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草蔻
姜科山姜属植物
云南草蔻(Alpinia blepharocalyx K. Schum. in Engler)是姜科山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3米。叶片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顶端具短尖头,基部渐狭,叶面深绿色,叶背淡绿色,密被长柔毛;叶舌顶端有长柔毛。总状花序下垂,花序轴被粗硬毛;小苞片椭圆形,小花梗果时略增长;花萼椭圆形,花冠肉红色,花冠裂片近圆形,唇瓣卵形,红色;子房长圆形,密被茸毛。果椭圆形,种子团圆球形,4-6月花期;7-12月结果。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具根状茎;株高1-3米。叶片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45-60厘米,宽4-15厘米,顶端具短尖头,基部渐狭,叶面深绿色,无毛,叶背淡绿色,密被长柔毛;叶柄长达2厘米;叶舌长约6毫米,顶端有长柔毛。
总状花序下垂,长20-30厘米,花序轴被粗硬毛;小苞片椭圆形,长3-4厘米,脆壳质,被疏长毛或毛脱落,内包1花蕾,花时脱落;小花梗长4-8毫米,果时略增长;花萼椭圆形,长2-2.5厘米,顶端具3齿,复又一侧开裂至近基部处,顶部及边缘具睫毛;花冠肉红色,管长约1厘米,喉部被短柔毛;后方的1枚花冠裂片近圆形,宽约2厘米,二侧的裂片阔披针形,长2-2.5厘米;侧生退化雄蕊钻状,长6-7毫米;唇瓣卵形,长3-3.5厘米,宽约3厘米,红色;花丝长约8毫米;花药长1.7厘米;子房长圆形,密被茸毛。
果椭圆形,长约3厘米,宽约2厘米,被毛;种子团圆球形,直径1.2-1.6厘米,表面灰黄至暗棕色。花期:4-6月;果期:7-12月。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云南南部及西部;生于疏林中,海拔100-1000米。模式标本采自思茅。
生长环境
喜温暖湿润环境,选择疏林下、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疏松的地块作为圃地,定植前将圃地进行深翻25-30厘米,清楚杂草及草根,然后耙细整平,施入腐熟肥做基肥与土壤拌匀备用。
主要价值
【傣药】哥嘎:根茎用于腹胀,腹痛,头晕;叶外治湿疹瘙痒。
果实:燥湿,暖胃,健脾。用于胃寒腹痛,脘腹胀满,噎膈,暖气,反胃,寒湿吐泻。
云南草蔻的果实在云南、四川、西藏用作健胃药。该科的药用植物有抗肝毒、抗炎和健胃活性。陈笔岫从其种子的95%乙醇提取物,再经含水甲醇、乙烷、乙醚提取,分离到6个新化合物,依次命名为Ⅰ:云南草蔻素B(calyxin B),[α]D-24.7°(c,0.36,甲醇)。Ⅱ:表云南草蔻素B(epicalyin B),[α]D+11.5°(c,0.51,甲醇).Ⅲ:云南草蔻素C,[α]D-55.1°(c,0.245,甲醇)。Ⅳ:表云南草蔻素C,[α]D-38.9°(c,0.81,甲醇)。Ⅴ:云南草蔻素D,[α]D+43.0°(c,0.40,甲醇)。Ⅵ:云南草蔻素D,[α]D+26.6°(c,0.45,甲醇).Ⅰ~Ⅵ分子式均为C35H34O8图和浅黄色无定形固体。Ⅰ和Ⅱ为查耳酮且为差向异构体。Ⅳ~Ⅵ为黄烷酮,Ⅲ和Ⅳ,V和Ⅵ为差向异构体。
I~VI均有免疫调节作用。在内毒素激活的鼠巨噬细胞中,有抑制氧化论生成的活性,在100μg/mL浓度时,对氧化氮合成酶的抑制率为90%~94%,在此浓度下细胞活力仍有85%~90%。
主要变种
光叶云南草蔻(植物分类学报)
此变种与正种不同之处在于叶背及花冠管喉部均无毛。花期:3-7月;果期:4-11月。
产云南、广西、广东;生于山地密林或灌丛中,海拔380-1,200米。越南亦有分布。
模式标本采自蒙自。
繁殖方法
种子的采集与处理:种子成熟多在11月中下旬,当种子有青变红时,选取生长红果皮的植株作为采种母株,剪下果序,摘下红色球果,置清水中浸泡,搓洗去除红色果皮和白色种衣,于阴凉处用筛子沥干种子表面水分,最后将种子均匀播于室外疏林下沙坑中,覆沙1-2厘米,种子间距1厘米保持沙子湿润。
移栽:沙播种子约4个月后出苗,出苗率大于90%,且出苗整齐。出苗后2个月左右(翌年5-6月)、当幼苗长出2片约4厘米的叶片后,及时移栽至有散射光的疏林下,株行距50厘米×50厘米,栽后覆土压实,浇足定根水,移栽及易成活。
分株繁殖:成年山姜植株长势健,蓬径大,根茎处萌芽数量多,适于分株繁殖,全年可进行。
栽培技术
定植:在整好的土地上,按照50厘米×50厘米的株行距开穴,每穴放入3-4个小兜,覆土压实,浇足水,注意,山姜根系较浅,勿栽植过深,约半个月萌发新芽。
施肥:移栽成活后,进行少量多次薄施腐熟豆饼肥。每月1-2次,9约进行追肥,翌年4约在施肥。
实生苗可在定植后1年半,老株分兜苗可在定植后1年长成株型良好、具有观赏价值的株丛。
参考资料
云南草蔻.中国自然标本馆.
山姜属.植物智.
云南草蔻.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26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