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夺魁是中国民间传统吉祥图案。古代厉行考试制度,凡为父母者咸望子孙能得状元及第。然状元全国仅一名,故望五子各自努力争取。图案常作大儿手中持一盔帽,“盔”、“魁”同音,以示夺盔者即象征高中状元之意。
五子夺魁的由来:在五代晚期,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人窦禹钧很会教育子女,成为当时人们的表率。他要求子女学习刻苦勤奋,并为子女聘请名师,且让子女遍读家中万卷藏书。他的五个儿子整日耳濡目染,后来个个都有成就,曾做过朝廷高官,被人称为“燕山窦氏五龙”。画中表现的是兄弟们嬉戏的情景。
我国古代民间艺人以“五子夺魁”作为
年画题材。逢年过节,赠送亲友,表示喜庆,预亲友子弟成材。该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五子”说法不一。原意是五个并称的名人。春秋时齐尊管仲,宁戚,隰朋,宾胥无,鲍叔牙为五子。秦尊由余,百里溪,蹇叔,丕豹,公孙支为五子。宋代尊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为五子等。
“五子夺魁”画片中画的是五个童子争夺头盔,盔与魁是谐音。借用谐音字寄托美好未来,是古人在画片上常用的手法,如“连升三(戟)、一路连(莲)升、金玉(鱼)满堂”、马上封侯(猴)等等。盔与冠是两个不同的名词。盔常指头盔,古代打仗用来保护头的金属帽子,现今的军人和消防人员还在使用金属头盔,但样式趋于轻便。古时将军戴的头盔顶部有装饰物,能看出级别。冠,是指把帽子戴在头上。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成年。盔与冠虽都与帽子有关,但盔是金属制作,冠之物则是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