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县安流中学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境内中学
五华县安流中学位于风光秀丽的三江河畔。百年老校门楼对联“三畏九思学问,江翻浪涌文章”,它激励着一代代安中人艰苦创业,一届届莘莘学子茁壮成长。
简介
安流中学位于风光秀丽的三江河畔。素有崇贤尚德,重教兴学之风,地理位置优越,校园环境优美。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是一座颇负盛誉的百年老校。
安流中学的前身是三江书院。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鹅池塘前清秀才,热心教育人士张柳堂与古芸史、张樵生、张笃臣、李兆庚(字星楼)等人发起,陈幼如、古海帆、胡喜璋、陈新波、胡海珊等人共同发出倡议兴学育人,倡建三江书院,张柳堂为经理,向上山十约好义先生募集经费筹建。几经周折,建成一座占地约2000平方米的具有民族风格的回字形、学宫式砖瓦结构楼房。正厅题额“近思堂”。厅里设两个龛:左为周、程、张、朱、五夫子牌位;右为捐资赡学的好义先生纪念牌。“近思堂’前两侧为南北厅和黉舍,南厅为“渔经”,北厅为‘猎史”。正中有个中亭,中亭井内有一株翠柏,中亭两边天井内种植花卉。大门上方横额上书“三江书院”四个大字,苍劲有力,是横陂魏卓然先生所书。大门两侧配上“三畏九思学问,江翻浪涌文章’的对联。左边有横屋,落门廊天井边有一挡墙,镶嵌青色瓷花窗,上有“鱼跃鸢飞’横额,两边各有小拱门,左门上书“培兰”,右门上书“植桂”。左前方有一朝南斗池门,上书“云峰擢秀”。对联是“云从龙至,峰带鳌来。”右前方筑有一座三层六角亭。正门前围墙下一口半月形池塘,池内水清见底,游鱼可数,池边绿树成荫,粗壮的牛筋树与柔软的柳树枝相映成趣。这一建筑,在当时确属一座宏伟高雅的书院。那时的书院是科举制度时代的国文专修学堂,先后来院掌教的有梅州孝廉侯家骥、彭玮英,讲授《三字经》、《四书》、《五经》,习读八股文章。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6年)改三江书院为三江学校,民国六年(1917年)因学生人数增多,在原三江初级小学的基础上增办为高等小学,命名为“上山十约公立三江高等小学”。到民国十一年(1922年)秋,停止高小招生,改名为三江中学,招收四年制的预科生,后接国民政府广东省教育厅令,改为“三·三制”,仍招收初中一年级学生,到民国十四年(1925年)成为五华县初具规模的中学。到民国十八九年间(1929—1930年)接受县政府的命令,把三江中学改为“县立第三中学”,分春秋两季招生。到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增设高中部,开始招收高一新生,三年后过渡成高中三年制完全中学。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政府接管成立第三中学,正式改名为“安流中学”。
三江书院的里程,不但培育了不少鸿儒才子,而且及后的革命足迹从未间断。1910至1911年,古大存在三江高等小学堂读书,与张柳堂之子,同窗好友张子翩结为同年,与附近少年结交朋友。辛亥革命以后,学校掀起剪辫子,破除封建迷信、普及教育、清算神会庙产。打红缨帽(土豪劣绅)等运动。古大存与进步师生一起积极投入这些运动。1919年,古大存梅州中学毕业,在三江高等小学教了一年书。下半年反帝,反封建,反卖国贼的“五·四’运动波及到五华,三江师生积极投入这一运动。1921年,古大存又在三江中学教了一年书,在三江任教时,常到鹅池塘,梅子坪串门联系群众,并结识了许多青少年朋友,为后来的革命活动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923年,中国农民运动领袖彭湃、农民领导人林甦、李劳工等曾来五华宣传革命,驻宿三江书院。1925年5月,在此成立了中共五华县小组。同年10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次来到五华,总指挥蒋介石、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和廖仲恺、古大存、前苏联军事顾问加伦将、政治顾问鲍罗廷等人驻宿三江中学,部署、指挥东征军全歼军阀陈炯明部队万余人。周恩来召开学生座谈会,传播革命思想,组织五华学生联合会,鼓励学生参加革命,使年青一代受到极大鼓舞。也促进了农民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第二次东征胜利后,古大存返省汇报工作。11月又奉命回五华领导农民运动,为了教育学生和有利工作,兼任三江中学教务长,向学生传播革命思想,开展革命活动。1927年冬,中共东江特委在此创办“东江红军军事政治学校”。1948年9月,在此成立中共揭(阳)陆(丰)(五)华边县委。1949年6月,在此成立揭陆华边区人民行政委员会。这些革命足印亦使人仰慕追怀。
1950年,批准为完全中学,正式纳入公办。安流中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展很快,不断扩建新校舍,兴建了五爱楼,劳动楼、团结楼、三好楼、建设院、学习院、康乐院、科学馆、教学大楼……扩建了礼堂,改建了旧校舍,旧貌换新颜,建成一大片现代规模的完全中学。在校学生也由三江书院的不足百人发展到4000多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源源不断地为上一级学校输送深造学生。一百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许许多多的革命干部和建设人才。如古大存,古公鲁,古宜权、魏恩伦,张骏声、胡汉奇,张冠华……等革命老前辈、革命干部和革命先烈曾是三江学子。解放后在党的正确方针指引下,更是人才辈出,为中华民族振兴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学子,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学校输送了一批批人才,如古可、陈任召、宋一秀、万家基、张灵汉、陈国凯、李思华、胡丽群、刘均谦、冯朝阳……等,校友遍布全国各地,“文理状元、清华学子”,享誉梅州。
校门对联“三畏九思学问,江翻浪涌文章”,激励着一代代安中人艰苦创业、一届届莘莘学子茁壮成长。校门对联释义:三畏(《论语季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九思(《论语季氏》)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德思义。三江,琴江、棉江、周江,三江汇聚,积聚了龙气、灵气、人气,西水东流,罗衣带水,定出聪明智慧、大富大贵之人。三年寒窗(苦)读,江山建国(人)才。元朝中书左丞相拜住有奏折,三畏:畏辱祖宗,畏天下事大,识见未尽,畏年少不克负荷。
办学理念
