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兴龙革命根据地,即五(华)兴(宁)龙(川)革命根据地,根据地位于东江的西北部,地处两省(广东、江西)三县(五华、兴宁、龙川)边缘交界的地区,距三县县城均在百里之外,毗邻中央苏区。中心地域包括现在五华县的双头、岐岭、新桥,龙川的鹤市、铁场、龙母、赤岗、上坪、贝岭和兴宁县的大坪、罗岗、罗浮、黄陂、龙田、石马等15个区,北邻江西寻邬,南界丰顺、紫金,东临梅县、平远,西接和平、河源。这块根据地地形狭长,奇峰险嶂连绵耸立其间,是东江的战略要地。全盛时期根据地面积达1900多平方公里,境内有800余村落,总人口达16万。
1927年秋冬,五、兴、龙三县多次暴动失败后,革命重心转向三县边界山区,进行开辟根据地的艰苦斗争。1928年4月初,三县党员代表在龙川霍山太乙岩召开了会议,成立了中共五兴龙县临时工作委员会(简称“临委”),推选叶卓为书记,刘光夏、蓝胜青、古清海为委员。临委成立后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工作,先后在兴宁北厢建立了澄塘、岩前、瑶兴、中和、三架笔、双头山等十个党支部,在龙川中南部建立了大塘肚四甲、登云等党的基层组织,并组织了秘密农会,建立了红色据点。下半年,在龙川中部又陆续建立了横江等四个党支部,还建立了20多个农会。当时,罗屏汉到大塘肚村活动,组建了以钟德清为主席的村农会,使这个有240多户的大塘肚成为五兴龙革命斗争的中心区域。
东江第一个革命高潮转向低潮时,刘琴西等转到五兴龙边界活动,首先从组织秘密农会入手。在组织秘密农会等革命组织时,五兴龙党组织,结合当时情况和当地实际,制定了农民加入革命组织的“誓词”与“问答”,在险恶形势下,便于秘密进行联系,相互信任。到1929年春,东江革命复兴时,各村的秘密农会即转为公开的农村基层政权。
在组织党团组织和秘密农会的同时,1928年3月在兴宁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独立第3营(后改称红军第3营),营长罗屏汉,党代表潘火昌,有八九十人。第3营成立后,积极开展武装斗争,多次出击和打退进攻的敌人。4月3日迎战兴宁、五华、龙川三县反动军队及民团共1000余人,后因敌众我寡,队伍化整为零。6月又进行秘密集中,运用游击战争方式,全力解决各区乡的民团,并在赤色乡村扩大赤卫队的组织,各区乡赤卫队之负责人尽量由省港罢工工人充当。8月,根据“五县暴委”的指示精神,五兴龙党组织更加积极的开展武装斗争。
同月下旬,罗屏汉、陈锦华率领20多名赤卫队员,化装为小商小販,从大塘肚村出发,奇袭兴宁大坪反动警察所和保卫团,缴获枪支弹药一批,击毙警察所长等多人,并乘胜收缴了罗口乡反动民团的枪械。
大坪暴动后,“临委”在龙川大塘肚成立了东江游击大队,大队长张国标(张海),副大队长罗文彩,政委罗屏汉。游击队频繁出击大信、大坪、罗浮等地的土豪劣绅,收缴敌人的枪械以充实自己。1929年初,龙川县临时革委也建立了以陈锦华为队长的游击大队,壮大了三县的武装力量。由于武装力量的扩大并经过艰苦斗争,三县建立的革命据点,由各自独立行动发展到紧密联系,互相配合,逐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1929年一二月间,东江特委巡视员刘琴西在“临委”领导人叶卓、刘光夏等的陪同下,多次到龙川的大塘肚,兴宁的二架笔、三架笔,五华的双头山等地勘察地形,决定选择大塘肚为五兴龙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3月,五兴龙三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刘琴西的指导下于大塘肚长塘面召开,正式成立了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选出曾不凡、潘火昌、罗屏汉等七人为常委,主席曾不凡,副主席潘火昌,县苏维埃下设四个区政府,区以下设乡政府。同时,把原东江游击大队等武装整编为五兴龙游击大队,大队长罗柏松,政委潘火昌,有80多人枪。不久,从游击大队中挑选出20名骨干,组成红军独立连,彭城任连长。
