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际寺
中国佛教寺院
云际寺,中国佛教寺院。位于陕西省西安西南35公里处的终南山太平峪深处的云际山巅。云际山原名宛华山,峰高海拔1917米。
沿革
登上此峰,脚下白云缭绕,气象万千,故自唐代又称云际山。据明修《户县志》记载,云际古刹始建于魏武之世,初名“居贤捧日寺”。北周武帝废佛,寺宇被毁。隋仁寿元年(601),重新建寺,仍沿用旧名。至唐代,随山改名“云际寺”,寺院达于鼎盛,中外名僧多有住寺修道弘法者。贞观年间(627—649),新罗求法僧慈藏曾在寺之东崖架屋而居,既修道,也为远近僧俗授戒。唐高宗世,圆测先至云际寺小住,不久后又去寺15公里“闲居”一室“静志”八年,然后应邀还西明寺弘传唯识学。明代时,寺院香火仍盛,至今留存的明代遗物有:攀登峰顶的百级左右石阶,石阶临顶处右侧有天启五年(1625)所竖铁碑一方,额左有“观音菩萨”四字;额右有“户县太平乡众童”数字;正面碑文载“高谦等人集资修补石路,铸铁桩四十枝,打铁索四十丈,铸铁钟”等;碑背面叙“万(“宛”字谐音)华山祖师大通”率众修建万华山古刹事迹及功德姓名、捐资数目等。1949年后,峰顶自北而南的建筑物有:送子菩萨殿、三间地藏王菩萨殿、顶部最高处的五间转角楼,由东向之风月楼(两层)、南北二厢房、西主殿组成的四合院。转角楼内有“暖阁”,为户县建筑“三绝”之一,内供文殊、普贤、观音、弥勒、地藏五大菩萨像。风月楼两层,用花岗岩石条构筑,八卦石条盘顶,楼门外额刻“风月楼”三字,左右有两楹联,或以此楼为唐代建筑之遗存。今转角楼并地藏殿的废墟上残砖、碎瓦、石块堆积,正顶残垣处悬挂明铸铁钟;送子菩萨殿供观音塑像,正顶废墟与四合院之间新建三间菩萨殿,正壁下供一天王塑像,左壁下供玉皇像。四合院主殿内供三世佛,释迦文两侧为阿难、迦叶塑像,左右两壁下各塑天王力士像一尊。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10-21 19:49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