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城乡规划条例
2012年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发布的条例
《云南省城乡规划条例》已由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于2012年9月28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条例信息
2012年9月28日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
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6号
条例内容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及其监督管理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分为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市、区)域村镇体系规划和跨行政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包括城市群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第三条
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保护生态,保护坝区农田,因地制宜建设山地城镇,并符合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的需要。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乡规划工作的领导和监督,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依法组织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并将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设立城乡规划委员会,作为城乡规划决策的议事机构,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工作职责开展工作,为城乡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提供决策依据。城乡规划委员会由有关部门、专家和公众代表组成。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市辖区、开发区(园区)设立的派出机构,按照规定职责承担有关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所属的规划建设管理机构,依法做好规划管理工作。街道办事处配合县(市、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做好城乡规划管理的有关工作。村(居)民委员会可以配备规划协管员,协助做好相关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林业、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城乡规划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
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发展改革、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城市、县人民政府驻地镇的总体规划纲要、建设用地和人口规模进行审查,审查意见作为城市总体规划审批的依据。
第七条
鼓励开展城乡规划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和应用先进技术,制定城乡规划地方标准、规范,建设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城乡规划信息共享,提高城乡规划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效能。
第八条
城乡规划的制定、修改、实施和监督检查,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等制度,听取公众意见,接受公众监督。
城乡规划的制定和修改
第九条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由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编制,经省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国务院审批。
昆明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审批按照城乡规划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其他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由州(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编制,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核后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县(市、区)域村镇体系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州(市)人民政府审批。
前三款规定的城镇体系规划在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前,应当先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审议意见交由本级人民政府研究办理。
第十条
跨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包括城市群规划)由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省人民政府的决定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具体负责编制,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跨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包括城市群规划)由州(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州(市)人民政府的决定和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具体负责编制,报州(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一条
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应当与相应的城镇体系规划相衔接。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布局、选址应当符合和满足相应的城镇体系规划确定的城镇功能及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和区域空间管制的规定及要求。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防灾减灾、住房保障、综合交通体系、人民防空工程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城镇特色、绿地系统、无线电电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设施以及通信、供水、排水、供电、燃气、消防、环卫等各类专项规划,应当纳入相应的城乡规划统筹安排。
依法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城市建设等专项规划,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审批按照城乡规划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镇总体规划包括镇域规划和镇区规划。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
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总体规划由县(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州(市)人民政府审批;报请审批前应当先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审议意见交由本级人民政府研究办理。其他镇的总体规划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报请审批前应当先经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审议意见交由本级人民政府研究办理。
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审批按照城乡规划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乡规划包括乡域规划和乡驻地规划。乡规划由乡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报请审批前应当先经乡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审议意见交由本级人民政府研究处理。
