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P-T是SIP的扩展协议。主要支持IP的话音中继,其前身为SIP-BCP-T,它由IETF的SIP工作组负责制定。IETF主要关注协议而不太涉及体系架构,因此,在标准规程内很难找到一个完整定义的SIP-T体系结构;而且,SIP-T是从协议角度描述某些机制。SIP-T不是一个新协议,它的作用只是为了让SIP在与PSTN互通时,提供ISUP消息的“透传”。通过在SIP的净荷部分封装ISUP信息单元,并且翻译部分ISUP信息单元为
SIP协议消息头字段,实现ISUP协议的有效封装;同时,还采用SIP协议的呼叫控制流程来简化ISUP控制信令。在SIP-T中,SIP用于会话识别,ISUP用于呼叫控制。SIP信息中的SDP部分描述了承载的属性,例如RTP端口和编码方式等。ISUP信息中的路由标记和电路识别码被剥离,因此,只有ISUP信息类型和ISUP参数才会显示。
STP-T添加了INFO Method来传递呼叫建立过程中的一些中间信息。STP-T将传统电话网信令(目前仅对ISUP消息)通过“封装”和“翻译”转化为SIP消息,提供了用SIP实现传统PSTN网与SIP网络的互连机制。在NGN中,SIP-T已成为软交换通用的接口标准,实现
软交换之间的互连。
STP-I协议包括TRQ.2815和Q.1912.5两个标准草案,其中,前者定义了
SIP协议与BICC/ISUP协议互通时的技术需求,包括互通模型、互通单元支持的能力集和互通接口的安全模型;后者详细定义了3GPP SIP、普通SIP和SIP-I与BICC/ISUP的互通协议能力配置集。SIP-I协议明确说明了SIP与ISUP的参数映射,弥补了RFC定义的严谨性不足的缺点,并且对电信网补充业务的互通也就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增强了SIP-T协议的可操作性。
STP-I协议系列重用了许多IETF的标准和草案,内容比SIP-T要丰富得多。该协议系列不仅包括了基本呼叫的互通,还包括了CLIP和CLIR等补充业务的互通;除了呼叫信令互通等问题。最重要的是SIP-I协议系列秉承了传统ITU-T标准的清晰严谨、详细具体等优点,可操作性远强于SIP-T协议。目前,SIP-I协议已被3GPP、世界各国主要电信运营商,以及各大电信设备供应商采纳作为NGN SIP网络与传统电信网络互通的核心协议。
软交换设备之间可以采用
BICC协议互通。BICC协议提供了支持独立于承载技术与信令传送技术的窄带ISDN业务,BICC协议属于应用层控制协议,可用于建立、修改和终结呼叫。BICC协议采用呼叫信令和承载信令功能分离的思路,定义了网络中使用的呼叫
控制信令协议,包括No.7信令网络、ATM网络和IP网络在内的各种网络。呼叫控制协议基于N-ISUP信令,沿用ISUP中的相关消息,并利用ATM机制传送BICC特定的承载控制信息;因此,可以承载全方位的PSTN/ISDN业务。呼叫与承载的分离,使得异种承载的网络之间的业务互通变得十分简单,只需要完成承载级的互通,业务不用进行任何修改。
BICC协议具有呼叫信令和承载信令分离的特点。BICC程序框包括功能模型中CSF元素的功能;功能模型的BCF元素的协议功能为映射功能和承载控制框中,包括BCF的其他功能;BICC描述指BCF接收/发送承载信令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