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孔是个化工生产中制备
固体催化剂的物理指标。固体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在反应前后却并不发生组成上的变化。它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它进行得比均相时更快,但并不影响
化学反应的平衡。
但反应是在
催化剂的表面上进行的,也就是说反应物与催化剂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的效率越高。所以除少数活性极高、速率极快的反应只需用少量表面的情况(如NO
氧化成N02时用铂丝作为催化剂)外,一般都需要将催化剂组份分布在所谓载体的表面上,这样来增加催化剂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催化剂的用量。载体一般是多孔性物质微粒,其孔径的大小和孔内表面积的多少,视不同的载体种类而异。这些载体微粒本身所具有的微孔称为一次孔。但在将这些微粒压制成工业用催化剂时,这些微粒之间还会有孔隙存在,这些孔隙就称为二次孔。用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如果我们在化工生产中是用一整箱保龄球作为催化剂使用,那么每个保龄球(相当于单个的
载体微粒)所具有的孔就是一次孔。保龄球与保龄球之间的孔隙就是二次孔。
2、这是个集邮概念。同种邮票的相同度数齿孔存在着两种不同排列形状的现象——种齿孔的交叉点上为一个有规则的中心孔,其全张邮票顶边纸无齿孔贯通(称不通天孔);另一种齿孔交叉点上呈不规则叠孔、围孔或偶然出现的中心孔,全张邮票的四周边纸均有齿孔贯通。这两种不同排列形状的齿孔,前一种齿孔是由梳子形状的针行凿成的,而后一种则是由直线形状的针行凿成的;前者一次可以打出一整行每枚邮票的三边齿孔,一个全张邮票,只需逐行凿打一遍即可完成全部打孔程序,后者一次只能打出一整行邮票的一边齿孔,一个全张邮票,需横、直分别凿打一遍方可完成全部打孔程序,以一个200枚邮票的余张为例,二者的工作量为一比三,近代邮坛一代宗师钟笑炉先生(1903-1976)据此将前者命名为“一次孔”,后者为“二次孔”(后更名为“梳式打孔”和“直线式打孔”)。先生的这项研究成果若干年之后方才为全世界集邮界所公认和接受,这就是现在所称的“梳式齿”(conb perforation)和“
线式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