村庄规划包括行政村总体规划和自然村建设规划。村庄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行政村总体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自然村建设规划可以由县级人民政府委托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后,报县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村庄规划报送审批前,应当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
乡规划、村庄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10年至20年。
第十五条
城市、镇规划区内未纳入建设用地范围的村庄规划由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组织编制,报城市、县人民政府审批。
位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镇、乡和村庄,不再单独编制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位于镇区规划、乡驻地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不再单独编制村庄规划。
第十六条
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镇人民政府可以组织编制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或者要求建设单位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规划条件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市、县人民政府审批。
本条所称的重要地块是指由城市、县、镇人民政府划定的重要街区、重点景观区、广场、公园、大型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重要交通枢纽用地等区域。
第十七条
城乡规划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城乡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省外具有城乡规划编制资质的单位进入本省从事城乡规划编制工作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到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备案。
村庄规划的编制可以由县(市、区)、乡(镇)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村民代表组成的工作机构具体承担。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编制城乡规划的需要,及时向规划编制承担单位提供勘察、测绘、气象、地震、水文、环境、通信、供电等有关基础资料。
第十九条
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确需进行不涉及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调整的局部修改时,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经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后纳入总体规划的近期建设规划进行修改。修改后的近期建设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后30日内报总体规划审批机关备案。
第二十条
经批准的城乡规划具有法定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修改。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组织编制机关方可按照规定的权限、程序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总体规划修改对用地布局和功能产生重大影响的;
(二)实施国家和本省重点工程需要修改的;
(三)实施州(市)、县(市、区)重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防灾减灾工程等建设需要修改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因前款规定的情形,对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修改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对修改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征求规划地段内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其他城乡规划的修改按照城乡规划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城乡规划的实施
第二十一条
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结合实际制定本省城乡规划编制、实施管理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州(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可以依据上级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制定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二十二条
乡、镇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要求,尊重群众意愿,建立城乡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动态管理制度,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城乡规划。近期建设规划的制定、实施按照城乡规划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跨行政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包括城市群规划)的实施由有关人民政府负责,综合协调由规划批准机关负责,监督检查由相应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
第二十三条
按照国家规定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在报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前,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核发选址意见书,并提交申请和地形图、选址论证报告等材料。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受理后,应当书面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有关部门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反馈书面意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决定。符合条件和标准的,核发选址意见书;不符合条件和标准的,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予核发的理由。
第二十四条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在申请划拨建设用地前,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书面申请;
(二)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或者备案文件;
(三)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四)建设用地及周边一定范围规定比例尺现状地形图。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决定。符合条件和标准的,核发许可证;不符合条件和标准的,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予许可的理由。
第二十五条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书面告知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用地规划条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在收到之日起20日内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出让地块的位置和面积、使用性质、开发强度、建筑风貌、配套建设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要求等规划条件,并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
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在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法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规划条件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规划条件的,需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同意后书面告知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重新签订出让合同。
