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庙庙会
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二王庙庙会是当地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李冰父子凿离堆、开堰建渠给成都平原带来福泽,其功德一直为后人所崇敬、感激。二王庙兴建,不但民间香火鼎盛,还形成了官方主持的祭奠活动。每年,二王庙除在清明节举行盛大的放水节外,还在农历六月廿四二郎的生日、六月廿六李冰的生日后举行庙会活动。每年庙会期间,不少川西群众及游客都会前来祭祀李冰父子。
简介
二王庙庙会 两千多年来,李冰父子凿离堆,开堰建渠为天府之国带来的福泽一直为世人所崇敬、感激,二王庙从古不但香火鼎盛,而且在历史上一直既有官方主持的祭典活动,也有老百姓的民间祭祀活动。形成了以李冰父子为主题人物的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和六月二十六日为中心的庙会活动。
传说旧历六月二十四日是二郎生日,后两日为李冰生日。因此六月二十四日后。川西受益区人民不辞艰苦跋涉,扶老携幼,带着祭品,来庙祭把,每日多达万人。《灌县乡土志》中说:“每岁插秧毕,蜀人奉香烛,把李王,络绎不绝呼。”。
起源
秦尚未统一中国之前的公元前256年,由时任蜀郡守的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使岷江水害得到彻底治理,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有了灌溉农业为依托的秦国,最终荡平宇内以后,便把祭祀岷江升格为国家行为。到了汉代,人们的文化认知角度有了质的变化,从敬畏鬼神、敬畏大自然逐步转为对科学的认知,转而祭祀李冰。从1974年都江堰岁修时在鱼嘴附近出土的汉代石刻李冰像来看,在公元168年以前,都江堰渠首附近的岷江边,就已经修建有专门祭祀李冰的庙宇。《灌县乡土志》载:“每岁插秧毕,蜀人奉香烛祀李冰,络绎不绝。”渐渐的,在这一历经千百年的民俗活动基础上,便形成了以李冰父子为主题人物的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到二十六为中心的二王庙庙会。
官祭与民祭
官祭
从汉代开始,虽然历经唐、宋、元、明、清等朝代更替,但在二王庙祭祀李冰的习俗却2000多年来始终如一。宋开宝七年( 982) 改封李冰为“广济王”,并且每年祭祀一次。宋代中期后,对李冰父子的祭拜改为了春秋二祭。这种祭祀规格一直沿用到明末。至于李冰的儿子二郎,曾于宋景德年间( 1004~ 1007)御赐“二郎神碑”,称二郎为“川主二郎神”,并钦定了祭文。清代雍正五年 ( 1727),官定对李二郎的祭祀规格是:准四川巡抚都察院宪德奏请,颁定每年“春秋仲月,照吉致祭”。清乾隆三十五年( 1770) 《察捐春秋祭典碑》中定为:“每年仲春、仲秋祀龙王,次日祭(李)王父子。牲用少幸,祭列九品。”1938年,四川省政府还特别颁定了《崇祀显英王庙伏龙现典“礼仪式”》。
民祭
除了官祭之外,还有就是以二王庙庙会为代表的民祭。根据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讲,农历六月二十四是二郎生日,后两日为李冰生日。因此,到了每年六月二十四前后,人们都不辞辛苦,带着祭品、扶老携幼地前来庙中祭拜,常常每日多达万人。民祭之日,二王庙里人山人海、香烟缭绕,虔诚之态,令人感动。这一天,来自都江堰灌区的人们川流不息地拥到二王庙,在正殿李二郎和后殿李冰的神像前焚纸烛香蜡,祈祷风调雨顺。
祭祀内容
斗牛
在唐代以前,祭祀的内容主要是分别在“春秋设斗牛戏”。这种“斗牛戏”是因为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氐羌人以牛为图腾,所以在民族节日中常常举行斗牛大会,逐渐形成一种民俗文化活动。
献羊
从宋代开始,改祭祀李冰一人为祭祀父子二人,并把六月二十四李二郎的生日定为主祭日。以前在春秋两次祭祀的形式是举行“斗牛会”,而从宋以后,一是改祭李冰父子,二是改斗牛为献羊,三是改定六月二十四为主祭日。献祭后多达4万头的羊,或者被羊的主人带回家食用,或作为商品出售,但必须在二王庙门前来宰杀,故而当时二王庙临江大门两边形成了以屠羊、卖羊为主的集市。
烧香祈福
到了现代,以岷江祭祀烧纸上香祈求赐福的内容已经十分广泛,不再是简单的祈求风调雨顺了。每年二王庙庙会都会有很多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烧香祈福,以纪念李冰父子的功绩。每到这个时候,二王庙内烟雾蒸腾,万人朝拜,盛况不减当年。
川剧表演
而庙中李冰殿对面的戏楼每每会成为活动中最为吸引眼球的地方。当戏楼上大戏开锣后,原来喧嚣不已的人群顿时鸦雀无声,一个接一个异彩纷呈的表演让观众目不暇接,惊叹声连连,为庙会活动又聚敛了不少人气。
如今每逢二王庙庙会的日子,由道庙主持举行盛大的“川主清源妙道真君”祭奠大会,一直要摆设道场满三天,寺庙里烛火鼎旺,烟雾缭绕,钟磬之声不断,香客们和神灵们一同享受着供天燃表、戏剧庆禧,还有鼓乐喧天所带来的愉悦,而城中商家则几乎停止了营业,万人空巷,遍街鞭炮纸屑、锦旗招展,市民们欢呼雀跃,全城沉浸在神圣而欢乐的气氛中。
参考资料
二王庙庙会.四川省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05 14:06
目录
概述
简介
起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