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台牌子曲
民间音乐
二人台牌子曲是二人台音乐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除了用于配合演员演出动作、烘托舞台演出气氛外,还可以作为民间器乐单独演奏。
概况
流行于内蒙、晋北、河北张家口一带的地方戏曲“二人台”音乐中的牌子曲部分。它经过艺人们在长期艺术实践中的加工发展,形成了由慢板、二流水和捏子板联合成的类板腔体结构,如《南绣荷包》、《八音合盖》、《井泉水》等。
乐队由笛子(俗称梅)、四胡扬琴和四块瓦、梆子等乐器组成。在演奏快速的捏子板时,笛子“挑尖音、耍花字、忽断忽续”;四胡声部一字一弓,与笛子融成一体,有“填满腔”之说;扬琴用低领先度重音在强音位置上作烘托;四块瓦随腔花奏,“噔哒之声”不绝于耳,音乐刚健豪放,富有乡土气息。
二人台牌子曲早期出现在清咸丰年间,是由内地民歌,戏曲曲牌,佛教,道教、祭祀音乐的演奏形式衍变而来,同时融入蒙古民歌的乐器演奏风格。
二人台牌子曲主要流传于山西北部、陕北榆林及河北张家口、内蒙古西部呼和浩特、包头两市之间的部分地区。包头市流传于土默特右旗周边地区。
二人台牌子曲是二人台戏曲形式的组成部分,同时又独立于二人台唱腔之外的器乐曲。二人台牌子曲从现有的资料统计,有100多首,可分为6类。二人台牌子曲是二人台音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除用于配合演员演出动作、烘托舞台演出气氛外,还可以作为民间器乐单独演奏。
二人台牌子曲是蒙汉劳动人民共创的民间音乐形式,100多年来为歌唱劳动人民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的音乐创作是蒙汉劳动人民热爱生活的体现。近年来参与此项活动的人越来越少了,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被人们逐渐淡忘,很多传统曲目已经失传。
目前,当地采取了编辑出版《二人台、山曲经典》(收录了二人台牌子曲96首)一书,确定二人台牌子曲的传承所和传承人,组织社区文化室、农村文化大院开展活动等保护措施来继承和弘扬这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
相对于流传有二人台牌子曲的地区,包头市土右旗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活态”保护体系。
但还存在相关理论资料搜集不全面的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整理。
牌子曲名称
名称
《巫山巅》
《爬山虎》
《绣荷包》
《井泉水》
《趟子》
《左妲姬》
《小黄鹰亮翅》
《狮子令》
《水龙吟》
《巴音杭盖》
《金盏盏花》
西江月
《粉红莲》
《双头柳青娘》
《拾翻》
《帽子头》
《推碌碡》
《柳摇金》
《鬼拉腿》
《碰梆子》
《三十六梆子》
《四公主》
《将军令》
《喜相逢》
《单头柳青娘》
《新碰梆子》
《判官帽子》
《一句半》
《东方亮》
《喇嘛苏》
《白花》
《闹元宵》
《崆洞山》
《丝罗带》
《观音寺》
《背窗台》
千声佛
《扑地风》
《相连串》
《闹喧声》
《衣档子》
《西钉缸》
《吕纯阳》
《八板》
《倒八板》
《六板》
《整衣牌子》
《万年欢》
《小万年欢》
《大黄莺亮翅》
《出古镇》
《右妲姬》
《左右妲姬》
《大青马》
《双飞燕》
《西风赞》
《虞美人》
《四合四》
《急毛猴》
《九连环》
《小丝罗带》
《青龙香》
《一垛泥》
《隔墙瞭》
《三百六十黄羊》
《老绣荷包》
《绣绒花》
《吊棒槌》
《大救驾》
《小搜场》
《苏州花》
《卖瓦盆》
《蒙汉调》
《大红袍》
《打马茹茹》
《赶毛驴》
《捏字板》
《割韭菜》
《古拉崩包》
《森吉德玛》
《敏金杭盖》
《八音昌令》
《沙尤盖包》
《娜布扎鲁》
《乌岭花》
《上南坡》
《小开门》
小拜年
《银磴海里》
《满堂红》
《自来财》
《南绣荷包》
《农家乐》
五梆子》等
注意
由于二人台牌子曲分布地区较广,有些牌子曲名称不一致,如
《拾翻》又作《十番
《小黄鹰亮翅》又作《小黄莺亮翅》
《柳摇金》又作《柳妖精》
《一垛泥》又作《一堆泥》
《乌岭花》又作《乌苓花》
《衣档子》又作《衣裆子》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4 14:08
目录
概述
概况
参考资料