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教育
教学结构模式
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一经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
互动教育简介
互动方式
互动式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也各有特点,教员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特点灵活运用。
一是主题探讨式互动
主题是互动教学的“导火线”,围绕主题展开教学双方互动,有利于达成教学目的。其方法一般为抛出主题——提出主题中的问题——思考讨论问题——寻找答案——归纳总结。这种方法主题明确,条理清楚,探讨深入,能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但缺点是组织难度大,学员所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具有不可控制性,往往会影响教学进程。
二是归纳问题式互动
就是课前针对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问题,归纳互动问题。教学开始,教员一一向学员抛出,学员广泛思辨、争论,最后达到了解熟悉所学内容的目的,同时开阔思路。这种方法,能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但要求教员必须充分备课。
三是精选案例式互动
运用多媒体等手法呈现精选个案,请学员利用已有知识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勘校正误,设置悬念,然后抓住重点、热点作深入分析,最后上升为理论知识。一般程序为案例解说——尝试解决——设置悬念——理论学习——剖析方案。这种方法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环环相扣,对错分明,印象深刻,气氛活跃。缺点是理论性学习不够系统深刻,典型个案选择难度较大,课堂知识容量较小。
四是多维思辨式互动
把现有定论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方法提供给学员,让学员指出优劣加以完善,还可以有意设置正反两方,在争论中寻找最优答案。一般方法为解说原理——分析优劣——发展理论。这种方法课堂气氛热烈,分析问题深刻,自由度较大,但要求教员必须充分掌握学员基础知识和理论水平,并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思路具有较高的分析把握能力。
互动教育关键点
优选互动节点
“问题”是教学互动得以开展的条件和基础。确保互动式教学的实施,教员课前必须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立足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互动问题。一是“动”在教学热点上。选择大部分学员熟悉,最好是热点、关注度比较高的问题进行互动,有利于学员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如果问题生僻、学员不熟悉,互动就可能开展不起来。一些较大或持续时间较长的课程,热点互动问题还可以提前告诉学员,让学员预有准备。二是“动”在教学重点上。教学重难点关乎学员素质能力的生成。教员必须吃透大纲和教材,把握重点、难点,使选择的互动问题具有重点价值,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学员的兴趣,使学员在思维的碰撞中生成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动”在教学疑点上。“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教学中应抓住学员容易生疑的知识点设计互动问题。对于疑点,学员往往比较敏感,围绕疑点问题开展互动,可以激发学员探索欲望,换来学员心态的开放和创造力的激活。
凸显学员主体
让学员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得到落实和凸现,既是互动式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学员能力发展的需要。只有让学员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互动式教学才能有效开展。必须营造民主氛围。互动式教学是一种民主、自由、平等、开放式的教学。“双向互动”能够形成,必须经由教员和学员的能动机制、学员的求知内在机制和师生的搭配机制共同形成,根本上取决于教员学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及教员教学观念的转变。所以,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开展互动式教学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必须突出多边互动。教学过程是一个全息的过程,要促使每个学员、教员积极参与其中,而决不能只局限于教员与个别优秀学员之间。对于不主动发言的学员,教员可以采取“抛绣球”的方式,触动其思考回答问题,也可点名回答。只有互动教学的全员性、广泛性,才能实现教学互动向更深更广的方向拓展,使全体学员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必须鼓励学员探索。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坏的教员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员则教人发现真理。在教学中,教员要留给学员“空白地带”,让学员去质疑、解疑。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推动互动式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观念,确立学员的疑问意识。同时,应尊重学员提问,鼓励学员积极大胆提问,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多角度的心理兴奋。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0 10:54
目录
概述
互动教育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