取得规划条件满一年未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取得的规划条件自行失效。
第二十六条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因建设项目施工或者地质勘查需要临时使用土地的,应当依法取得临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临时用地审批手续。
第二十七条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和个人应当持下列材料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人民政府确定并公布的镇人民政府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一)书面申请;
(二)建设项目性质、规模、建设工程方案简介等建设工程基本情况材料;
(三)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证或者使用国有建设用地的证明文件;
(四)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或者备案文件;
(五)建设用地及周边一定范围规定比例尺的现状地形图、勘测定界图和现状地下管线资料;
(六)符合规定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
以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建设用地的,还应当提供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第二十八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申请之日起20日内,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规划条件,对申请材料、修建性详细规划或者建设工程设计方案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符合条件和标准的,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附具确认的建设工程设计图件;不符合条件和标准的,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予许可的理由。
第二十九条
在乡、镇、村庄规划区内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乡、镇人民政府提交附具村民委员会征求多数村民同意后签署的意见、相关批准文件和建设方案的书面申请,申请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乡、镇人民政府受理申请后,应当在20日内提出初步审核意见,并将初步审核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报城市、县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查。城市、县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后,应当在20日内作出决定。符合条件和标准的,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不符合条件和标准的,交由乡级人民政府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予许可的理由。
第三十条
在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规划区内进行农村住房建设的,由申请人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书面申请。申请书应当附具村民委员会签署的意见和申请人身份证、户口簿复印件,并按照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办理。
在乡、其他镇和村庄规划区内进行农村住房建设,申请人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应当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书应当附具村民委员会签署的意见和申请人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复印件。农村统建住房项目可以统一提交申请,并附具参加统建住房农户名单及其户主签字确认的材料。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受理申请后20日内作出决定。符合条件和标准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不符合条件和标准的,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予许可的理由。
第三十一条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有效期限为1年;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有效期限为2年。确需延长的,应当在期限届满之日的30日前,向发证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延期手续。
第三十二条
建设工程设计单位应当按照城乡规划的标准、规范以及规划条件进行建设工程方案设计。设计方案应当载明建筑用途,其中住宅、商业、办公类建设项目应当明确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的位置、面积。
建设工程设计单位不得采取虚报、隐瞒等手段骗取规划许可;不得擅自变更、修改已经规划许可的内容、总平面图或者建设工程设计方案。
第三十三条
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送规划核实材料。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对建设工程是否符合规划条件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要求予以核实,并书面告知核实结论。
未经核实或者经核实不符合规划条件的,建设单位不得组织竣工验收。
第三十四条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划条件进行建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建设单位提出的规划许可变更申请,依法作出变更决定:
(一)因城乡规划修改而改变地块建设条件,无法按照原规划许可进行建设的;
(二)因历史文化古迹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和基础设施、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需要,以及其他涉及公共利益原因,造成地块范围和建设条件发生变化,无法按照原规划许可进行建设的;
(三)因不可抗力因素,在建设过程中确需对原规划许可进行变更的;
(四)因法律、法规和政策发生变化,确需对原规划许可进行变更的;
(五)在不改变控制性详细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前提下,确需变更原规划许可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五条
房屋所有人应当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确定的用途使用房屋。确需改变房屋用途的,应当提出变更申请,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法作出决定;作出决定前,应当征求相关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监督检查
第三十六条
乡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城乡规划的实施情况,并接受监督。
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执行城乡规划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七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有权对城乡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提出意见和建议,就建设活动是否符合规划的要求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查询;有权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控告违反城乡规划的行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受理、查处,并为举报人、控告人保密。
第三十八条
省人民政府建立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城乡规划督察员依照国家和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对城乡规划编制、审批、修改和实施的合法性进行督察。
第三十九条
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控制性详细规划备案制度、城乡规划成果汇总交接制度,加快城乡规划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城乡规划实施的动态监测,提高城乡规划实施及监督管理的效能。
第四十条
