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山隧道
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与雅安市境内隧道
二郎山隧道(Erlangshan tunnel),是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安市境内公路通道,也是中国“九五”计划中的重点建设项目。
建设历程
1986年,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组织有关专家对二郎山隧道工程进行了可行性调查工作。
1992年7月8日至12日,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主持的川藏公路二郎山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会在四川省雅安市召开,二郎山隧道工程通过论证,同时,二郎山隧道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由交通部西安公路第一设计院开始进行。
1995年,二郎山隧道建设工程被列入中国“九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8月,二郎山隧道设计方案完成。9月,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和四川省交通厅,先后在成都、康定分两阶段召开隧道初步设计评审会。10月18日,二郎山隧道东段引道工程开工。12月,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批准二郎山隧道建设优化方案。12月18日,二郎山隧道西段引道工程开工。
1996年3月12日,二郎山隧道工程招标预备会议在成都召开。5月23日二郎山隧道动工兴建。5月25日,二郎山隧道西坡主体工程开工典礼在泸定县别托隧道施工现场举行。6月18日,二郎山主体工程开工。6月28日,二郎山隧道东坡D合同段主体工程开工并举行开工典礼。
1998年11月28日,二郎山隧道贯通。
1999年12月7日,二郎山隧道管制试通车。
2001年1月1日,二郎山隧道全面竣工通车。
2010年3月,二郎山隧道机电系统部分设施改造工程启动。11月,二郎山隧道机电系统部分设施改造工程完工。
2014年3月,二郎山隧道机电系统部分设施改造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隧道位置
二郎山隧道位于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雅安市天全县的交界地段。隧道位置是从上海—聂拉木公路(318国道)天全县新沟乡上行,于二郎山东坡龙胆溪进口穿越二郎山岭的干海子山,全长约4176米,于西坡泸定县冷碛乡别托村和平沟出口,与原上海—聂拉木公路(318国道)相接。
隧道设计
隧道结构
二郎山隧道主要由主线隧道、平行导洞等组成;隧道主线方向呈东北向西南方向布置。
①平纵面设计
二郎山隧道采用直线线形,平行导洞位于隧道右侧,与主洞平行,为便于截排水平导设计标高较主洞更低。
②横断面设计
二郎山隧道内轮廓采用单心圆断面,洞内设多处应急停车带。平行导洞横断面设计除满足通风需要外,还兼顾到紧急救援施工方便,平导横断面采用三心圆。遵循“早进洞、晚出洞、尽量保护原自然生态”的原则,确定了隧道进出口位置,在设计中结合二郎山地区特殊的地理与人文环境对洞口段作了景观设计,隧道主洞门采用了兼有藏族建筑韵昧的古汉阙亭阁式结构,洞门墙外表面采用花岗岩料石饰面。其余的洞门也相应采用了洞门墙外表面镶贴花岗岩板材,墙顶设琉璃瓦帽檐的装饰。
③支护衬砌结构设计
a一般区段衬砌设计
二郎山隧道进出口段各设有一段明洞,为钢筋混凝土带仰拱结构。洞身段按新奥法复合村砌原理设计,初期支护采用喷、锚、网、格栅钢架等,洞口浅埋段、软弱围岩及断层破碎带还设计了长、短管棚或超前锚杆预注浆加固措施,二次衬砌采用钢筋混凝土或混凝土结构。
b高地应力区段衬砌设计
二郎山隧道高地应力区段衬砌设计按照硬岩在高地应力作用下产生岩爆,软岩在高地应力作用下产生大变形破坏这两种情况进行预设计。
隧道参数
硬件设施
截至1999年1月,二郎山隧道采用平导送风型通风方式,充分利用隧道与平导间横通道(每隔约23米设一通风横通道,实际施工中有所调整),将新鲜空气由风机房、平导、横通道送入主隧道,污染空气由两端洞口排出。在平导洞口设两处风机房,各安装三台轴流风机。靠近主洞洞口第一个通风区间还安装调压用射流风机,各横通道中间安装风门调节风量、风压,风机总装机功率750千瓦。通风控制是由洞内VI、CO传感器反馈信号,可实现分级自动遥控、手控、还可现场手控。
截至1999年1月,二郎山隧道照明采用高压钠灯。照明供电由东、西洞口及洞内中间的三个变电站供电。照明控制采用“程控加手控”模式并分成四个相应时段由总控室集中控制。
截至1999年1月,二郎山隧道洞口、各可供车辆通行的横通道口均设交通信号灯,其操作方式是以洞内手动报警、自动火灾报警信号作为控制信号实施自动控制,另外还可手动控制。
截至1999年1月,二郎山隧道洞内每隔200米设紧急电话分机一部,安装在嵌入衬砌内的专用防噪箱体内,直接摘机便可与中控室通话。
