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阗大体就是今天中国新疆的和田地区,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南隅。于阗古国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商业发达,与北庭故城、西州并称西域三大丝都。西汉时,
张骞出使西域从大月氏返回时,就是途径于阗回到中原的。《新唐书·西域传》提到,“于阗或曰瞿萨旦那,亦曰涣那、曰屈丹,北狄曰于遁,诸胡曰豁旦”。于阗古国信仰佛教,是当时塔里木绿洲大乘佛教的中心,法显、玄奘和慧超等高僧都曾到过这里。后伊斯兰教传入,随着回鹘人建立的
喀喇汗王朝占领于阗,于阗国就此灭亡。
于阗文是继
佉卢文(不过其字形和在楼兰等地流行的佉卢文不同)之后,在该地区通行的一种文字,约流行于5到10世纪。于阗文又称于阗塞文(因为这是古代
塞种人用来记录自己语言的文字),是一种源出印度婆罗米字母笈多王朝字体的音节文字,字体有楷书、草书、行书之别,字大多是合体连写的。《
大唐西域记》瞿萨旦那(于阗)国条谓其“文字宪章聿遵印度,微改体势,粗有沿革,语异诸国”。 吐蕃文 《于阗国悬记》亦谓“其文字悉同身毒(印度),习尚大有华风”。说的都是于阗文有印度文字演化而来。于阗文是在约5世纪以后才在这一地区流行的,并且还通用汉字。已出土的大量于阗文献中夹杂着汉字,而且还有汉语称谓,比如宰相、长史、节度使等等。
于阗文元音有a、ā、i、ī、u、ai、e、au、o,辅音有g、th、d、p、ph、b、tc、js、j、c、、、ts、ch、、s、、、s、ys、hv、h:。词类有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动词、副词、前置词、后置词、连接词等。名词有阴性、阳性,单数、复数,主格、宾格、属格、用格、方位格、呼格等形态变化;形容词变格与名词相同;动词有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单数、复数,现在时、过去时,陈述式、命令式、假定式、希望式,主动态、中动态等形态变化。
19世纪末俄国驻中国喀什噶尔
领事M.彼得洛夫斯基、英国驻中国喀什噶尔领事G.H.马继业最先在
和田地区搜集于阗文文献,1901年德国梵文学家霍恩雷首次刊布。此后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派到中国新疆的“探险家”又获取了大量于阗文文献。已发现的于阗文文献属以佛经居多,比如《妙法莲华经》、《般若波罗蜜多经》等,也有少量世俗文书如官方敕令、奏报、信札、医书和词汇集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 在新疆陆续发现有于阗文文献。(见图于阗文《佛顶尊胜陀罗尼》)英国学者贝利研究于阗文40余年,已发表《于阗文文献》7册、《于阗文佛教文献》1册,并著有《于阗文字典》1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