五兴龙县苏维埃成立后,为加速五兴龙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指令罗屏汉率领大信的红军第3营、五兴龙游击大队、地方赤卫队,联合寻邬21纵队共500多人,分三路进攻兴宁罗浮。当时罗浮驻有谢海筹、张英匪军200多人,罗岗团防陈侥古又派出两连增援。激战一天,敌当夜逃窜罗岗,罗浮全境解放,使寻邬、平远及龙川大塘肚、大岭一带连成一片。武装割据区域得到了发展,以大塘肚为中心区域的五兴龙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从夏收斗争到秋收斗争期间,在根据地中进行了各项建设和土地革命。1929年11月,成立了兴宁县革命委员会,罗屏汉任主席,潘火昌任副主席。同月,中共兴宁县代表大会在大信举行,改选县委,罗屏汉任书记,红四军留下来的梁锡祜任副书记。同年12月,龙川县召开了第一次党代会,成立了龙川县委,陈锦华任县委书记,叶卓兼组织部长,曾彪为宣传部长。并改选县革命委员会,袁祥钦为主席。但三县仍由五兴龙县临委和县苏维埃统一指挥,进行革命斗争。
由于红四军进军东江,五兴龙地区根据东委的指示,大力扩大武装力量,加强军事建设,除三县的地方赤卫队外,1930年2月,由古柏、钟锡球率领的寻邬21纵队,罗屏汉率领的红3营以及寻邬、平远、兴宁等部分地方武装编成红军52团,全团共500多人,团长刘光夏、政委陈俊,参谋长邝才诚。该团成立后即东征西讨,于2月间进攻平远石正,缴了敌人100多支枪。随即回师大信,毙伤进犯大信之敌70多人。3月下旬,该团奉命攻打寻邬反动据点澄江圩时,因对敌人的力量估计过低,缺乏攻坚武器,加上地形不熟,致遭受严重伤亡,团长刘光夏,政委陈俊、参谋长邝才诚等主要领导人均壮烈牺牲。全团冲杀出来的只存五六十人。5月,罗屏汉在大信苏区重新建立了东江游击队。10月,又扩建为东江游击大队,大队长骆达才,政委曾义生,全队140多人。11月20日,在红11军参谋长梁锡祜、东委刘琴西领导下,又组建了红11军独立营,营长彭城,政委罗屏汉,全营500多人。并于12月组建了五兴龙游击总队,总队长罗柏松,政委潘火昌,全队约200人,下辖三个中队。
五兴龙武装力量的不断发展壮大,给敌人予重大的打击,从1929年初到1930年底,先后同敌人战斗达几十次,特别是龙川大塘肚村,从1929年6月到1930年底的1年多时间,经历了大小24次战斗,打退了敌人五次较大规模的进攻。1930年12月,中共闽粤赣苏区特委西北分委派刘琴西到新村南扒主持召开五兴龙党代会,正式成立了五兴龙县委,古清海任书记。并改组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选举潘火昌为主席。此时,五兴龙根据地的领导中心由大塘肚转到兴(宁)、平(远)、寻(邬)边的新村南扒,下设四个区委。至此,宜告了五兴龙革命根据地的正式形成。这块革命根据地,由于靠近中央苏区,与中央苏区联系紧密。如1930年8月,五兴龙革命根据地坚持与敌人作艰苦斗争的时候,中央苏区派红一方面军前委秘书长古柏到龙川的大塘肚,兴宁的双头山、黄沙塘等地视察慰问,给五兴龙军民以很大的鼓舞。因此,五兴龙革命根据地既是东江地区一块重要的根据地,也是中央苏区南方外围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