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吉红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
于吉红,女,1967年1月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籍贯山东肥城,无机化学家。
人物经历
1967年1月,于吉红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籍贯山东肥城。
1985年9月-1989年7月,就读于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9年7月-1992年7月,就读于吉林大学化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92年7月-1995年7月,就读于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师从徐如人院士,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1995年7月-1995年,担任吉林大学讲师。
1996年-1997年,在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
1997年-1998年,在日本东北大学物理系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7年-1999年,担任吉林大学副教授。
1999年,晋升为教授;同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1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2004年6月-2004年8月,担任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客座教授。
2011年,担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
2013年,入选首批“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2015年1月,入选2014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2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部)。
2016年3月,担任吉林大学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任;11月,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9年7月,当选为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2021年,当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22年2月4日,作为火炬手参加北京冬奥会火炬在北京颐和园的传递。
2023年4月-2024年4月,任第九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2024年4月,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
2024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决定递补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于吉红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于吉红长期从事分子筛多孔催化材料的定向设计与合成研究,主要学术贡献包括:1. 创立了分子筛结构设计的理论方法:建立了基于限定禁区和基于电子密度图设计具有特定孔道结构分子筛的理论方法,开发了新型分子筛催化材料高通量预测与筛选的计算机方法;2. 发现了羟基自由基可以加速分子筛水热晶化的机理。这一重要发现,为化学工业上具有重要需求的分子筛催化分离材料的高效、节能和绿色合成开辟了新的路线;3. 发展了分子筛定向合成的方法:提出了基于模板导向、杂原子取代以及数据挖掘为指导的定向合成途径,特别是建立了将计算化学和组合化学相结合指导定向合成的途径,成功制备出50余种新型多孔催化材料;4. 开发了系列高效的分子筛催化、分离材料,如甲醇制烯烃高效转化催化剂及油水分离分子筛膜材料等。
2016年3月,于吉红团队在《Science》发表了关于沸石分子筛材料方面的突破性成果,这也是吉林大学化学领域研究成果首次在《Science》期刊上发表。
2017年5月,于吉红领导的科研团队在美国科学促进会出版的《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了题为“分子筛限域碳点:新一类具有超长荧光寿命的热致延迟荧光材料”(Carbon dots in zeolites: A new class of 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 materials with ultralong lifetim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团队提出了“量子点于分子筛中”的新颖合成策略,通过水热/溶剂热合成方法,将碳点原位限域在分子筛晶体之中,成功开发出一类全新的具有超长延迟荧光寿命的TADF材料。
截至2021年8月,于吉红先后主编著作4部、合作出版著作3部。
截至2021年8月,于吉红先后在包括Science等期刊上发表SCI检索论文300余篇。
Chi, X. W.; Li, M. L.; Di, J. C.; Bai, P.; Song, L. N.; Wang, X. X.; Li, F.; Liang, S.; Xu, J. J.*; Yu, J. H.* A highly stable and flexible zeolite electrolyte solid-state Li-air battery[J], Nature, 592(2021), 551-557.
Li, Y.; Yu, J. H. Emerging applications of zeolites in catalysis, separation and host-guest assembly[J], Nature Reviews Materials, 2021,
Sun, Q. M.; Wang, N.; Fan, Q. Y.; Zeng, L.; Mayoral, A.; Miao, S.; Yang, R. O.; Jiang, Z.; Zhou, W.; Zhang, J. C.; Zhang, T. J.; Xu, J.; Zhang, P.; Cheng, J.; Yang, D. -C.; Jia, R.; Li, L.; Zhang, Q. H.; Wang, Y.*; Terasaki, O.; Yu, J. H.* Subnanometer bimetallic platinum-zinc clusters in zeolites for propane dehydrogenation[J],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59(2020), 19450-19459.
Zhang, Q.; Mayoral, A.; Terasaki, O.; Zhang, Q.; Ma, B.; Zhao, C.; Yang, G. J.; Yu, J. H.* Amino acid-assisted construction of single-crystalline hierarchical nanozeolites via oriented-aggregation and intraparticle ripening[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41(2019), 3772-3776.
Feng, G. D.; Cheng, P.; Yan, W. F.; Boronat M.; Li, X.; Su, J. H.; Wang, J. Y.; Li, Y.; Corma, A.; Xu, R. R.; Yu, J. H.* Accelerated crystallization of zeolites via hydroxyl free radicals[J], Science, 351(2016), 1188-1191.
截至2021年8月,于吉红先后授权专利20余项。
人才培养
对于研究生,于吉红会在入学之初和学生一对一地探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给出个性化研究思路,注重于学生创新思维及能力的培养,做学生开拓创新的引路人。教学中,她结合实际进行引导式教育,注重把国际上前沿领域的最新进展介绍给学生,做学生求知路上的领航人。
2000年,于吉红获得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奖。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于吉红在分子筛多孔材料的结构设计与定向合成方面作出了重要创新性贡献。(吉林大学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于吉红关注教书育人,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无论是指导学生实验还是修改论文,她都兢兢业业、一丝不苟。除了严谨的学风,于吉红还传递给学生探索的兴趣和进取的精神。(《吉林日报》评)
参考资料
于吉红.吉林大学化学学院.
中国教育年鉴 教师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职人员 / 院士 / 于吉红.吉林大学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8 15:48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