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马营组
1959年命名的中国岩石地层名称
属于中三叠世地层。最初命名地点在中国山西宁武县二马营,故名。分布于山西宁武、沁水盆地、河北燕山东段和太行山南段及晋陕边境一带。岩性为紫红、灰紫、黄灰色砂岩、粉砂岩、夹暗紫、绿色泥岩、页岩夹不稳定砾岩,泥岩中含钙质或石膏质结核,全组厚106—713米。
时代
T2
命名
中国科学院山西地层队刘鸿允等,1959年命名
特征
二马营组岩性为灰绿色长石砂岩夹红色泥岩。红色泥岩中含大量钙质结核(层)。含脊椎动物 “中国肯氏兽动物群”化石:Ordosia,Sinokannemeyeria,Parakannemeyeria,Shansiodon,Shansisuchus;植物:Todites,Neocalamites Voltzia,Aipteris wuziwanensis,Pleuromeia wuziwanensis,Nilssonia,Ginkgoites,Protoblechnum等;孢粉:Aratrisporites- Punctatisporites-Chordasporites组合及叶肢介及轮藻等化石。该组为半干热--半温湿气候下的内陆河流相沉积。,底界与下伏的石千峰群的和尚沟组;上界与上覆延长组或油房庄组、大风沟组均为整合接触。厚116-1245米以上。
同物异名
辛庄沟层、纸坊组[2]、胡杖子组、流泉组、马斗层、馆陶组(山东)。
参考资料
二马营组.中国岩石地层名称辞典库.
最新修订时间:2022-05-20 11:16
目录
概述
时代
命名
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