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烧
陶瓷器烧制工艺
复烧,又称“二次烧成” 陶瓷器烧制工艺。通常为了提高制品的物理机械性能,将烧结复压后能制品再次进行烧结,或是将不合格的制品重新烧制。①陶瓷器坯体在施釉或彩绘前先进行一次烧制,然后施釉或彩绘再二次烧制,才能成为所需制品它多于生坯慢度较低的陶瓷制品,如唐三彩。②古代名窑瓷器受损,进行修补加釉后入窑焙烧。③烧制不良的色釉制品,再施釉重烧。
复烧在陶瓷产品中含义
①陶瓷器坯体在施釉或彩绘前先进行一次烧制,然后施釉或彩绘再二次烧制,才能成为所需制品它多用于于生坯慢度较低的陶瓷制品,如唐三彩。
②是指古代名窑瓷器由于器身有损,取旧瓷修补,加釉入窑焙烧。
③是指欠烧或过烧的不良色釉制品,视其现状施釉重复装烧,如铜红釉用原来的釉浆再薄薄地施上一层,再入窑再烧。
④陶瓷颜料的一种加工方法:将陶瓷颜料成品置炉内烧至熔融、烧固或半熔融状态。这个过程称为复烧,可使色剂与熔剂融合更好,使颜料色调加深,光泽增强。
复压复烧生产工艺
复压和复烧的生产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1、初压和初烧工艺
对铁基零件,采用复压复烧生产工艺时,初压压力较低(一般在400~500MPa),压坯密度一般在6.0~6.4g/cm3;初烧(低温烧结)温度一般在800℃左右。对铜基零件采用复压和复烧生产工艺时,初压压力一般在300~400MPa,压坯密度一般在6.4~6.8g/cm3;初烧温度在750~800℃。初烧主要目的是消除压坯初压引起的粉末颗粒加工硬化。
2、复压复烧工艺
对铁基零件,采用复压复烧生产工艺时,复压压力较高(一般为600~800MPa),压件密度可达7.0~7.4g/cm3;然后进行第二次烧结(高温烧结),烧结温度一般在1100~1200℃。对铜基零件采用复压复烧生产工艺时,复压压力一般为500~700MPa;压件密度可达7.8~8.2g/cm3,复压后还需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一般在550~600℃。
经过复压复烧后的产品,不仅密度较高,而且力学性能也都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因为经复压后,在提高制品密度的同时,其内部组织在强大压力下又发生了明显的晶粒碎化和晶格歪扭现象,从而引起粉末颗粒的加工硬化。再经复烧后,既消除了加工硬化,又达到了晶粒细化、组织均匀化的目的。
3、采用复压复烧工艺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采用复压复烧工艺的粉末冶金机械零件一般宜采用低碳(碳低于0.3%)材质。这有利于采用较低的初压和复压的压力,能获得较高的密度,较好的延伸率。若需要具有综合力学性能时,可在复压复烧工艺后再进行渗碳淬火等工艺,以提高零件的表观硬度和抗拉强度。
②复压压力不宜选用过高,推荐小于700MPa为宜。
由图2可知,复压时,密度的提高同样受到一定的限制,当复压压力在900MPa时,压件密度可达7.4g/cm3,若继续加压,密度基本不能再提高。这是由于在高压下,压坯内部的孔隙已相当少,初烧时消除了的加工硬化现象又会再次出现,压坯密度很难再提高。实践证明,若再次进行烧结——压制,密度提高也是比较困难的,这是由于密度越高,颗粒硬化现象发生得越快。为了模具安全起见,对铁基零件的复压密度不宜超过材料致密度的97%。从经济效益上分析亦不尽合理,压力越高,模具使用寿命越短。因此,生产中宜推荐复压的压力在700MPa以下。
欠烧与过烧制品的加工复烧
对“欠烧,釉面出现“夹生”弊病者,多以原来的釉浆薄薄地施上釉,入窑复烧,以求达到合格的釉面,如钧红釉复烧成钧红花釉。
因“过烧”而使颜色挥发影响釉面不合格时,则可采用重复施一层底釉,并在其上涂滴与其适应的面釉,复烧成花釉产品,如钧红釉加施底釉和花釉面复烧成钧红花釉制品。
此外还有把过烧的高温色釉瓷胎,加施适应的低温颜色釉,在烤花炉中复烧成高低温相结合的色釉品种,如将过烧而导致釉面多纹的影青、豆青釉瓷胎施以低温哥绿釉,烤烧而成的“金星绿釉”。
复烧的优越性
(1)通过素烧,有机物被氧化,结晶水被逸出,碳酸盐和硫酸盐在施釉前分解完成,这有利于消除釉面缺陷。
(2)增加了坯体气孔,提高了吸釉能力,使低浓度挂釉成为可能,改善了釉面的平整度。
(3)提高坯体强度,有利于后继工序的进行,有利于自动化操作,减少了破损。
(4)坯体素烧后,便于拣选剔除不合格产品,提高成品合格率。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6 10:28
目录
概述
复烧在陶瓷产品中含义
复压复烧生产工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