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禅
佛教术语
佛教术语,巴利语pathama-jjha^na。乃色界四重禅定之第二重,位在初禅之上,第三禅之下。分为色界二禅与出世间二禅,北传佛教认为劣修此禅者可生于色界第二天,即少光天
佛教定义
色界二禅
巴利语dutiya-jha^na。新译作第二静虑。为四禅之第二。具有内等净、喜、乐、心一境性等四支。于此禅定,远离初禅的寻、伺心理活动,于内心信相明净,故称‘内等净’;由于禅定之故,住于喜与乐之情态,故称‘定生喜乐’。又于此禅定之中,可对治初禅之贪、寻伺、苦、掉举、定下劣性等五种修道之障碍。又于初禅定之时,仍会起语行(寻、伺),而自此禅定以上,则不再有语行。此外,修习第二禅定,可得生于第二禅天之果报,此天有少光、无量光、极光净三天,即:(一)少光天,此天天众于二禅天诸天中,光明最少,故称少光。 (二)无量光天,此天天众之光明渐次转增,难以测量,故称无量光。(三)极光净天,此天天众之光明胜于上记二天,遍照自地。又以光为语音之故,亦称为光音天。此外禅诸天之依处、身量及寿量等果报,于长阿含卷二十世记经、大毗婆沙论卷一三六、俱舍论卷十一、立世阿毗昙论卷三、卷七等皆详加记载。又如上记所述,此天天众以安住于禅定而生起喜、乐之感受,故此天又称‘定生喜乐地’。又于劫末之时,三灾之大水灾浸坏第二禅天以下之器世间。[长阿含卷八众集经、俱舍论卷二十八、显扬圣教论卷二、卷十九](参阅‘四禅’1843、‘四禅天’1846)[佛学大词典]
出世间二禅
至于出世间禅,当你修行观禅达到行舍智时,你觉照名与色、因与果的无常,或苦,或无我,同时也加强辨识禅那法的三相。当你觉照初禅法的无常,或苦,或无我本质时,如果在那时证悟涅槃,则那个道智与果智称为初禅道智与初禅果智。
在圣道心里面,依照它的禅那可以分为第二禅的道心、第二禅的果心。
佛经记载
更有比库,以灭寻伺,内心安静、心为专一,无寻无伺,由定生喜乐,达第二禅而住。彼以由定生喜乐,流润充满盈溢周偏其身;以由定生喜乐,无不普洽其全身。
大王!犹如有深池涌出水,于此水池,无东方之流入口,无西方之流入口,无北方之流入口,无南方之流入口,两天神时时与骤雨而且,由此深池涌流泠水,以泠水充满盈溢、周偏流润此深池;无不以泠水普洽此深池。大王!比库如是以由定生喜乐,充满盈溢、周偏流润其身;以由定生喜乐,无不普洽其全身。大王!此亦沙门修行现世之果报,比前者更殊胜微妙。《长部.沙门果经》
二禅修习
当你已熟练初禅的五自在之后,可以进而修行第二禅。为此,首先你应进入初禅。从初禅出来之后,思惟初禅的缺点及第二禅的优点:你应思惟初禅接近五盖,也应思惟初禅中的寻、伺禅支是粗劣的,它们使初禅不如无寻、伺的第二禅寂静。存着想去除此二禅支,而只留下喜、乐、一境性的意愿,再次将心专注于似相。如此你能达到具有喜、乐及一境性的第二禅。接着应当修行第二禅的五自在。
以修习地遍为例:从初禅出定之时,因他的念与正知的观察禅支,寻与伺粗起,喜、乐、心一境性寂静现起。此时为了舍断他的粗支而获得寂静支,他不同一的相下“地、地”的数数作意,当他想:“现在要生起第二禅了”,断了有分,即于那同样的地遍为所缘,生起意门的转向心。自此以后,即对同样的所缘速行了四或五的速行心。在那些速行心中的最后一个是色界的第二禅心,其余的如已述的欲界。
二禅四支
次二禅者,若于初禅定中,厌离觉观,入中间禅。从未到地,专心不止,于后其心豁然,明净皎洁,定心与喜俱发,具足四支功德(一内净,二喜,三乐,四一心)。
一、内净支 心无觉观之浑浊,故名内净。谓行者欲离初禅时,种种诃责觉观,觉观既灭,则心内静,心与静色法相应,豁尔明静,故名内净支。
二、喜支 欣庆之心名喜。谓行者初得内静时,即与喜俱发,而喜心未成,次心自庆得免觉观之患,获得胜定内净之喜,欢喜无量,故名喜支。
三、乐支 怡悦之心名乐。谓行者喜涌之情既息,则怡然静虑,受于内净喜中之悦乐,故名乐支。
四、一心支 心与定一,谓之一心。谓行者喜乐心息,则心与定一,澄渟不动,故名一心支。
二禅五自在
名为根本二禅,若人坐禅得此,随其浅深,命终必生少光等之天中,是为二禅天因也。第二禅五自在
1、转向自在:能够在出定后把心转向于诸禅支;
2、入定自在:能够在任何想入定的时刻入定;
3、住定自在:能够随自己预定的意愿住定多久;
4、出定自在:能够在所预定的时间出定;
5、省察自在:能够辨识诸禅支。
二禅三善十相
“ 于第二静虑如何是初、如何是中、如何是后?
于第二静虑道之清净是初,舍之增长是中,庆喜是后……乃至……如是而三转之心是三善、十相具足,是喜具足、乐具足、心摄持具足……乃至……慧具足。《小部.经典十八 无碍解道.入出息论》
参考资料
佛学大词典.佛教辞典.
上座部佛教大百科.上座部佛教大百科.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1 20:45
目录
概述
佛教定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