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拼音:yún),是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最早见于
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云气。本义是指悬浮在空中由大量水滴、冰晶或兼由两者组成可见的聚合体,后由此引申出盛、多的意义。后又假借为说等义。
字源演变
象形字。甲骨文造字时描绘其形。在字1、字2中“云”是由两横加上一朵卷曲的云构成,上面的横代表天空,金文中的“云”下半部分变为向右卷曲。战国时期进行篆文规范时分为两字。一种加形符“雨”作“云”,从雨从云,云兼表声音,成为形声字,现又简化为“云”;一种保持原本字形不变。隶书中沿用了篆书的写法,将卷曲的云变为横平竖直的笔画。
详细释义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山川气也。从雨,云象云回转形。凡云之属皆从云。云,古文省雨。亦古文云。王分切
说文解字注
山川气也。
天降时雨。山川出云。
从雨。云象回转之形。
回上各本有云字。今删。古文只作云。小篆加雨於上。遂为半体会意、半体象形之字矣。云象回转形、此释下古文云为象形也。王分切。十三部。
凡云之属皆从云。古文省雨。
古文上无雨。非省也。二葢上字。象自下回转而上也。正月。昏姻孔云。传曰。云、旋也。此其引伸之义也。古多叚云为曰。如诗云卽诗曰是也。亦叚员为云。如景员维河笺云员古文作云、昏姻孔云本又作员、𦕼乐我员本亦作云、尙书云来衞包以前作员来、小篆妘字籒文作?是。云员古通用。皆叚借风云字耳。自小篆别为云而二形迥判矣。
亦古文云。
此冣初古文。象回转之形者。其字引而上行。书之所谓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也。变之则为云。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王分切《韵会》《正韵》于分切,𠀤音云。《说文》山川气也。象回转形。後人加雨作云,而以云为云曰之云。《正字通》与曰音别义同。凡经史,曰通作云。
又运也。《管子·戒篇》天不动,四时云下,而万物化。《注》云:运动貌。
又狎昵往复也。《诗·小雅》昏姻孔云。《朱传》云:旋也。《左传·襄二十九年》晋不邻矣,其谁云之。《注》云:犹旋。旋归之也。
又语助。《诗·小雅》伊谁云憎。《史记·封禅书》秦文公获若石云于𨻰仓北坂。
又陆佃曰:云者,有应之言也。 《左传·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当御。三云:叔向不应。
又云云:众语也。《前汉·汲黯传》上曰,吾欲云云。《注》犹言如此如此也。
又云云:山名。《前汉·郊祀志》封大山禅云云:《注》云云:太山下小山。
又云为。《易·系辞》变化云为。
又姓。汉云敞。
又与芸同。《庄子·在宥篇》万物云云。《注》盛貌。老子作芸芸。
又纷云:兴作貌。《吕览·圜道篇》云气西行云云然。《前汉·司马相如传》威武纷云。俗作纭。
又《韵补》叶于先切,言也。《韩愈·剥啄行》我谢再拜,汝无复云。往追不及,来可待焉。
书法字形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
(书法来源:)
音韵汇集
(音韵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