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供水
城市供水方式
二次供水是指单位或个人将城市公共供水或自建设施供水经储存、加压,通过管道再供用户或自用的形式。二次供水主要为补偿市政供水管线压力缺乏,保障寓居、生活在高层人群用水而建立的。
设备分类
无负压供水设备
无负压供水设备正常投入使用时,市政管网的水进入无负压稳流罐,罐内的空气从排气阀大量排出。当空气排完时,阀内浮球被除水浮起,传动塞头至关闭位置,慢慢关闭排气口,停止排气,防止出水,当稳流罐内水流正常输送时,如有少量空气聚集在阀内到相当程度,阀内水位下降,浮球随之下降,此时空气则由排气孔排出。无负压供水设备正常运行过程中,当市政管网供水量不足时,市政进水管管内水流空时,或稳流罐内水压低于大气压时,稳流罐内水位下降,浮球随之下降,带动塞头开启,吸入空气,使稳流罐内保持大气压力,不至对市政管网产生负压。
1.采用囊式气压自动给水设备,不需设高位水箱,尤其在空调、采暖系统中更为安全可靠。
2.汽水不混合,水质不污染,满足饮用水质量要求
3.工作振动小,噪音低;能自动消除管网水锤,避免了对系统的冲击破坏,运行压力稳定可靠。
4.设两台水泵,交替或并联运行,确保了充分的启动间隔,节电效果明显,同时解决了故障停机的断水之虑。
5.囊式气压自动给水设备安装简单,维修方便,利于集中管理。
6.减少工程造价,与各种传统气压给水设施相比可节省投资40%。
变频恒压设备
变频恒压供水设备是自动控制,高效低耗的新型供水设备。本设备采用进口原装的变频器,内置PID调节控制器,利用可编程控制器,可根据管网瞬间的压力和流量变化自动调节水泵的转速及多台水泵的启停,在满足用户流量需求的基础上,使供水压力始终恒定在预先设定的压力值上,整套系统设计合理,运行可靠。
强制叠压设备
随着现代供水技术的发展,无吸程管网叠压供水设备是一种在原有管网水压力基础上再次加压的新一代供水设备,突破了以往只能对无压水进行加压的误区,并且通过对流体流态的控制保证了设备限量增压,不对管网产生压力影响。安装无吸程强制叠压节能供水设备,可解决自来水由于管网压力限制不能送到用户的问题,满足远端高地势用户的需要。无吸程强制叠压供水设备采用了全自动智能叠压调配技术,欠压调配技术,全封闭带压稳流补偿技术,运行稳定,出水压力波动小,并且不影响相邻管网的压力。可广泛应用于水管网的直接增压,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箱式无负压设备
无负压最本质的特点就是与市政管网直接串接,随时随刻从市政管网取水向用户供水,箱式无负压供水设备,水箱的设置是做差量补偿用的,用水高峰期间也依然能够利用市政管网在最低服务压力下的最大供给量。同时用户用水的差量靠水箱来补偿。 彻底改变了以前的箱式无负压是在用水高峰时完全切断市政供水,从水箱取水的供水方式,之前的技术其实就是变频水箱,根本就不是无负压。箱式无负压水箱容积率小,更加节省占地面积。水箱的容积越小,内部的水也就越容易循环,水质更新鲜。从而在保证高层小区、办公楼等建筑供水压力的同时,也保证了自来水的水质。
别墅供水
别墅增压供水(配置了PID数字控制型专用变频器)和过部件全部使用不锈钢材质。供水管网压力保持恒定,整个供水系统始终保持高效节能的最佳状态。
设备原理
二次供水设备,一般设在地上或地下室。有自来水的单位,运用该设备可以调度高峰用水量,增加水压,能在高峰用水时,满足大面积用水和高楼层用水。没自来水的单位、工厂或村庄,只需将该设备接通水源电源,即可得到安稳的水量水压,满足用水需要。二次供水设备由气压罐、水泵及电控系统三部分组成,其超卓利益是,不需缔造水塔,出资小、占地少,组织活络,建成投产快。选用水气自动调度、自动作业、节能与自来水自动并网,停电后仍可供水,调试后不需看守。广泛用于企业单位、立式无塔供水住宅区及村庄的出产、日子、作业供水。适用于供水户在5000户以内,日供水量在3000m3以内场所,供水高度达100米以上。
二次供水设备选用气压式供水。运用密封罐体,运用罐内高压气水压力抵达供水目的。具体作业次第是由水泵将水通过逆止阀压入罐体,使罐内气体遭到紧缩,压力逐渐增大。当压力抵达指定上限时电接点压力表通过控制柜使泵机自动接连。设备中的水压高于外界管网压力,自动送水至供水管网。当罐体内水位下降,变频恒压供水罐内气体膨涨压力减小到指定的下限方位时,电接点压力表通过控制柜使水泵重新启动。如此重复,使设备不断供水。当罐内气体缺少时,补气阀可自动补气。
优缺点
传统的供水方式选用水池“水池—水泵—水箱”联合供水的方式,即水由市政至水池,运用水泵提升和水箱调度流量。该方案虽然可以满足供水的压力和流量,可是由于自来水被放入水池中,使得自来水原有压力得不到运用,浪费了水头,同时,修建水池和水箱也增加了基建费用。选用无负压供水设备可直接串接在自来水管网上,始末真空克制器及稳流补偿器中的检测设备来阻止市政管网不发作负压,可充分运用市政给水管网原有的压力,终端差多少,补多少,使无负压供水设备的选型减小,节省出资,同时在运用过程中也不会构成设备和水头的浪费。
