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令仪
宋代商人
原文
译文
曹州人于令仪,原来是个以贩卖货物为业的小商人。他为人宽厚,从不欺骗人,晚年时家道殷实富足。 一天晚上,有一个小偷,到于令仪家里行窃,被他几个儿子抓住了。原来小偷是邻居家的儿子。于令仪问他:“你一向为人本分谨慎,何苦要当小偷呢?”小偷回答道;“不过是被贫穷逼成这样罢了。
于令仪问他想要什么东西,他说:“我如能得到十千钱,就足够穿衣吃饭了。”于令仪就按他说的数目,付给了他钱。 小偷拿了钱以后,已经走出去了。于令仪忽然想起了什么,又叫住他。 那小偷不知是否有变,非常害怕。于令仪说:“你如此贫困,夜里带着十千钱回家,我恐怕你在路上,要被人怀疑盘问,就麻烦了。”
于是于令仪留下小偷,在自己家里过夜,到天亮后,才让他回去。
小偷经历了这样的人和事,很受感动,大为惭愧,后来终于成了一个良民。
邻居乡里都称令仪是好人。令仪选择子侄中的优秀者,办了学校,请有名望的教书先生来执教。儿子及侄子于杰效,陆续考中了进士,成为曹州南面一带的望族。
正是: 诚心实意帮穷人,迷途知返成良民。功德无量获善报,冰冷寒夜送温馨!
(事据宋代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字词解释
1、素:向来
2、为:成为
3、迫:逼迫
4、于:被
5、欲:想要
6、得:得到
7、足:足够
8、以:用
9、与:给
10、既:就
11、去:离开
12、恐:害怕
13、甚:十分
14、负:背
15、归:回来
16、为:被
17、诘:质疑
18、卒:最后
启示
于令仪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教诲周围的人,并且用宽厚的心去感化别人,甚至是盗贼。现实意义是对于别人不能因一件事而下判断性的结论,要分析事件的原因,要有原谅向善的心,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敬!
练习
1.于令仪是个忠厚的长者,除了把钱赠给小偷外,还体现在什么地方?(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
2.翻译:①迫于贫耳(被贫困所逼迫)②盗大感惭(小偷大为感动并感到惭愧)
(摘自《文言文启蒙读本》)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02 14:01
目录
概述
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