,五峰镇总人口22908人,农业人口22614人;总人口中,有汉、土、藏、回、蒙古5个民族。
截至2018年末,五峰镇户籍人口为23909人。
经济
2011年,五峰镇有农业总产值8779.3万元,农业增加值5694.8万元。2011年,五峰镇畜牧业总产值3117.2万元。2011年,五峰镇农民人均纯收入5500元。2011年,五峰镇工业总产值达到4768万元,其中工业增加值1429万元,生产性固定投资421万元;建成投资400万元的陈家台村新型建材砖厂和投资200万元的上马村新型建材砖厂。
2018年,五峰镇有工业企业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0个。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五峰镇有完全小学12个,中学1所,教学点8个,其中小学1所,教职工8人,学生230人;中学1所,教职工95人,学生1300人;初等教育入学率达95.5%,16周岁人口教育完成率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五峰镇有卫生院1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达100%。
交通
五峰镇有平大公路穿境而过,符合通班车条件的村班车通达率保持100%。
历史文化
五峰镇因境内五峰寺所在山峰形状如人伸开的五指而得名。
五峰镇境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卡约文化豆尔加阴坡遗址、卡约文化唐汪式靳家台遗址和五峰寺等古迹。五峰寺位于白多峨村,始建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属道教寺观;1986年五峰寺被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荣誉称号
2021年9月,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司法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表彰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
2022年11月,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峰镇下马一村(手工布鞋)入选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