学校现占地140780平方米,建筑面积61868平方米,拥有多媒体教室、办公楼、综合楼、实验室和大型运动场等现代教育教学设施。学校现有64个班,在校学生近四千人,教职工245人,专职教师214人。学校有一个团结协作、廉洁奉公、求真务实、乐于奉献的领导班子和一支爱岗敬业、师德高尚、业务过硬、教书育人、开拓进取的教师队伍。秉承“求真睿智、明礼致远”的校训,形成了“团结拼搏、求实进取”的良好校风,树立“对人守信,对事负责,珍爱生命,学会思想,培养特长”的办学理念,“三年抓、抓三年”,探索“低进多出,低进高出”的办学新路。
荣誉
安流中学为五华县三间大型中学之一,有“文明学校”之称。2002年被评为梅州市一级学校,2006年被批准为国家教育考试定点考场,担负着为五华南片人民兴学育人的光荣使命;学校以其雄厚的师资力量,较完备的教育教学设施和先进科学管理方法,百年来为清华、北大、广东、上海、天津等高等学府输送了大批人才;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学校将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祖国的兴旺发达培养更多人才!为打造百年特色名校而努力奋斗。
三年高考录取率均在82%以上,超出市水平。学校各部门均获县、市先进或表扬。2002年至2004年连续三年评为县先进学校。
办学效益
一个多世纪以来,我校师生发扬客家人爱国爱民重文惜礼的优良传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学子。学校曾是五华党组织的策源地,周恩来、廖仲凯在东征时期曾率军驻扎我校。解放后,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输送了一批批人才,诸如古可、陈国凯、陈任招,宋一秀,还有、张耀中、刘均谦、胡丽群、李远林、冯朝阳……人才辈出,誉饮五洲。
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在各级党政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引导下,学校党、团组织通力协作,全校师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构建人性化和制度化管理体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力求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才观,落实思想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学校有一个廉洁奉公、团结务实、民主办校的领导班子和一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师德高尚,师业精良,师风清正,开拓进取的教师群体。校园内呈现生机勃勃的新气象。
努力方向
近年来学校效益显著,“创办特色,全方位育人”誉及梅州。九二年至九五年连续四次在梅州市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办学经验交流。我们坚持“抓三年,三年抓”的办学举措,确保“低进多出,低进高出”,实现了良好的办学效益。九六、九七、二000年三次获五华县高考“状元”殊荣。二000年冯朝阳同学考入了清华大学,打破了五华二十年有纪录。多年来,学生德育考核优良率达90%以上,合格率达99%以上,各科会考优良率达到县下达的管理目标,合格率达98%以上,高中体育合格率达95%。高考年年超历史,年年超额完成县管理目标,连续获县教育基金会大奖,五华县高考优胜奖。
主要影响
一、历史悠久,人才辈出
安流中学创建于1894年,其前身为三江书院。东征时期,周恩来、廖仲凯等革命家驻足安中,点燃革命火种,造就一大批像古大存那样的革命家。解放后,安流中学为振兴中华民族培育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学子,为清华等各高校输送了一批批人才,如古可、陈国凯、胡丽群、刘均谦、冯朝阳……人才辈出,誉饮五洲。
二、以人为本,屡创佳绩
学校占地769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646平方米,拥有多媒体教室、办公楼、大型运动场、综合楼和实验室等现代教育教学设施,有“文明学校”之称。学校现有54个班级,在校学生2824人,教职工169人,专职教师150。
长期以来,学校不断深化“队伍建设、教学改革、内部管理、办学特色和情感教育”等五大工程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宗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发扬百年老校传统,立足“抓三年,三年抓”,屡创佳绩,学校联系4次在梅州是教育工作会议上介绍办学经验。1996年,1997年,2000年三次摘取五华县“高考状元”桂冠,2000年,冯朝阳同学考取清华大学,冯朝阳同学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2002年,2003年,2004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县“先进学校”,2005年省线3A以上216人,录取率72.5%,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管理目标。
三、领导关怀,充满生机
111周年的百年老校的可持续发展牵动着省、市、县领导的关心,为加快五华发展高中教育的步伐,省、市、县领导高度重视。梅州市委书记刘日知等领导曾亲临安中,为安中的发展出谋献策;县委书记张光明心为安流中学困难所急,他带领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县教育局领导多次亲临安流中学现场办公,解决了一个个实际问题:在张书记鼎力支持下,兴建了一栋六层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的女生宿舍,使500多位女生告别危房;兴建了一栋六层54个教师的综合教学楼,36个宽敞明亮的教室已以6月1日交付施用,缓解了安流中学扩招带来的沉重压力,百年老校呈现一派喜人景象。
四、继往开来,面向未来
安流中学在发展高中教育过程中,面临高中扩招,生源素质下降,师生住房紧缺,师资力量不足;图书资料、教学设备设施不能满足现有师生需求等困难。我们相信在上级党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安流中学全体师生员工,一定会以饱满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去克服一个个困难,确立“以优化管理为契机,以深化课堂教学为导向,以质量树形象为宗旨”的工作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安心教育”为治校方略,求真务实,踏实工作,为打造名校品牌而努力工作。
最新修订时间:2022-04-28 19:37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