2.供水质量
传统的供水办法,极易发生二次污染,由于在水流入水池和水箱的过程中,各种杂质、污染物很容易进入水中,尤其是夏天,水质很容易变质、变味,严重污染了水源,影响了公众的身体健康。另外,假若绘图、施工过程中水池水箱的制作和防腐材质选择不当,也将直接污染水质。而无负压供水设备为全封闭作业,水与空气不直接接触,异物与杂质不能进入管网系统,保证了供水系统的水质安全;同时,设备本身选用了不锈钢优质材料或采取防腐措施,不会繁衍藻类,不污染水质,满足公众对生活用水越来越高的卫生需要
3.节省出资
传统的供水办法,需要建造生活蓄水池和水箱,GB 50015—2003修建给水排水描绘标准第3.7条规定,生活蓄水池容积(在缺省时)按最高日用水量的20%~25%判定,由水泵联动提升进水的水箱的生活用水调度容积,不宜小于最大用水时水量的50%。为保证水质,防止被污染,还需设置紫外线消毒器等多套二次供水消毒设备。而变频无塔供水设备可与自来水管网闭式联接,不需修建水池和水箱,可省去因二次污染而投入的消毒处置费用。
4.节能、节水、节地
在节能方面,无负压供水设备直接联接于自来水供水管网上,可充分运用自来水管网原有压力,而传统的供水办法将自来水放入水池中,压力变为零,再由零初步从头加压,导致能量的浪费,用水量越大,浪费的水头就越多;在节水方面,由于无负压供水设备选用的是全封闭系统,彻底解决了有水池、水泵、水箱的跑、冒、漏、滴等浪费水源的现象,也节省了定时清洗水池、水箱而构成的水资源的浪费;在节地方面,传统的供水办法需在室外或室内地下室设置蓄水池、水泵房,在屋顶设置高位水箱、消毒间(有时由于水箱设置高度太低而须加设管道泵加压设备)。而无负压供水设备占地小,且可多栋楼房二次供水合用,节省了这部分面积作为他用。
5.作业处理
传统的供水办法中所设的生计水池、水箱均需守时清洗和处置,作业还需人工监控。而无负压供水设备能在设备设定的供水压力下,全自动作业,还可进行远距离监控,运用、维护便当
6.描绘、设备
(1)无负压供水设备需要市政供水管管径较大。
(2)对供水、供电需要高。
(3)室外管线添加。
1、两种作业方法:主动作业方法:主动方法是作为正常供水状态下的一种作业方法。通常来讲,当客户正常供水后即选定该种方法,在主动方法作业时,全部管网的不同供水需求,都将在无负压供水设备的操控之下进行多种功用的适应作业。手动作业方法:该操作方法是当主动作业方法出现问题时,为用户应急设置的一种作业方法,该作业方法彻底选用最简略的发动方法,这种方法在操作面板上直接启停任何一台水泵电机,通常只有在主动失灵或调试的情况下才选用。
2、简单并入智能化办理体系:首要部件选用优质元件,整套体系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抗干扰性,其自带的规范串行通讯口(RS485),使得体系与计算机的通讯非常便利。
3、水位维护功用:当水罐水位低于设定水位时,系统主动停机。
4、主动复位功用:停电后再次来电时或水位回复时系统主动启动。
5、故障泵屏蔽功用:当水泵出现故障时,自动屏蔽故障泵并令其直接退出运作系统,由备用泵顶替作业。
6、主动维护功用:有过载、过流、短路、缺相、超压、欠压或缺水停机等主动维护功用。
主要形式
二次供水的主要形式:1、不设地下水池和不用水泵加压的二次供水,如屋顶水箱、水塔;2、设地下水池和水泵加压的二次供水,如加压后经屋顶水箱、气压瞄、变频调速水泵的二次供水。还出现了不设地下水池,在管道上直接加压的二次供水。
节能原理
二次设备是通过改变输入到交流电机的电源频率,从而达到调节交流电动机转速的目的。根据流体力学的基本定律可知:水泵类设备均属平方转矩负载,其转速N与流量Q、压力(扬程)H以及轴功率P具有如下关系:
Q1/Q2=N1/N2(1)
H1/H2=(N1/N2)^2(2)
P1/P2=(N1/N2)^3 (3)
Q1、H1、P1——水泵在N1转速时的流量、压力(或扬程)、轴功率;
Q2、H2、P2——水泵在N2转速时的相似工矿条件下的流量、压力(或扬程)、轴功率。
将供电频率由50HZ降为45HZ,则P45/P50=(45/50)^3= 0.729,即P45=0.729▪ P50;
将供电频率由50HZ降为40HZ,则P40/P50=(40/50)^3= 0.512,即P40=0.512 ▪P50。
二次设备水泵一般是按供水系统在设计时的最大工况需求来考虑的,而用水系统在实际使用中有很多时间不一定能达到用水的最大量,一般用阀门调节增大系统的阻力来节流,造成电机用电损失,而采用变频器可使系统工作状态平缓稳定,通过改变转速来调节用水供应,并可通过降低转速节能收回投资。
参考资料
二次供水的三种纠结.中国水网.2017-06-13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06 10:51
目录
概述
设备分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