截至1999年1月,二郎山隧道内每隔50米单侧设一处含有水消火栓与水成泡膜装置以及灭火器的消防洞室,在紧急停车带及洞口还设有给水栓,消防用水由高位水池提供。隧道内报警装置有设在洞顶的电缆式火灾自动报警器与设在消防洞室旁边的的手动报警按钮,力争尽早发现灾情。
截至1999年1月,二郎山隧道东西洞口各设一台彩色摄像机,洞内每隔230米(与横通道相对应)设一台黑白摄像机,共19台,视频传输采用光纤。
截至1999年1月,二郎山隧道总控系统包括:总控室操作台、模拟屏;主控系统;光I/O传输系统;光I/O单元;终端被控系统等五个部分,完成除供电、应急电话、CCTV系统以外所有系统的集散控制。
运营情况
票制票价
2001年1月1日,二郎山隧道竣工通车,隧道作为上海—聂拉木公路(318国道)的一部分免费通行。
交通流量
截至2014年9月,二郎山隧道日均车流量达4000辆次,日高峰车流量达1.2万辆次。
建设成果
技术难题
二郎山隧道的主要技术创新点有:
1.在设计中对线路方案进行了多次优化、比选,从隧址区三大断裂带交接的构造背景中,选择出了隧道的安全轴线位置,所选方案地质条件最有利修建隧道,地质病害降到了最低,工程造价合理,投资效益高。
2.采用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施工新理念,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生态环境,总体设计与景观、美学设计融为一体,洞门的藏式建筑风格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3.开展了高地应力条件下隧道发生大变形破坏机理性研究,总体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高应力隧道围岩大变形破坏机理、区分“小变形破坏”与“大变形破坏”的标准、用大变形同步原理解释围岩剪切错动过程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节省投资665万元。
4.开展了高地应力与围岩稳定性的专题研究。提出了围岩二次应力改进型(W型)门塞式应力恢复测试、围岩变形跟踪监测预报系统(TMS),建立了岩爆烈度RMS分级方案;在隧道施工中,对岩爆发生的部位和级别做出了准确的预报,研究成果居中国国内领先水平,为工程建设节省投资3000万元。研究成果对促进岩爆理论和高地应力条件下岩体稳定性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对中国西部即将建设的或正在建设的深埋隧道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价值。
5.开展了隧道营运通风现场测试、模拟及海拔高度系数研究。首次提出了平导送风型半横向式机械通风“自动适应”自然风的通风控制方法,并在二郎山隧道中成功实施;对CO海拔高度系数开展了测试研究,提出了新的海拔高度系数。总体达到中国国内领先水平。其中CO海拔高度系数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每年节约运营通风电费101万元,按设计使用期20年计算,节约运营电费2020万元。
6.首次采用KLEM电脑全自动管棚台车(德国进口)对西口浅埋偏压段松散堆积体进行108毫米大管棚施工,并总结出了大管棚施工工法。
7.二次衬砌采用全液压整体衬砌台车,混凝土由电子计量拌台站搅拌,泵送混凝土灌注,使隧道衬砌内实外美;采用超前地质预报和“防、排、堵、截”相结合的防排水技术,顺利通过高承压水地段,实现了整座隧道不滴、不漏、不渗。
8.采用”洞中修涵法”顺利通过隧道西侧的地下暗河,较好地解决了因暗河带来的排水、出碴、临时支撑、混凝土灌注等一系列施工难题。
9.采取“打眼释放应力,短进尺、多循环,光面爆破,掌子面喷水,自进式长锚杆”等施工方法,减少了岩爆危害,避免了灾害性事故的发生,在施工中未死一人,未发生一起重特大安全事故,创安全生产佳绩。
10.通过建造拦碴坝,疏通河道,加固堤岸,对大型泥石流进行了有效整治。采用锚索、抗滑桩等手段对滑坡进行了综合治理,效果显著。
荣誉表彰
文化特色
2000年,二郎山隧道被《中国公路》杂志评选为二十世纪中国十大桥隧工程之一。
2003年,二郎山隧道被《公路》杂志评选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五大工程之一。
二郎山隧道洞门口设有石刻,石刻为歌曲《歌唱二郎山》的曲谱与歌词,记载着修筑川藏公路的艰辛
价值意义
“一洞贯东西,通的是人流、物流、信息流。”“二郎山隧道为加快发展甘孜州和西藏经济创造了条件。”“打通二郎山隧道,必将为藏区经济腾飞插上金色的翅膀。”(《四川日报》 评)
二郎山隧道建成通车后,川藏公路二郎山路段将比原来公路缩短25千米,并能提高车辆昼夜通行能力,确保全天候行车安全。(四川省交通运输厅 评)
参考资料
70年70记㊲ 1999年二郎山隧道建成通车.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2 08:45
目录
概述
建设历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