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劳在中医学中有多出代指,详见下文。
概念
1、指久视、久卧、久坐、久立、久行五种过劳致病因素。
2、指志劳、思劳、心劳、忧劳、瘦劳(《千金要方》作疲劳)五种过劳致病因素。
3、五脏的劳损。即肺劳、肝劳、心劳、脾劳、肾劳五种虚劳病症。
解读
关于五劳有以下几点看法:
(1)认为是《内经》的五劳伤五体:即《素问·宣明五气》、《灵枢·九针论》的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此说以周扬俊为代表,他在《金匮玉函经二注》云:“所谓五劳,即视久伤血等云云也”。
(2)为心肝脾肺肾五脏之劳:如《证治要诀》:“五劳者,五脏之劳也”。这在《诸病源侯论·虚劳病诸候》已提出。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也对五脏病中的每脏特列劳病一节,有“心劳”、“肝劳”等。但主要是载其治法,其治法思想是根据五行学说,从补其子(脏),来气感于母(脏),从而使母(脏)旺得补达到治劳的目的。
(3)《诸病源候论》还载有五种过劳的致病因素:即志劳、思劳、心劳、忧劳、瘦劳。《备急千金要方》“瘦劳”作“疲劳”。
(4)指五脏所藏精气受损:如高学山《高注金匾要略》说:“五劳者,心劳神损,肺劳气损,脾劳食损,肝劳血损,肾劳精损。”
总之,五劳虽看法不同,有从外部行为过劳认识者,有从内部情志过劳认识者,但都从五脏立论,都以劳伤五脏为主,使所主的功能、所属的五体、及所藏的意志等受损,故应以五脏为中心联系起来看。“五劳”主要指五脏精气的耗损,五脏的劳伤。
中医应用
一、《内经》五劳的具体内容及意义如下:
1、久视伤血。久视,就是视物过多,用眼过度。譬如,看书、阅报、看电视的时间不可过长。尤其是老年人、儿童。久视不但易造成视力下降,过度疲劳,出现头晕、目眩、心悸、失眠,且因“目属肝”、“肝藏血”,而易导致肝血不足、血虚症。天长日久,可导致贫血病。
2、久卧伤气。睡眠不足固然有害健康,然而睡眠时间过久对健康也是无益。长期卧床,基础代谢率降低,体表与内脏血管收缩,血流速度减慢,气血运行不畅。营养物质与氧气供应减少,易造成精神昏沉、懒动少言、浑身无力、动则气喘的气虚症。久卧者还常因肺气不足而诱发坠积性肺炎、褥疮等。
3、久坐伤肉。长时间坐着,肢体缺少活动,肌肉缺乏锻炼,易发生肌纤维萎缩、肌肉力量减弱、躯体消瘦无力,食欲不振,消化功能下降,体质虚弱。
4、久立伤骨。众所周知,下肢骨承担着躯体的重量,久站不动,由于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上行不畅,下肢骨营养供应不良,不仅可发生下肢酸软、发麻、足背及踩部浮肿、小腿静脉曲张等症,还可能导致腰腿部关节炎,影响下肢骨骼的正常功能。
5、久行伤筋。对老年人来说,散步、健步、慢跑虽有利于畅通气血、疏利关节和增强心肺、胃肠等脏器功能,但也有一个量力而行、适可而止的问题。否则,不顾年迈或体弱而长途行走,则易发生脚筋扭伤、跌倒,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还易发生意外。
总之,健身之道宜有动有静,有劳有边,有张有弛。劳累过度,终会积劳成疾。《内经》提出的五劳所伤为病因病机的一个方面,反之,避免五劳则是养生之道。