乡、镇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违反城乡规划管理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街道办事处对本辖区内的违法建设行为,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并配合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予以处理。
村(居)民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发现违反规划的建设行为的,应当予以劝阻,并及时报告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
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监察机关或者其他有权机关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违反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
(二)违反控制性详细规划强制性内容或者规划条件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
(三)擅自改变规划条件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
(四)未按照规定程序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变更规划许可或者同意修改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总平面图的;
(五)违反规定出具建设工程规划核实意见的;
(六)发现未依法取得规划许可或者违反规划许可要求等违法建设行为,不予查处或者接到举报后不依法处理的;
(七)对影响城乡规划实施,严重侵害公众利益应当拆除的违法建设,以罚款代替拆除的;
(八)违反规定批准改变房屋用途的;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
第四十二条
乡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违反规定修改规划、违反规划批准使用土地和项目建设的,有权机关应当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并按照有关规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对未依法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手续的;
(二)为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规定及其批准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核发施工许可证的;
(三)为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及其批准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核发房屋预售许可证的;
(四)为未依法取得建设工程规划核实意见书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予以竣工验收备案或者房屋产权登记的;
(五)不按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求配合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违法建设及时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强制措施的;
(六)违反法律、法规规定,严重影响城乡规划行政处罚决定实施的其他行为。
第四十四条
建设工程设计单位采取虚报、隐瞒等手段骗取规划许可或者擅自变更、修改已经规划许可的内容、总平面图或者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处合同约定的建设工程设计费用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
第四十五条
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5%以上10%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5%以上10%以下的罚款。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前款规定的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情形:
(一)侵占城乡现状或者规划道路红线内用地、禁建区、城市公共绿地、居住小区绿地等各类绿地,以及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
(二)侵占交通、通信、电力、煤气、自来水和污水等线路用地和安全保护用地的;
(三)侵占消防、救护、地下防空等紧急通道的;
(四)侵占单位、居民小区、环卫等通道、出入口,影响通行的;
(五)位于水库、湖泊、河道以及水源保护地范围内和机场、国家储备库、危险品等易燃易爆仓库、军事用地安全控制区范围内的;
(六)阻碍无线电微波通道、有碍永久性测量标志或者其他有碍国家安全和国防设施的;
(七)侵入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历史建筑保护区范围内的;
(八)不符合国家和省、州(市)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的;
(九)严重影响城乡规划实施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六条
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违反规划进行建设,严重影响乡、村庄规划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依法拆除;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改正,并处以下罚款:
(一)形成建筑面积的,按照已形成全部建筑面积处以每平方米100元以上300元以下罚款;
(二)未形成建筑面积的,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七条
房屋所有人擅自改变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确定的房屋用途的,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对个人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八条
未经规划核实或者经规划核实不符合规划条件、不符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要求组织建设工程竣工验收的,由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附则
本条例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992年11月25日云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的《云南省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条例的说明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省人民政府的委托,就《云南省城乡规划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作如下说明:
一、制定条例的必要性
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协调城乡空间布局,统筹城乡发展,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手段。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建设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统筹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高,城乡规划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一是将规划管理范围从城市扩大到镇、乡和村庄,乡村规划及其监督管理活动亟待制度规范;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对城市、镇规划管理制度规定比较原则,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三是个别地方在规划城镇发展时,存在过量规划、过度超前、求大求快、盲目扩展、过多占用坝区耕地的现象;四是规划编制和管理经费不足,乡镇规划管理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省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桥头堡战略的实施。因此,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建立科学的规划体系和完善的规划实施管理制度,对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有效调控、引导城乡建设,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等关系,促进城乡合理布局,节约各类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坝区农田,推进山地城镇建设等具有重大意义。
