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氟化氧,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OF2,为无色气体,冷冻后成为淡黄色液体,有剧毒。由于氟的电负性大于氧,电子向氟原子那边偏移,故其中氧为+2价,氟为-1价,因此二氟化氧一般认为是
氟化物而非
氧化物,又因为+2价氧具有强氧化性,所以OF2具有强氧化性。
基本信息
化学式:OF2
分子量:53.996
CAS号:7783-41-7
EINECS号:231-996-7
理化特性
物理性质
熔点:-223.8℃
沸点:-144.8℃
折射率:1.138
临界温度:-58℃
临界压力:0.50MPa
外观:无色气体,冷冻后成为淡黄色液体
溶解性:微溶于水、乙醇、酸和碱,不溶于热水
化学性质
二氟化氧中的氧具有不寻常的+2氧化态,具有极强的氧化性,但其活性不如单质氟。纯二氟化氧在玻璃容器中稳定,200°C以上分解成氧气和氟气。
二氟化氧与许多金属反应,生成氧化物和氟化物。也能与一些非金属反应:
1、与磷反应生成五氟化磷和氟氧化磷。
2、与硫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四氟化硫。
3、与氙反应生成四氟化氙和四氟一氧化氙。
4、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氟酸:OF2(aq) + H2O(l) = 2HF(aq) + O2(g)。
分子结构数据
摩尔折射率:4.12
摩尔体积(cm3/mol):45.7
等张比容(90.2K):70.8
表面张力(dyne/cm):5.7
极化率(10-24cm3):1.63
毒理学数据
急性毒性:LC50:2600ppb(大鼠吸入,1h);1500ppb(小鼠吸入,1h);26ppm(猴吸入);26ppm(狗吸入)。
亚急性与慢性毒性:小鼠、大鼠、豚鼠、兔及狗于0.1ppm下,每天接触7h,30次,未见毒性影响;而2~5ppm时,出现不同程度的刺激症状。
其他:人吸入(TCLo):500ppb。
注意事项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该品氧化性极强,助燃,剧毒,有极其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受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烟气。与许多物质包括水蒸气和空气可产生剧烈反应,甚至发生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氟化氢。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4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如木材、纸、油等)接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操作事项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密闭型防毒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防止气体或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远离易燃、可燃物。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受潮。应与易(可)燃物、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接触控制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密闭型防毒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运输信息
用涂敷了聚四氟乙烯层的钢瓶存放,少量的二氟化氧可存放在聚四氟乙烯瓶中,在避光的低温干燥环境下密封贮藏。铁路运输时须报铁路局进行试运,试运期为两年。试运结束后,写出试运报告,报铁道部正式公布运输条件。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2.3类有毒气体;剧毒物品分级、分类与品名编号(GA 57-93)中,该物质的液化或压缩品被划为第一类A级无机剧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