二、《诸病源侯论·虚劳病诸候》中的五劳为肺劳、肝劳、心劳、脾劳、肾劳,为虚劳五候,其治法思想是根据五行学说,从补其子(脏),来气感于母(脏),从而使母(脏)旺得补达到治劳的目的。具体辨证论治如下:
1、肺劳
肺劳者,呼吸少气,咳嗽喘急,嗌干气极,则皮毛焦干,津枯力乏,腹胀喘鸣。由遇事而忧或风邪久住而成,宜分邪正冷热而治之。
方药:
紫菀汤,治气极,皮毛焦枯,四肢无力,喘急短息不足以息。紫菀茸 干姜 黄芪 人参 五味子 钟乳粉 杏仁 甘草
葛可久保和汤,治风寒久咳成劳,及肺燥成痿者,服之决效。知母、贝母、天冬、麦冬、 款冬花粉、薏苡仁、杏仁粉、紫菀、五味子、马兜铃、百合、桔梗、阿胶、生地黄、当归、紫苏、薄荷、生姜。
2、心劳
心劳者,恍惚惊悸,少颜色。热则烦心、口干、溺涩;寒则内栗、梦多恐怖。由曲运神机而成。热则清之,寒则温之,养血安神则—也。
方药:远志引子,治心劳虚寒,梦寐惊悸。远志、茯神、肉桂、人参、枣仁、黄芪、当归、甘草。
麦门冬汤,治心劳虚热,唇口赤,烦渴溺涩。麦门冬、远志、人参、黄芩、生地黄、茯神、石膏、甘草。
3、肾劳
肾劳之证,面黑足冷,耳聋,膝软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八味肾气九主之。此为肾脏不足,内生寒冷。王太仆所谓肾虚则寒动于中也。
方药:八味肾气丸。熟地黄、山萸肉、山药、丹皮、泽泻、白茯苓、附子、肉桂。
薯蓣丸,补丈夫一切病,不能具述方。薯蓣、枸杞子、续断、茯苓、牛膝、菟丝子、巴戟天、杜仲、苁蓉、五味子、山萸肉、蛇床子。
治肾劳精败面黑方。肉苁蓉、精羊肉、米粥。
3、脾劳
脾劳之证,食不化,心腹痞满,呕吐吞酸,面色萎黄。甚者心腹常痛,大便泄利,手足逆冷,骨节酸疼,日渐消瘦,由脾胃久积风冷之气所致,亦名冷劳。木香猪肚九主之。
方药:
木香猪肚丸:木香、附子、郁李仁、干姜、陈皮、麦冬、肉豆蔻、熟艾、鳖甲、柴胡、神曲、厚朴、钟乳粉、雄猪肚、米醋、做丸服。
《济生》白术汤,治脾劳虚寒,呕吐不食,腹痛泄泻,胸满善嗌。人参、白术、草果、肉豆蔻、厚朴、陈皮、木香、麦芽、炙甘草。
5、风劳
风劳之证,肌骨蒸热,寒热往来,咳痰盗汗,黄瘦毛焦,口臭,或成疳利,由风邪侵经络,瘀郁而热,其病多著于肝,亦名肝劳。
方药:
《宝鉴》秦艽鳖甲散:鳖甲、柴胡、地骨皮、秦艽、知母、当归、乌梅、青蒿。
柴胡饮子:人参、黄芩、炙甘草、大黄、芍药、柴胡、当归。
麦煎散,治少男室女,骨蒸黄瘦,盗汗肌热,口臭,妇人血风,攻疰四肢。
《良方》团鱼丸,治骨蒸劳嗽累效:贝母、前胡、知母、杏仁、柴胡、团鱼。
《广济》疗骨蒸肺热,每至日晚,即恶寒壮热,颊色微赤,不能下食,日渐羸瘦方:生地黄、葱白、香豉、炙甘草、童子小便。
三、《诸病源候论》中有志劳、思劳、心劳、忧劳、瘦劳(《千金要方》作疲劳)五种过劳致病因素,也称五劳。
《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侯上》中说:“忧愁思虑伤心”,“大恐惧不节伤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五劳证治》中说:“五劳者,皆用意施为,过伤五脏,使五志不宁而为病,故五劳。以其尽力谋虑则肝劳,曲运神机则心劳,意外致思则脾劳,预事而忧则肺劳,矜持志节则肾劳,是皆不量察赋,临事过差,遂伤五脏”。五志过极,则伤所属之脏,此从内部情志认识虚劳,与外部行为过劳认识相对,但皆伤脏腑而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