《云南省城市规划管理条例》自1992年11月25日实施以来,在加强和规范我省城市规划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其制定时间较早,许多规定与新形势下城乡规划工作的需要已不相适应,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城乡规划法在适用范围和调整对象上存在明显不一致。为此,在国家上位法的基础上,需要结合我省实际,对上位法作进一步补充和细化,增强其可操作性。同时,将近20年来我省在城乡规划管理方面积累的成功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上升为地方性法规,进一步解决我省在城乡规划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制定新的《云南省城乡规划条例》。
二、条例草案的起草和审查过程
根据省人民政府2011年立法工作计划的安排,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起草了条例草案送审稿,在报送省人民政府后,省法制办按照立法程序的规定,征求了16个州(市)人民政府和有关单位的意见,赴德宏、昆明、玉溪等州(市)开展了立法调研,并通过召开部门座谈会、协调会、论证会、上网公开征求意见等形式广泛听取了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还借鉴了浙江、江苏等地的立法经验,在此基础上,对送审稿进行了反复研究修改,充分吸收和采纳了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条例草案报批稿,经省政府领导审批同意后,已经2011年11月16日省人民政府第6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形成省人民政府议案,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
三、主要内容
条例草案共6章49条,分别为总则、城乡规划的制定和修改、城乡规划的实施、监督检查、法律责任、附则。主要内容为:
(一)关于政府在城乡规划管理中的职责和要求
为了更好地做好城乡规划工作,需要进一步明确政府在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中的职责和要求,结合云南山多地少的地貌特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转变用地方式,从主要占用耕地、平地搞城镇建设转变为向山地坡地要建设用地,实现城镇上山、工业上山的精神,条例草案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乡规划工作的领导和监督,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统筹协调、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突出特色和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的要求,依法组织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并将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为推进城乡规划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条例草案创设了城乡规划委员会制度,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设立由有关部门、专家和公众代表组成的城乡规划委员会,作为城乡规划决策的议事机构,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工作职责开展工作,为城乡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提供决策依据。(第三条)
(二)关于城乡规划管理体制
为了将统筹城乡规划工作落到实处,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明确管理机构和人员,条例草案在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职能的同时,进一步规定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市辖区、开发区(园区)设立的派出机构,按照规定职责承担有关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乡、镇人民政府所属的规划建设管理机构,依法做好村镇规划管理工作。街道办事处配合县(市、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做好城乡规划管理的有关工作。村(居)委会可以配备规划协管员,协助做好相关管理工作。(第四条)
(三)关于乡规划、村庄规划的制定
城乡规划法对乡规划、村庄规划的编制作了原则规定,为了进一步明确乡规划、村庄规划的编制主体和审批程序,保证乡村规划的实施,条例草案规定了乡规划包括乡域规划和乡驻地规划,村庄规划包括行政村总体规划和自然村建设规划。乡规划由乡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经乡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后,报县级人民政府审批。村庄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行政村总体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自然村建设规划可以由县级人民政府委托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后,报县级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村庄规划报送审批前,应当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第十二条)
为了解决“城中村”规划编制的难点问题,条例草案明确了城市、镇规划区内未纳入建设用地范围的村庄规划由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组织编制,报城市、县人民政府审批。另外,位于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镇、乡和村庄,其规划内容已经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规划中,因此明确不再单独编制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位于镇区规划、乡驻地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其规划内容也已纳入镇区规划、乡驻地规划,因此不再单独编制村庄规划。(第十三条)
(四)关于城乡规划许可的实施
为了保证城市规划的有效实施,条例草案主要对核发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的主体、程序、条件、内容、时效等作了明确规定。(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三十条)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条例草案结合实际,明确了乡村规划许可管理的相关内容,规定在乡镇、村庄规划区内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的,在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规划区内以及乡、村庄和其他镇规划区内进行农村住房建设的,均应当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对许可的主体、程序、条件、时限等作了具体规定,并简化了审批环节。(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
(五)关于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行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要求,条例草案规定省人民政府建立城乡规划督察员制度,并向下一级人民政府派驻城乡规划督察员,对城乡规划编制、审批、修改和实施的合法性进行督察。(第三十七条)
条例草案和以上说明是否妥当,请审议。
审议意见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2年度立法计划》,财经委员会收到省人民政府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云南省城乡规划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的议案后,于5月25日,听取了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政府法制办对条例草案制定情况的汇报,并与相关部门组成调研组,深入州市了解我省城乡规划工作中的具体情况,征求对条例草案的意见和建议;6月10日、11日召开会议,分别征求了部分在昆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各工作委员会、办公厅、研究室负责同志,有关专家和省政府相关部门的意见。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财经委员会对条例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并于7月11日召开财经委员会第41次会议对条例草案进行了审议。现将审议意见报告如下:
一、制定条例的必要性
