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妙丸,中成药名。出自朱震亨《
丹溪心法》。本方使用苍术、黄柏等,制成丸剂或汤剂。主治湿热下注证。筋骨疼痛,或两足痿软,或足膝红肿疼痛,或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小便短赤,舌苔黄腻。
作用类别
清热燥湿
适应症
湿热下注证。筋骨疼痛,或两足痿软,或足膝红肿疼痛,或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小便短赤,舌苔黄腻。
成分
黄柏炒 苍术米泔水浸,炒(各15g)(原著本方无用量)
用法用量
上二味为末,沸汤,入姜汁调服。
现代用法:二药等分,研细末和匀,每次3~6g;或制成丸剂,每次6g;亦可作汤剂,水煎服。
证治机理
本方所治诸症皆由湿热注于下焦所致。湿热下注,浸淫经脉关节,则致筋骨疼痛、足膝红肿或脚气肿痛;湿热下注于带脉与前阴,则为带下臭秽;湿热浸淫下焦,郁滞肌肤,则患湿疮;湿热不攘,筋脉弛缓,则两足痿软无力而成痿证;小便短赤,舌苔黄腻皆为湿热之征。法当清热燥湿。
方解
方中黄柏寒凉苦燥,其性沉降,擅清下焦湿热,为君药。苍术辛苦而温,其性燥烈,一则健脾助运以治生湿之本,一则芳化 苦燥以除湿阻之标,为臣药。 “苍术妙于燥湿,黄柏妙于去热” (《
医方考》),且二药互制其苦寒或温燥之性,以防败胃伤津之虞。再入姜汁少许调药,既可藉其辛散以助祛湿,亦可防黄柏苦寒伤中。
运用
本方为治疗湿热下注之痿痹、脚气、带下、湿疮等病证之基础方。以足膝肿痛,小便短赤,舌苔黄腻为辨证要点。
附方
1.三妙丸(《医学正传》):黄柏切片,酒拌,略炒,四两(12g)。苍术米泔浸一二宿,细切,焙干,六两 (18g) 川牛膝去芦,二两(6g)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10~15g),空腹,
姜、盐汤下。忌鱼腥、荞麦、热面、煎炒等物。功用:清热燥湿。主治:湿热下注之痿痹。症见两脚麻木或肿痛,或如火烙之热,痿软无力。
2.四妙丸(《成方便读》):黄柏、苍术、牛膝、薏苡仁各八两(各240g) ,水泛为丸,每服6~9g,温开水送下。功用:清热利湿,舒筋壮骨。主治:湿热痿证。症见两足麻木,痿软,肿痛。
鉴别
三妙丸即二妙散加牛膝以补肝肾,强筋骨,引药下行, 故专治下焦湿热之两脚麻木、痿软无力;四妙丸乃三妙丸再加薏苡仁以渗湿健脾,舒筋缓急,故适用于湿热下注之痿证。
方论选录
二妙丸苍术、黄柏各等分。治湿热盛于下焦而成痿 证者。夫痿者,萎也,有软弱不振之象,其病筋脉弛张,足不任地,步履歪斜,此皆湿热不攘,蕴留经络之中所致。然湿热之邪,虽盛于下,其始未尝不从脾胃而起,故治病者,必求其本,清流者,必洁其源。方中苍术辛苦而温,芳香而燥,直达中州,为燥湿强脾之主药。但病既传于下焦,又非治中可愈,故以黄柏苦寒下降之品,入肝肾直清下焦之湿热,标本并治,中下两宣。如邪气盛而正不虚者,即可用之。
本方加牛膝,为三妙丸。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若肝肾不虚,湿热决不流入筋骨。牛膝补肝肾,强筋骨,领苍术、黄柏入下焦而祛湿热也。再加苡仁,为四妙丸。因《内经》有云:治痿独取阳明。阳明者,主润宗筋,宗筋主束筋骨而利机关也。苡仁独入阳明,祛湿热而利筋 骨,故四味合而用之,为治痿之妙药也。(张秉成《
成方便读》卷三)
方歌
二妙散中苍柏煎,若云三妙膝须添,
痿痹足疾堪多服,湿热全除病自痊;
再加苡仁名四妙,渗湿健脾功更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