城乡规划对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意义重大,是各级政府统筹城乡发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基本手段,也是我省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1992年,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了《云南省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科学制定城市规划,加强规划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加快推进等因素,该条例的许多规定目前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后,条例在名称、适用范围、规划制定和规划实施等多方面与上位法也不相一致,需要结合我省实际进行修改和细化。因此,为了维护法制统一,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重新制定《云南省城乡规划条例》是必要和迫切的。
二、条例的主要特点
针对我省城乡规划面临的新情况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条例草案注重了以下几方面:一是规划管理范围从城市扩大到乡镇和村庄,加强了对乡镇、村庄规划的规范;二是突出了云南地方特色,体现了“统筹城乡和城镇上山”的要求,三是强化了对城乡规划制定、实施及变更修改的规范约束;四是结合我省实际,进一步细化了上位法较为原则的内容,增强了条例的可操作性。
三、主要修改建议
(一)关于规划制定和实施的原则
为结合我省实际,明确规划制定和实施的总体原则和要求,突出地方特色,建议增加一条法规原则作为条例草案第三条,明确规定“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按照保护生态、突出特色和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的要求,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
(二)关于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和乡镇人代会对规划工作的监督
为切实履行好宪法和法律赋予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权,建议条例草案第七条第四款、第十一条第二款第一句增加“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交由本级人民政府研究处理”的内容,条例草案第十一条第二款第二句、第十二条第二款增加“代表的审议意见交由本级人民政府研究处理”的内容。
(三)关于建设用地以外的规划许可
条例草案第二十二条规定了在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外的建设项目应当办理选址意见书,该规定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建议删除。
(四)关于行政许可程序
条例草案第二十一条、二十八条、二十九条规定了取得选址意见书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条件和程序,但表述上存在问题,建议进行修改完善,先规定申请许可的条件,再规定主管部门的办理程序。
(五)关于法律责任
条例草案第四章监督检查中的第三十九条的内容属于法律责任,建议调整到第五章法律责任中作为第四十一条。条例草案第四十五条没收施工设备、设施的内容没有上位法的依据,建议删除。
此外,财经委员会建议对条例草案的一些具体文字和表述作修改完善,对部分条文顺序作相应的调整。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审议结果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今年7月,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对《云南省城乡规划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进行了第一次审议。审议中大家对制定该条例的必要性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一些很好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会后,法制委、法工委与财经委共同研究了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和建议;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法制委、法工委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二审立法调研;召开了部分在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专家论证会。根据各方面的意见,法制委、法工委与财经委、省政府法制办、省住建厅共同对草案进行了修改。9月11日,法制委员会召开第四十八次会议,对草案进行了统一审议,形成了草案修改稿。现将审议结果报告如下:
一、关于规划制定和实施的原则
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和财经委提出,应结合我省实际,在草案中明确规定城乡规划制定和实施的总体原则和要求。经研究,增加了“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保护生态,保护坝区农田,因地制宜建设山地城镇,并符合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的需要”的内容,作为草案修改稿的第三条。
二、关于建立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的制度
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公众对城乡规划的制定、修改、实施行使监督权,应以其知情权、参与权得到保障为前提。经研究,增加了“城乡规划的制定、修改、实施和监督检查,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等制度,听取公众意见,接受公众监督”的内容,作为草案修改稿的第八条。
三、关于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对规划编制工作的监督
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和财经委提出,应加强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对城乡规划编制工作的监督实效。经研究,在草案修改稿第九条第四款、第十三条第二款、第十四条第一款中增加了“审议意见交由本级人民政府研究处理”的内容。
四、关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改
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条例应对已生效的规划进行修改作严格限制。根据城乡规划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论证”是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必经程序,而不是修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一种情形。经研究,删除了草案第十八条第二款第四项“经评估、论证确需修改”的内容,增加了“因前款规定的情形,对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修改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对修改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征求规划地段内利害关系人的意见”的内容,作为草案修改稿第二十条第三款。
五、关于建设用地范围以外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办理
根据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和财经委的意见,删除了草案第二十二条。因该条规定的内容,在草案第二十一条中已经包含,无需重复规定。
六、关于违反乡、村庄规划建设行为的法律责任
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和财经委提出,草案第四十五条中“没收施工设备、设施”的处罚,没有上位法的依据。经研究,采纳了这一意见,对该条进行了修改完善。一是删除了“没收施工设备、设施”的内容;二是将该条修改为“在乡、村庄规划区内,违反规划进行建设,严重影响乡、村庄规划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依法拆除;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改正,并处以下罚款:(一)形成建筑面积的,按照已形成全部建筑面积处以每平方米100元以上300元以下罚款;(二)未形成建筑面积的,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此外,还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财经委的审议意见以及调研收集的意见和建议,对草案的部分文字作了修改和完善,对一些条款的逻辑顺序,作了相应的调整。
法制委员会认为,经过常委会会议一审后形成的草案修改稿,充分采纳了常委会组成人员、财经委的审议意见以及其他各方面的意见。一些重要的修改,已经同有关部门协商并取得了共识。修改情况已向主任会议作了汇报。草案修改稿已基本成熟,建议经本次常委会会议审议后,提交表决。
以上报告和草案修改稿,请予审议。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4 16:05
目录
概述
条例信息
条例内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